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田牧筆談】:「教育營」鐵窗遮不住普世價值的陽光

    再談烏克蘭與台灣——不要奢望中共會容忍大陸與台灣長期和平共處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田牧筆談】:「教育營」鐵窗遮不住普世價值的陽光

    再談烏克蘭與台灣——不要奢望中共會容忍大陸與台灣長期和平共處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專文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二)

田牧文 /田牧
2022 年 4 月 23 日
在 專文, 關注熱點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二)

【閑話三人行】探討:歐盟、「北約」怎麽會讓俄烏兩國發生這樣的戰爭呢?左起:廖天琪、萬潤南、田牧。圖/擷自DW影片、田牧,民報合成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閑話三人行】:萬潤南、廖天琪、田牧

推薦新聞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2022 年 5 月 26 日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2022 年 5 月 25 日

文/田牧(記錄與整理

美中對「普丁大腦」的評估

廖天琪:美國對於杜金的「地緣政治」學說重視嗎?又有什麽反應?

萬潤南:美國的智庫對杜金有研究。這麽說吧,杜金的這種思想在美國甚至是有響應者、配合者的,有好多原來就是俄羅斯人。2014年,《Riddle Russia》雜誌政治分析家及編輯部主任安東·巴爾巴辛(Anton Barbashin),發表了〈普丁大腦〉一文,剖析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背後的杜金哲學。目睹著近日「普丁大腦」外號走紅網路,巴爾巴辛對媒體表示,起初他並未打算採用這個標題,是《外交事務》雜誌的編輯更改了此題目。

我還注意到一點,川普曾經單獨和普丁談過,怎麽搞定中國?川普為什麽說,「他要在任上,普丁就不會這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實際上在整個國際世界戰略上,普丁與川普是有某種默契的。而且你們注意到沒有,普丁已經動手進攻烏克蘭了,川普還在誇普丁聰明天才。

廖天琪:中國方面對普丁的這個大腦有沒有了解?有什麽反應?

萬潤南:有,這真叫匪夷所思。有一部分人腦子是清楚的。習近平主要相信復旦的張維為,張居然要聘請杜金到復旦的研究所當客座教授,要把杜金弄到中共的智庫裡頭去,這個也比較搞笑。

廖天琪:杜金說這些,中國人聽了難道不會跳起來嗎?

萬潤南:也可能中國有它陰柔的方面,武功上講,有一種辦法,叫做吸精大法,把對方的猛勁化為烏有,就是用太極拳的辦法對付,這是從整個戰略上講。但是張維為他們不是,這個人比較淺薄。

2012年,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第二期,發表了葛漢文的《冷戰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思想》一文,內容提要介紹: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部分學者圍繞「歐亞主義」與經典地緣政治理論,分析這兩大思想傳統的現實價值及其啟示,藉此了解當代俄羅斯的政治身份、國家地位與未來國運……。總之「地緣政治思想」對俄羅斯外交政策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作者葛漢文,在發表此文時是南京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教師。

應該如何評判「普丁大腦」

萬潤南: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與解析「普丁大腦」的「地緣政治思想」,也就知曉與了解美中並不太介意「普丁大腦」杜金的原因。

杜金與普丁的這次軍事行動,並不是什麽高招,否則拜登怎麽可能一路引誘,一路拱火。中國人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普丁就是這只張牙舞爪的螳螂,澤倫斯基便是那可憐的蟬,拜登顯然是最後那奪命的黃雀。

為什麽這麽說呢?「普丁大腦」的思維邏輯過於陳舊,凸顯出觀念、方法的落後、迂腐和古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至今,數千年的爭霸歷史,一路玩得是「勇者無懼,成王敗寇」模式。世界在發展與更新,政治運作已經不在依憑傳統的陳規舊習,不再靠地緣政治,占領大片疆域就能控制世界。歸根到底還是一句話,得人心者的得天下,而不是得土地者得天下。你不得人心得了土地,土地還可能丟掉。俄羅斯的實力與能力這麽弱,俄羅斯的疆域是世界第一,百年的建設與治理尚且成效不顯著,那麽即便是拿走了烏克蘭的半壁江山,恐怕也是舊愁未消再添新愁。

近日「普丁大腦」外號走紅網路。示意圖/擷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美國知情却不阻止戰爭

廖天琪:我有個問題,美國其實多少對於這些情況是了解與掌握的,但美國沒有盡大國之職責,沒有承擔自由世界領頭羊之責任,沒有真正的想方設法阻止這場戰事,這是美國一面。另外歐盟、「北約」方面,我覺得是否太天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它們是否誤判了形勢?如果說美國是心中暗喜,它覺得你們打吧幹吧,反正美國已經算好了往後的那幾步,對自己是有利的。但是歐洲方面、「北約」方面,最終是在家門口燃起戰火硝煙,按中國古人的說法:「前輪折軸,後車覆軌,殃國禍家,亡身絕祀。」說的就是歐洲爆發戰爭的險況。歐盟、「北約」怎麽會讓這樣的戰爭發生呢?

田牧:我說兩點。

第一、「北約」實際上是由美國在掌舵,馬克宏不是在說「腦死亡」嗎,實際上北約與美國在一條線上。美國未站出來,「北約」自然也不會發聲。歐盟原來的舵手是梅克爾,梅克爾現在退休,蕭茲尚未樹立起威信,歐盟希望阻止這場戰爭,而北約被美國操縱,鼓勵這場戰爭,這就是矛盾,沒有統一意志,盡管都是歐洲陣營。戰爭爆發前,馬克宏、蕭茲都努力爭取了,但失敗了。

第二、通過這次戰爭,美國實際上把歐洲整合了,把整個歐盟基本團結在民主聯盟框架內,美國真正帶動和發揮了整個民主聯盟的作用。在這之前歐盟與美國還時有抵觸,這一場戰爭,美國真正的與歐洲團結起來,「北約」從腦死亡裡甦醒過來,發揮了作用。所以這場戰爭,美國需要,所以美國非但不阻止,而且竭力鼓勵這場戰爭。

俄烏雙方幾輪談判,時常表達:「有進展了」。其結果就是停不下來。整個世界都看明白了,無論是美國,還是「北約」,均不想讓這場戰爭這麽快停下來,目的很簡單:普丁發動戰爭容易,但結束一場戰爭卻由不得你了……,唯一的目標,打不垮俄羅斯,拖也要拖垮俄羅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和目的吧。

廖天琪:「北約」無話可說,但歐盟怎麽能夠讓這樣的戰爭發生呢?我贊成現代國際關係,都是使用新思維與軟實力,我非常佩服梅克爾的外交手段與方法,一手用「北溪二號」牽著俄羅斯,一手用「中歐投資協議」牽著中國,或者說以友誼橋梁與和平手段,降服了兩隻老虎,「和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多麽理想的境界與安排!眼下舉世矚目,俄烏戰爭,最遭殃的是德國、法國與歐盟,什麽叫毀於一旦,德國的理性知情者應該是最為心疼了,結果造成了這麽嚴重的危機……

田牧:最近2天有議員為梅克爾發聲與維權,這場戰爭不能怪罪梅克爾,倘若梅克爾現在還在任上,肯定會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仗是打不起來的。蕭茲想去阻止,沒有作用,壓不住嘛。馬克宏也沒有這個威信與能力。德國政府剛剛新換了班子,這個班子又太散,難以統一。馮德萊恩似乎代表著整個歐盟,但她壓根就拿不出什麽有效的辦法。

通過這場戰爭,我感覺到,歐洲人跟中國人、亞洲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當他們面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首先想到的是人權和道義,那些政治家們不會太顧及歷史原因,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傷,救助難民,制止戰爭,減少傷亡。中國人卻在分析與算計著背後的政治角逐,利害關係,利益分配,整天在推算和研究這些方面。德國直到現在,遇到了市民上街示威,才有所甦醒過來,哎呀我的利益、我的經濟已被帶入了窘境與泥潭。政治家們因為有示威了、有抗議了,才開始去思考這些問題。德國人太淳樸了,我就說這一點。

「普丁大腦」挑戰福山學說

田牧:老萬談起這場戰爭的幕後動因,推出了杜金的「地緣政治」學說。倘若俄羅斯取得了烏克蘭戰爭勝利,「普丁大腦」杜金便將一戰成名了。

1989年,美國日裔作家、政治經濟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了《歷史的終結?》論文,福山在書中提出,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此論點被稱為「歷史終結論」。1991年12月25日,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為象徵,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解體,立國69年的蘇聯正式結束,原本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恢復了主權國家地位。蘇聯解體代表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和兩極格局的結束。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得到了至高無上、最有說服力的印證。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由此一鳴驚人。

杜金和福山是同時代人,福山是52年的,杜金是62年的,他們相差10歲,這是一個世界級觀點的強烈碰撞。看來歷史尚未終結,誰勝誰負的鬥爭還將持續下去。

1989年,美國日裔作家、政治經濟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了《歷史的終結?》論文。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廖天琪:現在戰爭已經發生了,那麽有什麽樣的機制,可以使這個戰爭比較快的結束?我們知道現在具備政治抵制能力的,一是聯合國,二是海牙國際法庭制裁,要求俄羅斯停止戰爭,但還是沒有辦法。15個法官裡面13個要求俄羅斯停止戰爭,但是有2個反對,其中一個是中國的法官。還有金融制裁也是很厲害、歷史罕見的,還有武器禁運,或者說是提供武器,比如說現在歐盟的國家、歐洲的國家,包括美國都拼命給烏克蘭提供武器,我真的很擔心,搞不好突然被指責為「北約介入了戰爭」,老萬有什麽說法?

萬潤南:我同意你們講的,這個戰爭首先是根據「普丁大腦」的想法,是不可避免的,俄羅斯主動推進的,因為它的目標,某種意義上來講,不是光針對烏克蘭,它還想要得更多的,原來前蘇聯的版圖,白俄羅斯已經同意要歸併了,它甚至對波羅的海三小國也想順手幹掉。按照普丁的想法,他的戰爭機器必須持續進行。但另一邊拜登一直在說:「美國不會出兵,不會干預。」這豈不是向普丁交底:你打吧,只要不太過份。這個話仔細分析是很成問題的。所以現在戰爭前景會怎麽樣?有沒有制止戰爭的機制,我希望是有,但是實在是沒有。這個戰爭是停不下來的,為什麽呢?戰爭一旦啟動,就有巨大的慣性,不容易停下來。你看任何一場戰爭,比如:美國的阿富汗戰爭,不是持續了二十年嗎?朝鮮戰爭時,戰場上已經停了,談判還談了好幾年。越南戰爭,持續了14年,最後的談判階段也是拖了好幾年。現在看來,這個仗還遠沒打夠,打夠了、打累了才能談,而且從布林肯國務卿和美國參謀聯席主席密利,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的估計,他們認為要拖幾個月甚至幾年,他們用的量詞是按年計算。

某種意義上來講,在這個戰場上主要的兩方,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而是俄羅斯和美國。美國是這種態度,它怎麽停得下來呢?所以表面上澤倫斯基和他們談判,一次兩次三次四次,還給土耳其面子,好像談得差不多了,為什麽到最後一下子就黃了呢?因為它不符合美國的需要和利益。天琪剛才講,現在為什麽又給那麽大型的武器,各種導彈、各種火箭……,我看到一個消息不知道確不確實?美國人好像準備要給多少貧鈾彈。

什麽是貧鈾彈?指含有鈾238的硬質合金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炮彈和槍彈,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由於其半衰期較長,其放射性相對弱於鈾的其它同位素。1943年8月,美國曼哈頓計劃研究小組曾經給五角大樓寫過一個報告,裡面提及了「使用貧鈾彈及鈾238廢料製成的彈藥,能污染敵方土地,削弱敵方的戰爭潛能」。

美國在伊拉克使用過幾萬枚。所以這個戰爭,我們是看得到的,第一會繼續,第二力度還會加大。

廖天琪:所以說,其實政治上這些抵制啊,什麽制裁啊,都沒有太大的作用。看來「自由民主」尚未終結得了,誰勝誰負的鬥爭還將持續下去。

(待續)

台灣《民報》首發

標籤: 普丁大腦田牧福山第三次世界大戰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下)

下一篇文章

【比爾曼自傳】第五章 年輕人總要尋找一個祖國 (二)

田牧

田牧

田牧新著 /田牧,本名潘永忠,上海人,曾任職上海企業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初定居德國,在積極參與海外民運之同時,亦筆耕不綴。

相關文章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專文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2022 年 5 月 26 日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專文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2022 年 5 月 25 日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政經論壇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2022 年 5 月 25 日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人權觀察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2022 年 5 月 25 日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政經論壇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2022 年 5 月 25 日
專訪中國問題學者克里·布朗:堅持清零罔顧經濟,習近平或被黨拋棄,或與黨同亡
專文

專訪中國問題學者克里·布朗:堅持清零罔顧經濟,習近平或被黨拋棄,或與黨同亡

2022 年 5 月 24 日
下一篇文章
【比爾曼自傳】第五章 年輕人總要尋找一個祖國 (二)

【比爾曼自傳】第五章 年輕人總要尋找一個祖國 (二)

再談梅克爾夫人

再談梅克爾夫人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三)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三)

熱門文章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二)

【田牧筆談】一腿踏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二)

2022 年 4 月 23 日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2022 年 5 月 4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2022 年 3 月 25 日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2022 年 5 月 4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2022 年 5 月 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