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專文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一章 人之初的探索(下)

田牧文 /田牧
2020 年 11 月 7 日
在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一章 人之初的探索(下)

廖觀音,曾經是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的女性領導人。網絡圖片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4、廖家族巾幗英雄

推薦新聞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2021 年 11 月 1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2021 年 11 月 4 日

廖宗澤一出生,恰逢石板灘鎮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

說得更直接些,是石板灘的廖家族,出了一個人物,一個頂天立地的女娃,她的名字叫廖九妹,但除了廖氏家族外,沒幾人知道她的真名字。在華陽縣,成都府,甚至整個四川省,「廖觀音」的大名震耳欲聾,響徹天府之國的上空。大有「女媧補天」的陣勢,轟雷掣電,驚天動地,它震懾了四川督府,直接驚動了京城的「老佛爺」慈禧太后。

義和團運動初期,老佛爺慈禧太后尚且承認義和團的「扶清滅洋」運動。庚子年間,面對英、美、法等八國聯軍的全面開戰,殺入皇城,老佛爺只能全面投降,並轉過槍口,與洋人聯合,絞殺義和團。北方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一九〇一年,四川義和團將「順清滅洋」的口號改為「滅清、剿洋、興漢」的口號。

華陽古鎮。

在華陽縣的石板灘,活躍著一支紅燈教組織,它由白蓮教發展演化而來,是白蓮教的一支。紅燈教就是與清廷和洋人過不去,以石板灘鎮為根據地。

因為石板灘地處成都的遠郊,是成都府連接川西的叢林、山地、丘陵等地區的交通結合部。石板灘是「湖廣填四川」政策後逐漸形成,是個客家人居多的鄉村,這一帶成為廣東流亡客家人的聚集地。據說至今石板灘的居民,仍然以客家話為日常生活語言。

這支紅燈教的首領,卻是一位十七歲的女娃,她就是廖九妹,人稱「廖觀音」。

華夏國自古就有弱勢群體,幾千年來,民間一直憧憬著「弱勢不弱」遠景,長年的口傳口神話,塑造了「八仙」故事,其實這是弱勢群體自己的故事,是「弱勢不弱」的故事。八仙中的「張果老」,是脊椎佝僂的老人形象;「鐵拐李」,蓬頭跛足,支撐鐵拐的殘疾形象;「何仙姑」,伶俐聰慧,是弱小女子的形象。然而在宗教的現實活動中,往往是憧憬與實踐,願望與行動的體現。比如:明朝永樂年間的山東唐賽兒起義,唐賽兒被教徒奉為「佛母」;清乾隆年間王倫起義時的「烏三娘」、被尊為「無生聖母」;嘉慶初年的齊王氏王聰兒,被奉為「總教師」,義和團時期天津紅燈照的林黑兒,人稱「黃蓮聖母」等。

廖九妹成為「廖觀音」,也是石板灘信徒的心願,是紅燈教體現號召力的需要。當然,廖九妹因為外貌形象、心理素質、交際能力和武藝高強等客觀條件,恰好得到眾信徒敬仰,被尊稱為「廖觀音」。

廖九妹的心理素質和社會交際能力極好。有記載說,廖九妹六歲時,母親為其纏足,九妹堅決不肯,母親無奈,只得任其天足。任性的廖九妹,在成長中也凸顯了客家人爭強好勝的一面。廖九妹長大後,除了協助家庭料理家務,還從事染坊勞作,她的社會活動能力,為此也得到了長期鍛煉。從廖九妹的性格、行為特徵來看,為她融於秘密宗教,創造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素質條件。

此外,紅燈教這樣的秘密宗教,也為廖九妹提供了「上進」的機會。在名目繁多的四川秘密社會中,石板灘鎮是當地四里八鄉的商貿重地,被列為「東山五大場鎮」之首。每逢趕場之日,周圍村鎮居民前來交易,熱鬧非凡,廖九妹在此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四面八方的外來人。

再者,廖九妹有自幼習武的優勢。一個姑娘為什麽會自幼習武?有多方因素,據記載,石板灘是商貿重鎮,時常有匪患侵擾,為了減少財產損失,當地居民無論貧富,都自發習武。廖家族是客家人,這個族群自古就有習武自衛的傳統,也是原因之一。此外,紅燈教要求習武,信徒一般在夜深人靜之時聚集,練習「元功」,操演「神拳」。石板灘有傳說道:「夕陽西斜廖家莊,紅燈照見集拳忙」,這便是當時景況的真實寫照。這種活動被當時的官府稱為「陰操」。

所以,廖九妹喜歡習武,應該是客家傳統加上本地風氣使然。因為廖九妹自幼習武,且在習武的過程中,與家族以外的男性切磋武藝,凸顯了她的高強武藝身手,名聲遠播。

廖九妹在石板灘姑娘中的突出表現,引起了石板灘紅燈教首領曾阿義的注意。曾阿義是從外鄉學習「神拳」後回到石板灘,組織了紅燈教,自稱教主,收了不少教徒,其中包括十六歲的廖九妹。由於廖九妹「聰明伶俐」、「健壯秀麗」的先天條件,加上練習「神拳」了得,頗受曾阿義的青睞和教眾的擁護。曾阿義趁勢宣稱廖九妹系「觀音轉世」,下凡為民排憂解難,廖九妹一變而為「廖觀音」。從此廖九妹身穿月白短衫,頭頂青巾,一派「觀音」裝束,不時乘坐轎子指揮人馬,招搖過市。

廖觀音在同鄉曾阿義的鼓動下,參加了紅燈教。網絡圖片。

經過紅燈教與曾阿義的刻意塑造和宣傳,十七歲的廖九妹,逐漸被四鄰八鄉捧為仙人,得到了周圍百里紅燈教的爭相投靠。廖、曾二人密切配合,成為川西紅燈教的著名首領,也有人稱之為「川西二傑」。

據說曾氏家族,也是石板灘大姓。曾冠萬是曾氏入川始祖,也是因為當年的「湖廣填四川」入川,居住在華陽縣仁和鄉蘭家堰。

為什麽眾信徒信奉「廖觀音」?因為這與傳說中「何秀姑成仙的神話」很相似。何秀姑是得到了呂洞賓的幫助,後者給十四歲的何秀姑服下一些雲母片,從此何秀姑就能知人間禍福,並常去羅浮山里訪仙。何秀姑成仙時,比廖九妹還要年輕。「八仙過海」的故事民間家喻戶曉,所以,再添一個仙,百姓敬仰自然順理成章。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五月,華陽縣知縣龔子蔓派團練前往石板灘,阻止紅燈教習練神拳,遭到了「廖觀音」、曾阿義率眾反擊,將華陽縣衙門大堂砸毀,趕跑龔子蔓,沖突中有三名練勇被打死。這一事件標誌著華陽紅燈教與官府的沖突正式展開。

以後「廖觀音」率領紅燈教,與官府沖突愈演愈烈,因為是「反清」大義,符合民心,得到了八方鄉里的響應和支援,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退了官府鎮壓。四川總督奎俊聞之憂心忡忡,一面增兵,命人繼續鎮壓,一面上報朝廷。清廷聞訊,調廣東陸路提督馬維騏為四川提督,「酌帶勇營,配齊軍火,迅速赴任」。

一九〇二年的五月、六月、七月,四川總督奎俊,一再調兵遣將彈壓「廖觀音」的紅燈教,雖然展開拉鋸戰,但始終無果。堂堂大清朝的封疆大吏奎俊,就是贏不了十九歲的女娃,被「廖觀音」率領的眾信徒打得節節敗退,只剩招架之力。這個奎俊,世人中知悉者不多。但說起榮祿,可能世人盡知,因為他是慈禧的親信、總理衙門大臣。奎俊比榮祿小七歲,卻是榮祿的叔父。奎俊是蒙古族,瓜爾佳氏,京城四大財主之一,寫得一手好字,素有「書法家」之譽。

奎俊率領的官軍,卻不敵十七歲的「廖觀音」和她的烏合之眾,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常言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天下。」這條消息像長了飛毛腿,很快傳到了京城,大清帝國的顏面掃地。朝廷有人上奏彈劾奎俊無能,朝廷只能任命新的四川總督岑春煊。這個岑春煊,是壯族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雲貴總督。一九〇〇年八國聯軍進犯京津地區時,岑春煊率兵「勤王」有功,成為清末重臣,與袁世凱勢力並駕齊驅,史稱「南岑北袁」。

岑春煊為人奸詐,有著豐富的施政經驗。他一到任,紅燈教的處境急轉直下。岑春煊注意到,四川紅燈教組織鬆散,首領的號召力不足以凝聚眾信徒,一旦叠遭挫折,勢必潰散。「廖觀音」起義時,憑藉一時人多,但終究乃草根平民,最終不難剿除。岑春煊對紅燈教採取「剿撫並施」,一面分化瓦解紅燈教信徒,實行「脅從不問,首惡必辦」的分化政策,孤立紅燈教首領,並加強村鎮保甲制度。一面加強防備,相機出擊,紅燈教徒迫於威脅,紛紛脫離紅燈教,「廖觀音」被教徒拋棄,只能四處躲避。

一九〇二年年底,年輕的廖九妹,最終因奸細出賣,被官府捕獲。岑春煊親自在總督衙門審訊這個「女匪」。廖九妹雖然身為階下之囚,但毫不屈服,對岑春煊罵不絕口。岑春煊擔心日久生變,上奏朝廷,將「廖觀音」就地處決。

清政府對廖九妹行刑。劊子手剝光了她的衣服,赤身裸體遊街示眾,被押解著一路穿街走巷,但年輕的廖姑娘,依然如故,面不改色、氣宇軒昂,一路大罵:「慈禧是洋人的大奴才,岑老四(岑春煊)是小奴才,紅燈教是滅清剿洋的天兵天將!」到達刑場,「廖觀音」雖被摁跪在地,但依然毫無懼色,罵聲不絕。圍觀的百姓無不為之動容。

廖九妹被斬首了,她倒下了,血染刑場……

廖九妹是神,是仙,與何秀姑一樣,是百姓心里的何仙姑,「廖觀音」永遠活在百姓的心里,她的英魂在四川上空回蕩……

女中豪傑,人中龍鳳,清末農民起義女性首領廖觀音被裸刑殺頭。

「廖觀音」事件後的十餘年里,發生了許多事,光緒帝死了,老佛爺慈禧死了,岑春煊逃往南洋,大清帝國業已壽終正寢。石板灘的天空,東風送春,長年籠罩著的血腥和悲涼,消散飄逝。人們依然如故地惦記著心目中的「廖觀音」。

不知是否是為了紀念「廖觀音」,不久,門坎坡東鄰石板灘鎮,有一老道聲稱自己是「廖觀音」,在門坎坡西角,修建了「觀音廟」,栽植了幾株黃桷樹。廟落成後,香火飄渺,人們願意相信「廖觀音」回來了,猶如何仙姑一樣,一直守護在善良百姓周邊。善男信女們,廖家親友們,每逢初一、十五,到「觀音廟」進香祈福,祭奠廖九妹的在天之靈。自此,「觀音廟」香火延續,年年鼎盛。於是乎,門坎坡的人氣倍增、生意興隆。

5、「廖觀音」與廖宗澤

「廖觀音」與廖宗澤又是什麽關係呢?

廖九妹的父親廖為新,廖宗澤的父親廖為庸,是廖家族「為」字輩的兄弟。

有一種說法,石板灘的廖氏家族,於清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入川,先祖廖明達定居川西,開染房為業,是廖氏入川的始祖。廖氏原是廣東客家人,世居廣東興寧縣。入川後,廖明達為子孫輩分排序,提筆立字為:「明谷君瓊道,為仁士品芳……」,在大家族中代代統一使用,在名字中表明輩份的相同的「字」,稱為「輩字」。「輩字」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輩份排序,是家族自定的起名規則。由此可見,廖為新、廖為庸是「為」字輩,是廖氏入川的第六代。

廖宗澤的祖父是廖友道,也符合廖氏的輩分排序。標明不同的輩份,多數是末尾字異,中間字同;也有的是中間字異,末尾字同。如孟子第五十代孫孟德成,有三個兒子,起名為孟述祖、孟光祖、孟榮祖。而孟述祖的四個兒子,起名為孟惟清、孟惟忠、孟惟敬、孟惟信。

廖宗澤後來有三個兒子,廖士平、廖士駿、廖士民(勤),是廖氏入川的第八代「士」字輩。唯獨廖宗澤的名字未按照輩份排序,除了上面提及的緣故之外,自然還有其它的寓意。

中國是父權宗族制度,自古男尊女卑,女性在家族中得不到重視,通常女子不按輩份排序取名,而以家族同輩排行取名。比如趙姓,家族排行為八,未出嫁前,便是趙八妹;嫁出後,就是趙氏八娘。

從廖九妹的名字來看,一是她在家族同輩排行中行九,所以有九妹子、廖九妹名字。二是當年石板灘的廖氏家族規模不大,繁衍傳承,恪守規矩。

說到這里,廖宗澤與「廖觀音」的關係,已經明了了,有著鐵板釘釘的血緣關係,是大家族的姐弟。雖說廖宗澤是初生犢兒,但排輩論資,「廖觀音」與他只是平輩,是大他十六歲的堂姐。開個玩笑,倘若「觀音」是他的姐姐,那他便成了「齊天大聖」了,成了「廖悟空」。

當然,他們的血緣關係是一個方面,但論及他們是否有相遇相見?已經沒有資料能夠說明。不過按照中國的傳統風俗,還是可以做一些合理、人性的推測,他們姐弟倆應該有緣相見相認。

按照舊習俗,廖宗澤的出生,應該是廖氏家族的大事,添丁之喜吧!所以,「廖觀音」與繈褓中的族弟,至少有兩次相會機遇,一是「三朝」,二是「彌月」。

什麽是「三朝」?小孩出生後,大都緊閉雙眼,到「三朝」後才睜開眼。「三朝」就是三天。按舊俗,三天後孩子睜開眼後,要先看父親,後看母親,然後再看其他親友,以示永遠孝順父母。這一天家族親友、鄉鄰們登門道賀,並饋贈雞蛋、紅糖、小孩衣物等禮物。而主人家回贈染成紅色的熟雞蛋和糖果,這「紅蛋」也稱「喜蛋」,以示答謝和同喜之意。這就是舊時的「三朝」之喜。

什麽是「彌月」?舊俗要給孩子理胎髮,俗稱「剃頭」,通常安排在新生兒滿月這天進行,家族親屬和鄰居舊友登門慶祝,主人家擺上滿月酒,熱熱鬧鬧地相聚慶賀,這就是「彌月」。

廖九妹是廖宗澤的同族堂姐,又是四鄰八鄉著名的女仙「廖觀音」,廖氏家族的這兩個大吉日,怎會少了她?按照舊禮習俗,按照人之常情,廖九妹也一定會去看望這位初降人世的族弟,甚至她會撫摸和摟抱他,以示天神賜福之意。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廖觀音」的祖父原住在廣州三元里,因參加義勇,被官府通緝,不得不逃到四川。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的一個小村莊。一八四一年五月,英軍駐紮在三元里附近。一天,有英國士兵到三元里搶劫財物、強暴婦女,激起當地民眾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鄉村集結了一萬多民眾,向英軍圍攻襲擊。民眾手持大刀、長矛等傳統兵器,趁著天氣陰雨,引誘英軍的一個連,到潮濕的沼澤地,英軍的火槍無法射擊,被民眾重重圍困,不依不饒,造成了英軍一些死傷。英軍總司令發狠話:「如果義勇不撤,英軍主力將攻打廣州城,並屠城。」廣州知府余葆純,知道英軍的實力,於是勸退義勇,避免廣州被屠。事後又抓捕肇事者,從此擔上了「賣國賊」的惡名。

廖九妹的祖父在四川尋親,最終在成都東大街石櫃台的「廖廣東」刀剪鋪,與店主聯上了客家同宗關係,其後輾轉定居於石板灘,並開設了一爿土布染坊。

這一說法,倒是與「廖觀音」的所為暗合,可以說「廖觀音」從骨子到血液,是廖氏家族的一脈相承,見義勇為的真傳。這一說法,有其合理之處,所以這一撥的廖氏家族,並不是「湖廣填四川」那一批。他們入川較遲,到廖九妹才第三代。從廖九妹的名字可以看出,這一支廖氏家族發展不大,這與半個世紀的入川發展,從時間上計算比較吻合。如此,「廖觀音」與廖宗澤族親關係更近了,至多是三代內的血緣關係。

今日華陽,一部巴蜀史,半部在華陽。圖:頭條@蘇綻。

6、祖宗玄澤遠

不過,這里還得確認一件事,宗澤的名字,並不是他參加革命後更改的,應該是他出生時的大名。廖宗澤有個兄長廖宗海,由此可見,宗澤之名是家族長輩所授。

長輩們為什麽起了「宗澤」一名呢?

宗澤,自然是好名字,好在哪兒?

按照老思想人來說,此名蘊含著得益於祖宗恩澤保護之意。人們常說:「祖宗法度,相濡以澤」,或者是「列祖列宗,窮山竭澤」等,都是這個意思。唐朝四傑之一的楊炯,有一首《奉和上元酺宴應詔》五言詩,云:「祖宗玄澤遠,文武休光盛。」宗澤之名,是否由此而得?

倘若宗澤能如此釋意,那麽廖宗澤的哥哥廖宗海之名,也就有了相應之解,即「傳宗接代,四海升平」;或者「江漢朝宗,恩深似海」;抑或是「流水朝宗,福如東海」等等。讀來也是瑯瑯上口,意得志滿。

廖家是經營大作坊的,應該介於文化人與商人之間,取傳統的宗澤之意,尚為適宜和相符。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廖家族是客家人,有參加過三元里抗英鬥爭,他們自然期望子孫們具備血性男兒的氣慨。這樣一說,宗澤之名,就有第二種釋意。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有首《夜讀有感》七絕,陸遊自己的題目很長,是「夜讀範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後人將此壓縮為「夜讀有感」。其中有兩句云:「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這里的宗澤、岳飛是宋朝抗金名將,大意是:朝廷中投降勢力結黨營私,排斥愛國老將宗澤,軍府裡無人重用主戰名將岳飛。

宗澤是宋朝的抗金名臣,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二十余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納。他以「剛直豪爽,沈毅知兵」而聞名,帶領大宋軍民堅持抗擊金軍,保家衛國,其英名青竹存青山,留芳百世。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三呼「過河」而卒。

宗澤抗金,此金就是滿清的前身;廖家人從血脈里就排斥滿清統治,「廖觀音」領導的紅燈教抗擊的是滿清政府。為此,廖家長輩們取宗澤之名,是否希望廖宗澤接過宗澤遺志,繼續抗金、抗擊滿清統治的鬥爭,這就是取宗澤之名之意? 當然,也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標籤: 军统精英廖宗泽田牧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胡平論政】:寫在美國大選揭曉前夕

下一篇文章

我的第二家園天鵝山莊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三)

田牧

田牧

田牧新著 /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上海企業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初定居德國,在積極參與海外民運之同時,亦筆耕不綴。

相關文章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2021 年 11 月 1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2021 年 11 月 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下)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下)

2021 年 10 月 27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中)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中)

2021 年 10 月 22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上)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上)

2021 年 10 月 13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二章 廣漢起義(下)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二章 廣漢起義(下)

2021 年 8 月 2 日
下一篇文章
我的第二家園天鵝山莊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三)

我的第二家園天鵝山莊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三)

香港中小學現退學潮

香港中小學現退學潮

【墨爾本夜話】:執行澳洲《反外國干預法》墨華男成被逮捕第一人

【墨爾本夜話】:執行澳洲《反外國干預法》墨華男成被逮捕第一人

熱門文章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一章 人之初的探索(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一章 人之初的探索(下)

2020 年 11 月 7 日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2022 年 5 月 4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2022 年 3 月 25 日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2022 年 5 月 4 日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2022 年 5 月 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