•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政經論壇

《新蘇黎世報》:貝爾博克欲引導德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NZZ新蘇黎世報文 /NZZ新蘇黎世報
2021 年 12 月 26 日
在 政經論壇, 關注熱點
《新蘇黎世報》:貝爾博克欲引導德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德國年輕的新外長貝爾博克才剛上任三周,瑞士《新蘇黎世報》就對她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強烈批評。圖:welt.de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編者按:德國的新任外交部長還未上任之前就已經發話,要以人權和氣候保護為德國外交的主旋律,同時對北京提出強硬的態度,表示不排除抵制冬奧的可能性。如今三週過去,她參加了G7外長峰會,跟國際政治家交鋒接觸,鋒芒立即減弱。而德國總理蕭茲在對外政策上,雖然沒有公開挫外長銳氣,卻也始終保持低調,甚至沈默。畢竟一國外交不是由外長定調,而是由聯合政府,甚至主要由總理掌舵。《蘇黎世報》這篇批評文章,公開地批評拜爾博克作為政治家「少不更事」,國際政治不能只憑理想主義和意識形態來主導。我們欣賞貝爾博克的理念和勇氣,不過睿智的政治家的確應當少說多做,甚至只做不說。德國和歐洲今後在國際大事上的走向,確實將面臨一些未知和不確定性,甚至有摩擦和不和諧的局面出現。

推薦新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2022 年 5 月 27 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2022 年 5 月 27 日

《蘇黎世報》柏林特約記者 丹蘭

德國年輕的新外長貝爾博克才剛上任三周,批評家們就批評她的英語不夠擔當重任。德國多份媒體同時注意到,紅綠黃聯盟內部有裂痕,社民黨籍總理肖爾茨和綠黨籍外長貝爾博克在應對中國、俄國等重大國際事務上觀點不一。瑞士《新蘇黎世報》現在對貝爾博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強烈批評。 

《新蘇黎世報》認為,貝爾博克打算帶領德國走上危險的錯誤道路。外交政策中的綠色理想主義不適合當今不穩定的世界。俄羅斯在備戰,中國在爭霸,但貝爾博克想要促進人權,改造世界,紅綠黃聯盟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推行現實政治呢?

貝爾博克在宣誓就職前,就宣布了她的外交政策原則。她向柏林左派報紙《日報》表示:“我將外交政治理解為世界內政。”這句話可是包含着炸藥。

當內政中通常的妥協機制失敗時,爭端很快就會變得激烈而尖銳。人們可以在美國看到這一點。民主黨和共和黨是不可調和的。爭端的最後一級便是內戰。戰鬥持續到一方取得完全勝利為止。

但外交政策的運作方式並非如此。西方和蘇聯甚至跨越了最深的意識形態分歧,進行了合作。這是可能的,因為人們授予另一方存在的權利。領土完整得到尊重,對對手的內部事務只是進行集體干預。

內政涉及的是正確性和根據自己的政治原則來塑造社會。外交政策涉及的則是避免戰爭。將這兩個領域輕鬆混合到一起的人,就會接受一點,即正確性要比維持和平更重要。或者說:任何試圖根據自己的設想來塑造另一個國家的人,都已準備好迎接衝突。美國總統布什想把伊拉克變成一個模範的阿拉伯民主國家。他讓美軍進軍伊拉克。貝爾博克認為,基於價值的外交政策始終是對話和強硬的相輔相成。為了譴責北京侵犯人權,她主張干涉中國內政。這包括抵制來自新疆的產品。她也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奧。如果她的言論不僅僅是外交政策新手的輕率言論。那麼,貝爾博克就是要引領德國走上危險的道路。因為主宰當今世界的已不再是由西方佔主導地位而且通常能夠毫無困難地實現自身價值觀的自由世界秩序。

20年代的世界是一片荒蕪之地。這就是為什麼德國有兩個絕對優先事項:確保和平和維護其政治和經濟利益。這兩項在相互競爭,這將迫使柏林在未來幾年做出一些令人不快的決定。與柏林牆倒塌後的黃金時代相比,基於價值的外交政策和實施西方人權和法治理念的空間將小得多。世界變了。但德國外交部在新領導下卻在為舊世界謀畫政治。

綠黨及其外交部長成了最後一批堅持自由世界秩序理念的莫西幹人。他們緊緊抓住自由世界秩序不放,要為民主和市場經濟而奮鬥。貝爾博克成了喬治布什的非自願繼承人。

對德國外交政策的第一個考驗將是普京挑起的烏克蘭危機。華盛頓向烏克蘭提供了最先進的武器。但柏林斷然排除了這一點。德國紅綠黃聯盟甚至同意進一步限制武器出口。但對俄羅斯的放縱從來沒有得到過回報。德國和歐盟只能嚇退莫斯科,擡高莫斯科必須付出的價格。如果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北約不會保護烏克蘭。畢竟烏克蘭不屬於聯盟。柏林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展示西方的決心,武器交付將成為加強烏克蘭自衛的基石。要接受這一點,綠黨必須首先戰勝自我。

拒絕北溪二號輸氣管的運營是烏克蘭戰略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社民黨是不可能接受這一點的。

烏克蘭的爭端不是抽象的價值,而是有形的利益。如果普京能實現自己的意願,兩個最重要的西方機構-北約和歐盟-將被削弱。這將是一個深刻的轉折點,也是美國霸權、西方自由秩序觀念和歐洲理想主義的混合體已經走到盡頭的最明顯證據。

如果說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世界內政,那麼就只有一種手段,即用最大壓力來對抗俄羅羅斯,就像試圖在國內政治舞台上堅持自己一樣。貝爾博克道路涉及不可估量的風險,因此,它不是一種選擇。

外交政策中和平、穩定和為所有人接受的秩序優先於其他因素。因此,外交任務應是威懾俄羅斯,同時避免無法控制的衝突升級。要做到這一點,只能靠清醒的現實主義,而不是在採訪中對世界內政和自由勇氣高談闊論。總理肖爾茨已明確表示,他對抵制奧運會和制裁北溪二號輸氣管項目不以為然。

如果貝爾博克在新職位上,主要是大聲宣告,但很少做出貢獻,她的聲譽將永久受損。社民黨是親俄羅斯的,而且不想減少在中國的商機。但從一開始,綠黨就鄙視社民黨的沉默和廉價的自欺欺人。

預計歐洲因此將出現停滯,而不會得到強有力的領導。柏林沒出現什麼變化,因為總理府和外交部之前的狀況也跟現在差不多。而這也正是德國外交政策令人沮喪的地方。

轉載自《新蘇黎世報》

標籤: 新蘇黎世報貝爾博克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胡平論政】:紀念蘇聯解體30周年

下一篇文章

美國之音:今年中國遭遇「十面埋伏」!

NZZ新蘇黎世報

NZZ新蘇黎世報

相關文章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專文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2022 年 5 月 27 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2022 年 5 月 27 日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老陳時評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2022 年 5 月 27 日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專文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2022 年 5 月 26 日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專文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2022 年 5 月 25 日
下一篇文章
美國之音:今年中國遭遇「十面埋伏」!

美國之音:今年中國遭遇「十面埋伏」!

習近平說: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說: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Josep Borrell:2021 in review: A year of transitions

Josep Borrell:2021 in review: A year of transitions

熱門文章

《新蘇黎世報》:貝爾博克欲引導德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新蘇黎世報》:貝爾博克欲引導德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2021 年 12 月 26 日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2022 年 5 月 4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2022 年 3 月 25 日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2022 年 5 月 4 日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2022 年 5 月 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