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俄烏戰爭重振「民主陣營」

    他要破除失敗國家的魔咒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堅守正義 拒絕遺忘一一關於「六四」33周年紀念活動召集

    聯合國高專在中國遭遇黑色鬧劇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老陳時評】:中共對海外「反共」媒體之研究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一個右派女兒的尋父記——陳卡回憶錄《追尋苦難歲月: 父親之死和我的成長》

    倫敦共識

    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川中善舉(上)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如影隨形,奇幻人間—《彼得.施萊米爾的奇幻故事》

    德國「末代皇帝」後裔要求王室索賠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媽媽的墓冢

    湖邊清晨

    【香江寄語】:烏克蘭原野,悲情的大地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二)

    苦難文學的雙向啟蒙 (一)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胡平論政】寫在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決議五十周年

    點起一根蠟燭(一)

    潘永忠談2021大型網絡漢藏民間國際紀念活動

    支持「中間道路」 堅持漢藏對話——全球藏漢民間共同紀念「3•10」抗暴運動記錄(一)

    Remembering Dr. Li Wenliang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程淵妻子就赤山監獄的強迫勞動問題致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女士的公開信 Open Letter to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RSF delivers global petition urging UK Home Secretary to reject extradition of Julian Assange

    Nominations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22

    The Conjoined Twins of Disinformation

    【田牧筆談】支持「中間道路」 藏漢和睦友好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專文

繼往開來,存亡續絕 ——2021年度劉賓雁良知獎特別榮譽獎頒獎辭

縱覽中國文 /縱覽中國
2022 年 2 月 9 日
在 專文, 關注熱點
繼往開來,存亡續絕 ——2021年度劉賓雁良知獎特別榮譽獎頒獎辭

王康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中的一位。圖:rfa.org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作者:劉賓雁良知獎評委會

推薦新聞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2022 年 5 月 27 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2022 年 5 月 27 日

  一

本委員會頒發給王康先生2021年劉賓雁良知獎特別榮譽獎,表彰其一生對中國人文精神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對他的永久紀念!人類文明之在,歸根結蒂乃是「人」之精神的光照與傳承。

1949年,王康先生出生於重慶一個傳統知識份子家庭。可惜那個不幸的年代,革命暴力全面摧毀了中國文明——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及一個多世紀以來對西方文明的孜孜汲取,從政治、經濟、社會,到精神、倫理、文化,以致語言、文字、風俗、家庭。毛澤東三十年是一個毀滅文明的時代,它的危害不僅延續至今,也將祸及中國未來。

王康出生不及一歲,父親——畢業於民國川大物理系——即作為政治犯入獄,他七歲時才得以戴罪出獄。其母親一系是書香世家,外祖父唐迪風先生是民國年間蜀地碩儒;外祖母陳卓仙女士則是古詩詞大家;舅父唐君毅先生乃新儒家領袖,執筆《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生於這樣一個家庭,王康自幼耳聞目染,中國文化傳統滲透他的血液。然而那個時代,這樣的家庭卻是「革命」的對象,這也就大致決定了王康作為「另類」,與該體制格格不入,一生行走於「江湖」。

1966年「文革」爆發。1968年,王康曾打算偷渡到香港,但終因「父母在,不遠遊」而放棄。之後,他下鄉到巫山務農,他在《夢憶巫山》中記述「天冷,木床鋪上兩尺厚谷草,像睡在馬槽裏。看了20來頁車爾尼雪夫斯基《怎麽辦》,昏昏然睡去。」「一夜朔風,不知何時, 屋頂刮飛到曬壩下方十來丈處。一間沒有屋頂的房間,顯得空空蕩蕩,像丟了天靈蓋——其實就少了屋頂。蚊帳上,地上,竈臺,都鋪了一層厚雪。」

1972年,王康返重慶任體育教師。

 二

1978年,王康考入西南師大中文系。入校後,他創辦了西南高院首個民間「文學社」,撰寫宗旨:文學要「成為現實生活冷靜而熱情的見證者,成為人類心靈、人類情感、人類痛苦,人類友愛的忠實記錄者和歌頌者;成為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的勇敢衛士,成為人類美好理想堅韌的開拓者。」

1980年,全國各高校掀起競選地方人大代表的風潮,王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其後,他籌建「重慶大學生聯合會」。蔣慶先生回憶說「記得當時重慶各大學思想異常活躍,康兄欲在重慶籌建『大學生聯合會』,特至西南政法學院約我共商其事,其後該會雖未能成立,然余與康兄之交,自此始矣。」也就是從彼時,王康以布衣之身,而事國與民之大道,踐行其人生之誌:「人生意義,端在完善社會之同時完善自我」。

一九八九年,王康先生執筆撰寫《中國改革憲章——為中國改革求國內外人士共識之宣言》(數十中國知識界翹楚簽署,1989年4月10日以《未來十年中國改革的基本構想》為題發表於上海《世界經濟導報》),核心是「修改憲法,革除集權政治,推行民主政治,實現憲政」,這是中國知識界的政治宣言,1895年後的新「公車上書」。該宣言集中體現了「八九民主運動」的主旨精神與核心訴求。「六四」後,此宣言遭《人民日報》公開批判,王康亦為之遭政府通緝而四處逃難。

九十年代,王康先生在逃難期間撰寫了《大道》——取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拍攝為六集政論片,縱橫人類數千年之歷史,叩問蒼茫大地中國向何處去。其後,他創辦「重慶陪都文化公司」,拍攝了系列歷史紀錄片《抗戰陪都》、《盧作孚》,《中美西部開發啟示錄》、《重慶大轟炸》等;以復原被遺忘的民國史,頌揚陪都重慶往昔的光榮,呼喚泯滅的中華民族精神。

二十一世紀初,王康先生率領團隊,歷經數載創作巨幅抗戰史詩國畫《浩氣長流》,2010年7月在臺灣中山堂首展,震撼兩岸國民。中國抗日戰爭所體現的精神,即中華民族之精神、中華民國之精神。1949年後,中華文明及其精神遭至徹底摧毀,《浩》作乃是以良知、血命對之莊嚴地祭奠、正名;它是召魂之典,是南嶽忠烈祠的復生,顯現了死而復生的中華民族精神:仁義天下、悲憫蒼生、慷慨犧牲,忠信寬恕、人類共榮。何為中華民族?它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何為其精神、道統、人格?此在。

2010年後,王康借香港自由之地,做了一系列講座,如「帝國的教訓與共和的經驗」、「俄羅斯的精神與夢想」、「蘇維埃興亡」、「解密重慶談判」、「孔子是中國天下一統真正的倡導者和踐行人」、「中華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心主題是講述歷史,批判共產主義革命及極權統治,復興中國文明,可謂大道恢恢,鋒芒凜然。

2013年,王康先生流亡美國,直至逝世。其間,他提議創立了劉賓雁良知獎;在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地巡回展出《浩氣長流》;撰寫了大量評述文章,批評當下中國當局強化極權、回歸紅色意識形態;向國人警示紅色帝國。
2005年至2020年,王康接受美國「自由亞洲」專訪《老康秉燭》共130集,以廣闊的視野縱論天下,從國際政治、蘇俄、恐怖主義,到辛亥革命、流亡文學、”五四”反思,等等。

王康重病後,以頑強的意誌繪畫了大幅史詩畫作《審判幽靈》——審判共產主義革命(未完成)、《俄羅斯破曉》——紀念俄羅斯思想先驅、《乘風歸去》——紀念當代中國受難女性。

他自知今後的時間不多,便利用網音、視屏做了大量的演講、訪談——尤其是微信群中的長篇演講,如「全球化時代的孔子與耶穌」、「帝國與思想」、「 毛澤東的內心世界」、「中國的前景:後專制時代」、「『十月革命』一百周年」、「難忘1949中華民國苦難史」、「五四的教訓是沈重的」等等。這是他留給中國的最後的精神財富。

三

反極權,爭自由、人權、民主;反思共產主義革命,批判毛澤東及紅色意識;王康於此踐行一生,直至晚年流亡海外,客死他鄉。而於此同時,王康先生頌揚孔子,倡導復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這是他於中國的另一重要貢獻。非有蒼生、國家、天下之胸懷,縱觀人類文明之高遠眼光,及「雖千萬人吾往矣」之精神,此難以為。

八十年代是中國思想解放的大時代,知識界的主流思潮是追述真實歷史,反極權反專制;爭取思想言論自由,迎接普世價值;實行憲政民主。王康先生身體力行參與了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但是,由於數十年的極權統治,中國知識界的思想多有缺失,反極權反專制,卻也沿襲了「五四」新文化之偏頗,忽視乃至否定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將之視為需淘汰、清除的舊東西——「中國文化代表着保守、停滯、封閉,只是東方專制王朝興衰循環的精神附庸」(王康《東去江聲流汩汩,南來山色莽蒼蒼——唐君毅全集大陸版總序》),甚至認為「新中國」極權統治就是因為「五四」反封建不徹底。

王康對「五四」以來知識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詆毀、踐踏痛心疾首,他說「中國真正的危機在於,學界領袖非但不在民族危亡之際拱衛自身文化,反倒以否棄中國文化為新潮、進步」;「他們認為傳統文化構成中國現代化最根本障礙……。拒絕承認中華文化具有現代價值,更不認可它擁有任何世界性意義或人類文明價值。」王康批評道「(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主流知識界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否定,其理論源頭幾乎全部來自進化論、無政府主義、懷疑哲學、實證主義、階級鬥爭學說和科學主義,來自19、20世紀西方和俄國彼此沖突、對立的思潮。」(同上)

王康先生是「新中國」最早一批走出「五四」激進窠臼的思想者。在倡導、踐行「自由」「民主」同時,他亦以復興中國文明為使命,傾心追尋中國傳統精神、人格、道德、文化,他意識到這是中國重新走向文明之本,可謂彼時青年知識精英的先行者。當然,這得益於其家學的熏陶與傳統,也就是說他有「舊中國」思想、文化的傳承;而這正是1949年後中國新知識分子的普遍欠缺,文明傳統的中斷荒蕪了幾代人的頭腦、心靈。

四

1978年唐君毅在香港病逝,王康「在西師組建了一個哲學小組」,研討新儒家著述,從而他「對中國命運和使命有豁然開朗的領悟和視野」。(王康《來路與去向》)這大概是當代中國最早的一批追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青年。

王康說「我是一個文化正統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服膺儒家思想。」(王康《來路與去向》)在激進思想的潮流中,王康捍衛中國傳統文明,他盛贊孔子:「孔子體現一種大明始終、厚德載物、含弘光大的精神,堪稱圓滿。」「孔子的思想、人格、事業已永久性融合於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生命中,塑造了『中國人』的內在精神形態、倫理道德風範、主要文化特性以及思維、表達、日常人倫習俗。孔子的偉大與崇高,即是此民族文化生命的偉大與崇高;孔子的地位的形成,即民族文化生命的次第形成。」(王康《東去江聲流汩汩,南來山色莽蒼蒼——唐君毅全集大陸版總序》)王康引用唐君毅先生的論述:「聖哲為文化凝聚的像征和綿延繁榮之源泉的核心價值。……一個民族對其聖哲失去信仰時,這個民族便開始瓦解。當人類對其他民族的聖哲不能互相尊重時,世界便由於精神的障礙,陷於戰亂,——人類無共同的先知,就會迷失他的道路。現代世界出現了大顛倒,欲以政治目標不僅統治世界財富,而且統治人類心靈,致使人類精神面臨最大威脅。……數十年來,喪失了對孔子人格的尊敬,是中國文化精神最大的墮落。」(同上)

1966年6月大陸爆發文革;同年11月,蔣介石先生在臺灣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王康先生及同仁倡導復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時間有先後,但它們的由來、指向、意義是一致的。復興中國傳統思想、道德、文化就是召中華之魂、文明之魂,引導國人走出廢墟,由荒蠻、殘忍回歸良知、仁善,人成為「人」。變革制度當然重要,非此中國不能歸本;但是何為本?即人成為「人」,讓中國成為「人」之社會、「人」之國家、「人」之天下,此是中華民族根本的自救之路、中華民族十數億人安身立命之本。

王康曾多次引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這段話:「中國現有近於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擺在眼前。這全人類四分之一的人口之生命與精神,何處寄托,如何安頓,實際上早已為全人類的共同良心所關切。…..如果中國文化不被了解,中國文化沒有將來,則這四分之一的人類之生命與精神,將得不到正當的寄托和安頓;此不僅將招來全人類在現實上的共同禍害,而且全人類之共同良心的負擔將永遠無法解除。」這段話寫於1957年,時隔「新中國」建立8年,離「文革」尚有9年。我們看到由於摧毀中國文明傳統,從「土改」、「鎮反」、「大躍進」、「大饑荒」到「文革」,偌大國家,數億人民陷入了怎樣的瘋狂、暴虐。復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的根本意義,不在於它如何悠久、高卓、博大精深,而在於它是十數億中國人安身立命之道;摧毀它清除它,必然是鋪天蓋地的狂亂、暴虐、殺戮。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曾有過一次,曾國藩痛言「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然而,百年後毛「新中國」又來了一次,更壯闊更徹底,嗚呼哀哉!難道中國還要再有一次嗎?

我們不指望人都成為聖賢,但任何文明都需要有一個承負道統使命的集團,繼承守護其道統,身為表率,呵護族群,教育、引領民眾;敬神、賢,崇德義,抑惡揚善;以光耀大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在基督教文明中,他們是教士、牧師;在佛教中,他們是僧侶;在傳統中國,他們是「士」階級。基督、佛陀、孔子即是他們各自的始祖、永遠的領袖、導師,「兩千多年來,他們的言論行為、容顏神情活在無數男人和女人的記憶與夢魂裏。……在他們生前死後,人類相互猜忌、怨恨、排斥、仇殺,從來沒有止息。但他們跟世界的榮耀、福祉、希望早已融為一體,他們跟人類的厄運、屈辱和死亡也難解難分。」(王康《東去江聲流汩汩,南來山色莽蒼蒼——唐君毅全集大陸版總序》)

近百年前王康外祖父唐迪風先生著述《孟子大義》言「夏而變為夷,中國之憂也。人而流為禽獸,聖人之所深懼也。憂而後設教,懼而後立言,不得已而後學,無可奈何而後著書,以詔天下後世,孟子之閎識孤懷,孟子所欲痛哭而失聲者也。天地不生人與禽獸同,自必有人知其實有以異於禽獸,千載而上,有聞而知之,見而知之者,千載而下,自必有聞而知之,見而知之者。人心未死,此理長存,宇宙不曾限隔人,人亦何能自限,豈必問夫道之行不行,學之傳不傳哉。」1974年,唐君毅先生重刊《孟子大義》,感慨言「今滄海橫流,世變日亟……吾年來日益感吾平日之為文論學,不能如吾父之直心而發……」又曾言「吾之此書,成於顛沛流離之際,……唯瞻望故邦,吾祖先之不肖子孫,正視吾數千年之文化留至今者,為封建之殘余,不惜加以蠲棄。懷昔賢之遺澤,將毀棄於一旦,時或蒼茫望天,臨風隕涕。乃自勉自憤,時作時輟,八月乃成。」(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自序》)再47年,王康為《唐君毅全集大陸版》撰序,言: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學術支離體解,社會結構磨滅顛隳,知識界數千年的自主優遊不復存在,維持文明於不墜的道統、學統土崩瓦解。」「如果不能在中國文化處於非常與困厄之際挺身潮流,維護這一古老、獨特、對中國和世界都攸關深遠的文化生命,就沒有參悟到『殷憂啟聖』的時代真諦,領會到流亡命運的密令指意。」基督、佛陀、孔子,「他們全都生活在憂患時代,無法對人的不幸、苦難、罪孽、絕望視而不見;…..他們念茲在茲、生死與之的唯一使命,是撫慰、提升和拯救世界,祈求、祝願並構建人類共同的家園。」

唐老先生之警示之,唐君毅見證之,王康乃親歷之,三代人悲中華之災禍,憂蒼民之罹難,奮而守護中國數千年之道統,「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文明是珍貴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世世代代人的生命、鮮血、經驗凝聚而成,文明的首要責任是守護、繼承;其後才有納新、變革;斷本即亡。

五

1958年元旦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四人聯名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主旨是中西文明各有長短,當互敬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擔當,「人類同應一通古今之變,相信人性之心同理同的精神,來共同擔負人類的艱難,苦病,缺點,同過失,然後才能開出人類的新路。」

王康先生倡導復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大體是繼承了《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的立場與宗旨。他倡導國人應自重,珍惜、繼承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傳統,同時亦要努力學習、汲取西方文明之長。王康先生說「1949年以來的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外若干歷史事件交叉作用的結果,並非中國常態,更非中國終極形態;中國必將再次回到它的傳統和正道去尋找存在的連續性和動源,只有將中國現代的空前變局與曠古浩劫置於東、西方歷史與文化的正面遇合,見證之,轉化之,升華之,接通中國的來路與去向,中國的演變才將擁有偉大的前程」。(王康《來路與去向》)

在中西文明之間,王康倡導共處共在;在差異中,求「同」、求「通」、求「融」;為人類和平共同擔當,以求大同。他說「孔子與耶穌、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東方與西方,對待而不對立,彼此仁心德慧善惡之消長興衰,如日月升沈,春秋代序,並無恒定不變之優劣。此正儒家不忍、同情、欣賞、成全、圓滿、不悖不害之宇宙意識,也是基督教救贖人類、佛教悲憫惻憻超度萬生精神所在。」(王康 張祥龍《中西文化之爭中的儒家與當前思想狀態》)他引用余英時先生《克魯格人文與社科終身成就獎答謝辭》中的話:「如果歷史可為指引,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對基本價值似乎存在很多重疊的共識,畢竟中國的『道』講的就是承認人類共通的價值和人類尊嚴。如今我更堅信,一旦中國文化回歸到主流之『道』,中國對抗西方的大問題也將終結。」繼而,王康激動地說:「我們分明看到,站在當今世界最高文化榮譽獎臺背後的,還有從孔子到陳寅恪,從莊子到胡適的全部中國精神先賢,中國不僅是一種世界物質力量,中國更是一種世界精神力量,中國不僅賦有自我拯救的天然權利,中國更有與人類共同獲救的神聖責任。」(《走向歷史破曉時分》)

六

王康的最大期願是「孔子與基督握手」。王康臨終前受洗接受基督教,這是他於此理想的踐行。

求仁得仁。王康先生悲憫蒼生,以國家、天下為己任,不負先賢,致力復興中國傳統文明;悲壯華美地走完一生,與他敬慕的先輩唐君毅先生站列在一起——「人當是人;中國人當是中國人;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亦當是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

                     劉賓雁良知獎評委會
                  2022年2月7日  於華盛頓

轉載自《縱覽中國》

標籤: 劉賓雁良知獎王康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台海兩岸密切關注烏克蘭危機

下一篇文章

法國專家談世界新格局中的法國和歐洲:如何重獲領導地位?

縱覽中國

縱覽中國

相關文章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專文

中國為什麽希望橫跨歐亞的更強的高速鐵路連接

2022 年 5 月 27 日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人權觀察

巴切萊特視頻會見習近平 聯合國稱“寶貴的”會晤 但公告巴切萊特人權講話原文音像

2022 年 5 月 27 日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老陳時評

【老陳時評】如何與背離普世價值的政權合作?

2022 年 5 月 27 日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專文

尋求免於台海戰爭恐懼的自由

2022 年 5 月 26 日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專文

【淇園漫步】追憶張灝二三事

2022 年 5 月 25 日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政經論壇

陳日君:中國《香港國安法》下的犯罪嫌疑人

2022 年 5 月 25 日
下一篇文章
法國專家談世界新格局中的法國和歐洲:如何重獲領導地位?

法國專家談世界新格局中的法國和歐洲:如何重獲領導地位?

習近平為何支持普京反對北約東擴

習近平為何支持普京反對北約東擴

中國要臉,台灣不要臉

中國要臉,台灣不要臉

熱門文章

繼往開來,存亡續絕 ——2021年度劉賓雁良知獎特別榮譽獎頒獎辭

繼往開來,存亡續絕 ——2021年度劉賓雁良知獎特別榮譽獎頒獎辭

2022 年 2 月 9 日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中國民主黨沖破「瓶頸」全面拓展——倫敦中港臺藏政治國際研討會側記

2022 年 5 月 4 日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彭帥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附錄:彭帥微博原文)

2021 年 11 月 23 日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田牧筆談】2022年「六四」33周年全球聯網紀念活動文告

2022 年 5 月 25 日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始終看到青青草原——高希均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懼(上/下)

2022 年 3 月 25 日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每個人都在談論和平——是只顧自己還是德國的傲慢?

2022 年 5 月 4 日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德國左翼政治歷史沿革分析

2022 年 5 月 8 日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永遠不會發生」 烏克蘭抨擊用土地換和平

2022 年 5 月 26 日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Internet Censorship 2022: A Global Map of Internet Restrictions

2022 年 2 月 12 日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