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專文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二章 唯有讀書高(下)

田牧文 /田牧
2020 年 11 月 22 日
在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二章 唯有讀書高(下)

廖宗澤將軍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11、徐世昌的《卿雲歌》

推薦新聞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2021 年 11 月 1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2021 年 11 月 4 日

對廖宗澤來說,學成之後的未來前景又是如何的呢?

我們已了解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的歷史背景與教育性質,應該對該校畢業學生的前途有基本的預測與判斷,應該說為進入司法界拿到了通行證,成為法律界的後繼新人;也為成為政府官員的未來仕途,奠定了一定的學識與專業基礎。有句成語道「穩操勝券」,這時的廖宗澤,應該說就是這個狀態,握有叩開人生仕途大門的入場券。

徐世昌

這里我找了一位與廖宗澤同時代的人為例。此人叫張太雷,比廖將軍年長5歲,是中共早期著名的領導人之一,1920年與李大釗一起組黨,且擔任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的翻譯。1923年8月,蔣介石受孫中山派遣,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一行四人赴蘇聯學習考察,四人中就有張太雷,隨蔣中正考察蘇聯。1927年12月,張領導廣州起義,起義中被殺。此人畢業於北洋大學法政科,他曾計劃畢業後,回到江蘇當律師,或者通過高等文官考試,謀一政府官職。為他苦寒一生的母親和自幼孤苦的妻子陸靜華,建立一個安逸的家庭樂園,確保仕途與生活兩不誤。

民國早年畢業於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幾乎是鳳毛麟角。廖宗澤畢業後,其家族與親人對他寄托著厚望。但廖宗澤的選擇,出乎周邊親人的預料,他放棄了穩定而美好的前途,旋即進入了四川陸軍講武堂。

廖宗澤投筆從戎,這個彎無疑轉得太大,太突然。應該說投筆有其因,從戎有其果。換句來說,有背後的故事,有多種客觀的原因。

廖宗澤畢業前後,发生了幾件事,應該是直接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或者說人生道路。

一是國不國。對年輕學子來說,總是從身邊的事件中驚醒。那個年代,每一位熱血青年都會高歌民國國歌——《卿雲歌》,此歌原是歷史歌曲,傳說虞舜禪位給禹時,與百官相賀和唱之歌,屈指算來此歌已有四千多年歷史了。中國人喜歡一詞匯「上下五千年」,以此作為國歌,應該是取其華夏傳承之意吧。歌詞是:「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覆旦兮。日月光華,旦覆旦兮。」原先《卿雲歌》里還有一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意思是:時代改變,天下已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徐世昌任民國總統時把這一句去掉了,年輕人自然從國歌歌詞的突然變化,領悟到了時代在復辟。

年輕人對國歌最敏感,傳說中的「卿雲」即「慶雲」,一種彩雲,古人視為祥瑞之意。也就是說,數千年不變之皇朝依舊,雖說「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是徐世昌任總統時,拿掉了此句,難道暗喻北洋政府論的依然是「一人之天下」,中華民國的憲政治國,純粹是一種花樣憧憬,抑或是紙上論政?廖宗澤那代年輕人應該能咀嚼出其中意味。

廖宗澤走出法政學校之門,恰是曹錕控制北京政府,逼退大總統徐世昌,從而曹又是恐嚇,又是賄選,居然輕而易舉地黃袍加身,成了中華民國的總統,被民間譏笑為「豬仔總統」。

1923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的曹錕照片。

對於讀書人的廖宗澤來說,對於國家憲政法制學而有成的學生來說,忽見國家憲政與社會法制,在軍閥們的槍炮淫威下,什麽都不是,一風吹過,蕩然無存。那一年是否有人感悟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不得而知,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就是軍閥混戰年代留下的坊間俗語。

面對眼前的舉國亂世,廖宗澤是否能用憲政法制去與兵痞論戰,不能!因為這無疑是對牛彈琴、以卵擊石,這是不是一位熱血青年投筆從戎的緣故呢?

12、四川出了個楊森

廖宗澤從法政學校畢業的這年,四川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辛亥革命後,四川產生了軍閥。四川軍閥長期混戰,自辛亥革命後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軍閥混戰共約470餘次,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混戰發生。二十世紀20年代初,四川形成了防區制,逐漸形成了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楊森、李家鈺、羅澤洲和劉存厚等八個主要軍閥派系,略似於中世紀歐洲的諸侯國,各防區的軍閥割據,連年相互混戰,國家秩序混亂,四川已無一片安靜之地,依法治國,以法理政,成了一句空話。廖宗澤是不是也有「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這是否又是一個理由。

1924年2月,楊森在吳佩孚的支持下,卷土重來,殺回四川,占領重慶,攻克成都。5月楊森任四川軍務督辦,即督軍,地方最高軍事長官,成為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這時楊森的事業達到頂峰,他雄心勃勃地吼出「建設新四川」的響亮口號,推行「新政」:一、修建馬路;二、開辟公共體育場;三、成立通俗教育館;四、提倡「朝會」等措施。楊森推行「新川政」,並開辦了四川陸軍講武堂,在四川諸多軍閥中獨樹一幟,許多人認為這是歷史進步,誇楊森有魄力,楊森一度成了四川的「紅太陽」,贏得了民心民意,特別是他的「新川政」,「建設新四川」等口號,無疑吸引了許許多多年輕人,相信同樣也吸引了22歲的廖宗澤,有志向的青年都好追崇模仿英雄,走英雄之路,這應該也是一個理由。

楊森

楊森這人,頗具傳奇色彩,歷史上褒貶不一,但是此人確實是廖宗澤成長道路上所遇到的第一位大人物。

廖宗澤認識的楊森,已經是四川著名的軍閥。楊森身材魁梧,粗獷壯實,一臉橫肉,就像廟宇里站立的四大金剛,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楊森出生於1884年,年長廖宗澤18歲。楊森幼時,家境一般,其父為邑武庠生,即武秀才,曾任典史,大概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受家庭影響,楊森自小便對習武從軍頗感興趣,楊森畢業於順慶府聯合中學,22歲入四川陸軍弁目隊,24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與劉湘、唐式遵、潘文華等是同學,後來形成以劉湘、楊森為首的「速成系」四川軍閥集團核心人物。楊森畢業後在新軍17鎮任排長。楊森天生是軍人,對訓練與管理士兵,卓有成效。楊森28歲時任川軍第1師王陵基部隊的營長。1913年,楊森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被俘,滇軍將領黃毓成在集合俘虜時,見眾俘虜都甚為惶恐,惟獨楊森顯得毫無懼色,有膽有識,黃毓成見楊森很有膽識,身材魁梧,對他心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當副官。以後楊森曾擔任雲南講武堂隊長,參加了護國戰爭,任滇軍第2軍參謀長兼獨立團團長,1920年4月脫離滇軍,任川軍第9混成旅旅長、瀘永鎮守使、第9師師長等。

這些歷史背景,都可能是廖宗澤毅然而然投筆從戎的原因。

13、四川陸軍講武堂

四川陸軍講武堂,在宣統二年(1910年),四川總督趙爾巽僅招辦了一期,招納由東北來的武職人員,並兼收新軍中的見習軍官,學員6個月畢業。民國13年(1924年),楊森推行「新政」,重新開辦了四川陸軍講武堂。這一年,四川的熱血青年們紛紛走進了楊森的四川陸軍講武堂,廖宗澤毅然決然地也加入其中,在1924年8月至1925年2月,他就讀於楊森的四川陸軍講武堂。

可想而知,剛畢業於高等學府的學子,轉身投入軍校,對兵痞的楊森來說,豈不是喜不自勝。民國初年的徐樹錚,晚清時考入太學的貢生,投筆從戎,深得袁世凱、段祺瑞的喜愛與重用,官至授遠威將軍。

講武堂無非是學戰爭理論與軍事訓練。軍事學科:地形學、築城學、兵器學、戰術學、軍制學、衛生學、沙盤教育等,軍事訓練,應包括兵科教程,及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勤務令、工作教範、野外演習等。這對文化人廖宗澤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得心應手。

當年講武堂的制度和作風,均是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紀律非常嚴格,每天上課6小時,上操2小時,早晨有體操和跑步,晚上還有自習,而且夜間有緊急集合的訓練。應該說課程較為完善、教學嚴格、紀律要求高。講武堂在進行嚴格軍事訓練的同時,也注重學員的操行培養,要求著裝軍容一絲不茍,和善禮貌,公買公賣,嚴禁驚擾百姓。

別說,楊森的講武堂,也是用正直與忠誠的愛國主義精神熏陶與教育學生。軍校學成之後的廖宗澤,應該是文武雙全的人才,這在楊森的軍隊里甚是稀罕。廖宗澤作為楊森的第一屆子弟兵參加了畢業典禮。

楊森必然會出席這樣的典禮,這是楊森軍校收獲碩果的時刻,他自然是洋洋得意。楊森十分欣賞廖宗澤,這是毫無疑問的,在典禮上楊森對廖宗澤作為優秀軍官進行了一番褒獎,並親授於廖中尉軍銜,這屬於跳躍晉級授銜。通常來說民國時期的講武堂,或者軍校,畢業生應該是準尉,或者少尉軍銜,見習軍官一年。楊森欣賞和看重廖宗澤,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至於廖宗澤後來如何看楊森?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旋即,廖宗澤被楊森安排到四川陸軍混成補充旅擔任連長。楊森的四川陸軍講武堂也只辦了一期,對楊來說,第一次辦軍校出成果了,這無疑是大事;同時對楊的四川新政來說,更是大事了,算是實施「新川政」的績效之一吧。按理說,這在當年的四川成都,一定算是個新聞事件了。

標籤: 廖宗泽廖宗泽将军田牧田牧新书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四通故事】:第二章 緊鑼密鼓(09)四季青

下一篇文章

“Touch the Tiger’s Ass”

田牧

田牧

田牧新著 /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上海企業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初定居德國,在積極參與海外民運之同時,亦筆耕不綴。

相關文章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中)

2021 年 11 月 1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四章 蔣介石的召喚(上)

2021 年 11 月 4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下)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下)

2021 年 10 月 27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中)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中)

2021 年 10 月 22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上)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三章 人生抉擇(上)

2021 年 10 月 13 日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二章 廣漢起義(下)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二章 廣漢起義(下)

2021 年 8 月 2 日
下一篇文章
“Touch the Tiger’s Ass”

“Touch the Tiger’s Ass”

【北京觀察】:北京冬日的艷陽天

【北京觀察】:北京冬日的艷陽天

“中國是挑戰但不應完全脫鉤” 布林肯若任國務卿,如何應對北京?

“中國是挑戰但不應完全脫鉤” 布林肯若任國務卿,如何應對北京?

熱門文章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二章 唯有讀書高(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二章 唯有讀書高(下)

2020 年 11 月 22 日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2022 年 5 月 4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2022 年 3 月 25 日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2022 年 5 月 4 日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2022 年 5 月 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