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歐洲之聲】G7峰會梅克爾又「綏靖」了?

    【胡平論政】:從港首林鄭月娥接種中國疫苗談起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美國之音】六十年的中國觀察 孔傑榮:習近平正播下反對他的種子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種族滅絕」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議會高票通過譴責中國針對維吾爾的人權侵犯案

    【老陳時評】:「時代廣場」講好中國的故事

    【歐洲之聲】G7峰會梅克爾又「綏靖」了?

    中共為何隆重紀念華國鋒

    【胡平論政】:從港首林鄭月娥接種中國疫苗談起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種族滅絕」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議會高票通過譴責中國針對維吾爾的人權侵犯案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老陳時評】:專制獨裁下的美麗女性

    獨裁者心心相映進行骯髒交易

    疫情爆發一年後,仍有七名記者因相關報導遭到监禁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過年

    頭上三尺有神明,害人之心不可有——《1957年受難者姓名大辭典》

    青山有幸埋忠骨——廖宗澤將軍與蔣百里校長都葬於杭州南山公墓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雪天的聯想——從歌德到「川粉」

    不來梅城市樂手的活命哲學

    我的第二家園天鵝山莊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三)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她永遠像是被擺錯了地方

    【老陳時評】:此地無銀三百兩石正麗論文被刪

    【老陳時評】:《新冠病毒周年祭》第一章訓誡書

    閻連科: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Meet No Reporters”: PEN and Chinese Authority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上)

    發自肯彭市的聖誕祝禱

    與謝志偉大使談拜登執政後台灣的前景 (視頻)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潤南文苑
    • 北京觀察
    • 墨爾本夜語
    • 老陳時評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九章 變味的瀘順起義(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九章 變味的瀘順起義(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八章 湮沒的歷史(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八章 湮沒的歷史(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七章 蔣介石點兵(下)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Seeing the CCP Clearly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Obituary on Wang Ce

    EU-China investment Agreement Lacks Reciprocity

    Internet Surveillance, a Visible and Invisible Hand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歐洲之聲】G7峰會梅克爾又「綏靖」了?

    【胡平論政】:從港首林鄭月娥接種中國疫苗談起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美國之音】六十年的中國觀察 孔傑榮:習近平正播下反對他的種子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種族滅絕」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議會高票通過譴責中國針對維吾爾的人權侵犯案

    【老陳時評】:「時代廣場」講好中國的故事

    【歐洲之聲】G7峰會梅克爾又「綏靖」了?

    中共為何隆重紀念華國鋒

    【胡平論政】:從港首林鄭月娥接種中國疫苗談起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種族滅絕」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議會高票通過譴責中國針對維吾爾的人權侵犯案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老陳時評】:專制獨裁下的美麗女性

    獨裁者心心相映進行骯髒交易

    疫情爆發一年後,仍有七名記者因相關報導遭到监禁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老陳時評】將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歷史的拐點

    過年

    頭上三尺有神明,害人之心不可有——《1957年受難者姓名大辭典》

    青山有幸埋忠骨——廖宗澤將軍與蔣百里校長都葬於杭州南山公墓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雪天的聯想——從歌德到「川粉」

    不來梅城市樂手的活命哲學

    我的第二家園天鵝山莊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三)

    瓦森貝格的故事 ——我的家在德國鄉村(二)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她永遠像是被擺錯了地方

    【老陳時評】:此地無銀三百兩石正麗論文被刪

    【老陳時評】:《新冠病毒周年祭》第一章訓誡書

    閻連科:農村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垃圾場

    “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Meet No Reporters”: PEN and Chinese Authority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上)

    發自肯彭市的聖誕祝禱

    與謝志偉大使談拜登執政後台灣的前景 (視頻)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潤南文苑
    • 北京觀察
    • 墨爾本夜語
    • 老陳時評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田牧新著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九章 變味的瀘順起義(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九章 變味的瀘順起義(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八章 湮沒的歷史(下)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八章 湮沒的歷史(上)

    【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七章 蔣介石點兵(下)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Seeing the CCP Clearly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Obituary on Wang Ce

    EU-China investment Agreement Lacks Reciprocity

    Internet Surveillance, a Visible and Invisible Hand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古典音樂

巴赫: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廖天琪文 /廖天琪
2020 年 10 月 22 日
在 古典音樂, 視頻薈萃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音樂史上最傑出多產的巴洛克大師巴赫

推薦新聞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2021 年 2 月 8 日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2021 年 1 月 25 日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是德國作曲家及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Cembalo/harpsichord)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樂(Baroque指歐洲文藝復興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時期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的150年 )的集大成者。近世以來,他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最傑出、最重要的作曲家。

巴赫出生於艾森納赫(Eisennach )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即接受音樂教育。10歲時父母亡故,他由長兄扶養,生活清苦。15歲時即前往Lüneburg進修學業,包括拉丁、希臘語、邏輯、修辭、神學和音樂等學科。 在Arnstadt 和Mühlhausen生活的那些年,他擔任教堂的管風琴師(1703年-1708年),也能修理樂器,經濟上能夠獨立自主。 1707年他同一位第二代的堂姐結婚,他們的兩個兒子(W.F.巴赫及C.P.E.巴赫)後來都成為著名的音樂家。往後巴赫歷任威瑪Weimar(1708年-1717年)與柯騰Köthen(1717年-1723年)的宮廷樂長。在威瑪期間巴赫作為管風琴演奏者、作曲者和樂器修護者的地位大大提升,他還組織訓練了一批歌手和樂手,是為巴洛克式樂團。他的薪酬也頗高,這段時期他樂曲的創作量很高,作品也漸臻成熟。

在Köthen的這六年,巴赫擔任樂團指揮(Kapellmeister),地位尊崇,待遇豐厚,他發覺他的長子有特殊的音樂稟賦,於是極力栽培,甚至為他寫作《給W.F.巴赫的鋼琴小冊》。1721年他將精心創作的六首管弦樂協奏曲獻給布蘭登堡總督,這就是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他的妻子兩年前去世,巴赫於1721年再婚,他與這位年輕的歌手妻子感情甚篤,兩人共同的孩子中,J.C.F巴赫和J.C.巴赫也都是日後知名的音樂家。

年輕時和年老時的巴赫。圖取自網絡cosmiccare.org

巴赫生命中最後的20多年(1723年-1750年)是在萊比錫度過的。他擔任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音樂總監。 他在此創作了數量很大的樂曲,其中有為教會禮儀年所採用的清唱劇,總數有295首。除了為教堂寫作,他也為世俗場合創作樂曲。在這裡他也主持大學音樂社,帶領青年學生定期在咖啡廳或其他場合演出。此時,巴赫寫作的音樂完美而成熟,同時更趨於邏輯化而深邃,並轉向器樂的創作,如《戈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就是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的傳世之作是《賦格的藝術》(Kunst der Fuge).

巴赫終生自學作曲不輟,舉凡前人至晚輩的作品,無不研究。他一生極為多產,其作品質、量俱佳,除了歌劇,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曲種,包含清唱劇(Cantata)、受難曲(Passion)、神劇(Oratorio)、經文歌(Motette)、彌撒曲(Messe)、聖詠(Choral)、卡農(Kanon)、各種樂器的獨奏曲、組曲(Suit)、室內樂及協奏曲等等。盡管巴赫沒有開創新風格,但他的創作廣納了德、意、法等國的音樂手法,並以嫻熟的複調技巧呈現,展現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與深奧的思想。

巴赫的音樂主題清晰,旋律精緻而複雜,模進(Sequentia同一旋律型在不同音高的重複)和重複音型的使用比較節制,轉調及和聲則更為自由,十分著重情節的鋪陳,銜接之處自然而和諧。巴赫擅長運用自由而精確的對位法,讓樂句在複調上儘量重複發揮,從鍵盤樂器到多聲部的協奏曲與大型合唱,都能發現對位的頻繁運用,從而營造出厚實而多層次的複雜交錯音響效果。巴赫最擅長的作曲形式——賦格,是在一個聲部上出現主題(Subject),然後在其他的聲部上,模仿、變化、堆疊,形成主題聲部和新的聲部相對應的樂句,好似各個聲部相互問答追逐,結構既嚴密,又活潑生動,情趣盎然。巴赫的音樂不僅是靈性和精神的創造,也是排列組合與理性推陳的再造,充分展現了音樂的純粹性。巴赫的天賦靈性和爐火純青,如數據陳列的精妙技巧,在音樂的創作方面,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從巴赫傳世的作品數量來看,他確實是位多產的作曲家,何況世人知道,至少有上百件巴赫作品已經散佚。「巴哈作品目錄」(Bach-Werke-Verzeichnis,縮寫:BWV)是目前最通用的巴赫作品編號方式。這個體系由沃夫岡·史密德(Wolfgang Schmieder1901-1990)於1950年完成,是按照作品的體裁分類。 目錄共分13章:

1.      清唱劇,BWV 1-224

2.      經文歌,BWV 225-231

3.      彌撒及其他宗教合唱作品,BWV 232-243

4.      受難曲及神劇,BWV 244-249

5.      四聲部聖詠,BWV 250-438

6.      歌曲及詠歎調,BWV 439-524

7.      管風琴曲,BWV 525-771

8.      鍵盤樂曲,BWV 772-994

9.      魯特琴曲,BWV 995-1000

10.    室內樂,BWV 1001-1040

11.    管弦樂,BWV 1041-1071

12.    卡農,BWV 1072-1078

13.    晚期複調作品,BWV 1079-1080

但由於他那個時代的音樂風尚轉變,人們追求簡明、輕巧的風格,巴赫的複調音樂在其死後被視為陳腐之物,其成就在數十年內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僅僅作為管風琴演奏家與教師而聞名。雖然莫紮特、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對巴赫推崇備至,但直到浪漫主義時代,作曲家孟德爾頌於1829年在柏林改編並指揮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才使樂壇正視巴赫音樂的價值;浪漫早期以降的作曲家也多受巴赫影響。此後數代音樂家對他的作品進行了发掘、研究、整理和推廣,巴赫逐漸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巴赫家族是圖林根Thüringen地區一個顯赫的音樂世家,從16世紀末至18世紀末兩百年之間,跨越七代,產生了50多位音樂家,從他的高、曾祖到他的兒子,許多都是職業音樂家,擔任宮廷、教堂的風琴師、管風琴師、指揮、音樂總監或作曲家,此家族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瑰寶。

標籤: 巴赫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精選李斯特古典音樂

下一篇文章

海頓古典音樂

廖天琪

廖天琪

廖天琪生於南京,長於台灣,定居德國五十載。曾任教波鴻魯爾大學,長年從事翻譯、編輯、寫作。歷任數屆獨立中文筆會會長。現居科隆。

相關文章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English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2021 年 2 月 8 日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政經論壇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下)

2021 年 1 月 25 日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上)
政經論壇

畢生獻憲政 丹心照千秋(上)

2021 年 1 月 25 日
發自肯彭市的聖誕祝禱
未分類

發自肯彭市的聖誕祝禱

2020 年 12 月 27 日
與謝志偉大使談拜登執政後台灣的前景 (視頻)
未分類

與謝志偉大使談拜登執政後台灣的前景 (視頻)

2020 年 12 月 24 日
國際人權日人們手握撕裂的血紅五星旗在柏林抗議 (視頻)
未分類

國際人權日人們手握撕裂的血紅五星旗在柏林抗議 (視頻)

2020 年 12 月 22 日
下一篇文章
海頓古典音樂

海頓古典音樂

韓德爾古典音樂精選

韓德爾古典音樂精選

Notes from Dharamsala: On Meeting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Notes from Dharamsala: On Meeting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熱門文章

請看清中共

請看清中共

2021 年 2 月 12 日
巴赫: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赫: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2020 年 10 月 22 日
冠狀病毒大流行起源武漢病毒研究所

冠狀病毒大流行起源武漢病毒研究所

2021 年 2 月 20 日
【北京觀察】:華國鋒的下台和胡耀邦的上台

【北京觀察】:華國鋒的下台和胡耀邦的上台

2021 年 2 月 23 日
Seeing the CCP Clearly

Seeing the CCP Clearly

2021 年 2 月 13 日
【老陳時評】:專制獨裁下的美麗女性

【老陳時評】:專制獨裁下的美麗女性

2021 年 2 月 28 日
【北京觀察】:中共司法與傳統節日 ——有感耿瀟男的審判日

【北京觀察】:中共司法與傳統節日 ——有感耿瀟男的審判日

2021 年 2 月 10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2021 年 2 月 23 日
雪天的聯想——從歌德到「川粉」

雪天的聯想——從歌德到「川粉」

2021 年 1 月 2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老陳時評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