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筆談】解讀「兩會」主旨的政策調整

管窺兩會。圖:dw.com

世界局勢動蕩,眼下世人關注聚焦的無疑是:一、俄羅斯普丁與他制造的「俄烏戰爭」;二、目前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兩會。

今年的兩會非同尋常,是1972年尼克森總統赴北京「打開中國之門」帷幕以來,半個世紀後第一次在這樣的國家殿堂上,中國與美國撕破了臉皮,拍起了桌子。美中迎頭碰撞,真有驚天動地之勢。

德國每日新聞3月7日報導,習近平在「政治協商會議」上發言,譴責美國對中國的「壓迫」。他說,在美國的領導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全面包圍和打壓,這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似乎中國面臨的所有障礙與困難,都是來自於美國的打壓。習號召全國:面對「國內國際格局的深刻複雜變化,中國必須勇於奮鬥。」中國新外長秦剛也發表了聲明,他對記者說,如果美國「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的道路走下去」,即使設置再多的護攔,也無法阻止脫軌,他還警告,美中將會出現「衝突和對抗」,並造成「災難性後果」。

習近平探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圖/人民網

50餘年來,中共在兩會上不顧外交的顏面,公開指責美國的不是,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如何解讀今年中共的兩會,筆者談談自己的感受與觀察點,與讀者分享。

重啟「鬥爭與備戰」動員令

解讀兩會,自然要從兩會的職權與任務中,去抽絲剝繭的梳理、分析與解讀。

按照中國憲法規定:「兩會」代表著廣大選民的利益,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主要職權是:修改憲法與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換屆選舉中央政府首腦、各部各委員會負責人等;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計劃執行情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及預算執行情況;決定戰爭與和平的問題等十六項職權和任務。我們從這些繁雜的任務與內容中,去觀察與以往兩會的不同之處,找出特別要點。

「橡皮圖章」開會啦!三呼萬歲領現金!圖:取自網絡

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洋洋灑灑一萬七千餘字,最令人驚異之處是,他居然也提出了「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的口號。習近平談「鬥爭與備戰」,外界不太會愕然,因為習始終在警鐘長鳴。從穩重與理性的李克強口中出現軒昂的戰情動員,確實不一般,不禁令人想起俄羅斯親西方的二號人物梅德韋傑夫,近幾個月以來,也是重話、狠話連連。

筆者的人生中第一次聽說「備戰」,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事,為了對付前蘇聯北極熊,毛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與「要準備打仗」。結果整個國家緊張起來,折騰起來,搞了龐大的「三線建設」,什麽「好人好馬上三線」,按照「分散、隱蔽、靠山」的建設原則,一些工廠企業一一遷往大山之中,交通不便、遠離原材料供應、及相關產品鏈企業,導致了巨大的浪費。尤為可笑的是,城市裏到處挖防空洞、防空壕,學校的操場,市民住家的院子裏,只要有空地就挖,真可謂是勞民傷財。事實上當年只是在中蘇邊境上,發生了數次軍事摩擦與碰撞,雙方戰死了一些軍人,最終還是踩住了剎車,沒有釀成中蘇戰禍。但這麽窮折騰,於國於民極為不利,整個國民經濟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

現如今,中共重啟「鬥爭與備戰」的動員令,這不是好兆頭,千萬不要再來一次窮折騰,對國人來說不是好事,因為人為制造危機,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將被打破,人人自危,百姓剛剛走出新冠疫情的災禍,又將陷入戰爭危機的心理與精神重負。開啟美中戰禍,對中美兩國人民來說,決非什麽好事。

舒緩台灣問題新政策

今年兩會的最大特點: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明顯朝向舒緩調整。李克強的報告中,台灣話題只是一小段落,雖然還表示「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堅持反「獨」促統,但強調貫徹新時期解決台灣問題的方略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而重點落在交流與合作上。報告中說:「兩岸血脈相連,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中共的這一表述,令人有種新感覺:是在輕輕放下、撫慰並舉,「和統」已成為中共的主旋律。

究其原因,應該是俄烏戰爭的深刻教訓,主要是三點:
1、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災難,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一座座城市淪為焦土,荒蕪一片。
2、代理人戰爭打不得。打了一年多的戰爭,俄羅斯耗盡了財力人力與國本,而戰爭的真正對手美國,尚還不及痛癢。
3、國際道義與外交上犧牲更大,大國欺辱侵略小國弱國,引起世界公憤與譴責,損毀了俄羅斯的國際影響,一場戰爭讓俄羅斯又回到了前蘇聯的惡霸形象。
中國自古有「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說。有了俄烏戰爭的現實教訓,中共「武統」台灣,不是能力實力武力的問題,誰都知悉中共今天的武備,對付弱小的台灣綽綽有余。但中共掌權人很清楚,代價將會太沈重,是得不償失。社會成本、民心成本、文化成本、經濟成本、發展成本、國際外交成本等,均是太大太高太沈重。

「和平計劃」是「造越位」戰術

中共其實很清楚,台灣問題的本質與實質,就是美中問題,是台灣背後的美國,在用台灣向中國施壓。中共對美戰略的改變,其實早在兩會前就開始了。

2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相關文件共12個要點,外媒稱之為「和平計劃」。對此筆者也有專文評論,僅半個月來,中共連續激烈反美。現在看來,中共的反美戰略不僅是出台、而且是正式上路了。而「和平計劃」類似足球賽上的「造越位」戰術,雖然歐洲國家媒體還在提出質疑,但是對它們而言,發生在身邊的戰爭,已經整整一年有餘,不說是傾囊相助,各國也算是經費武備鼎力支持。一個國家就好比像一個家庭,畢竟還得量入為出,終究承受不起見不到終結的戰爭。這些領袖們不是沒有良知不識正義,是國本與民情難以永遠的相陪相助。雖然他們口頭上還維持著「不能讓俄羅斯贏得戰爭」,但內心想著國情、掂著國本,無一不盼著早日停戰休戰,甚至連澤連斯基總統都提出要去面見習近平,「和平計劃」的天平慢慢地傾向了中共。只剩拜登總統和布林肯國務卿,還依然震耳欲聾地表示:堅決支持烏克蘭抗戰。

一份「和平計劃」,一下子凸顯了只有美國在堅持,其它各國卻呢喃無聲了,這麽一個陣勢,線裏線外就分明了,不是「造越位」戰術,是什麽?

2月26日,中共發表「反霸權檄文」,從經濟、政治、軍事、科技和文化五大方面,狠批美國霸權主義。緊接著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中共反美戰略是全方位的,言行一致,毫不含糊,經濟上連續拋售1730億美債,在南海的海域海空,中美軍機對峙,最終美軍機無奈遠離。

兩會「鬥爭」焦點直指美國

兩會處理台灣問題新政策的另一面,是中共在兩會上正式提出「鬥爭與備戰」,聯繫近半個多月中共的一舉一動,未來五年中共的總路線,是李克強提出的「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

眼下中共把一切放下,直面美國問題,為什麽這麽說呢?

晉朝哲學家傅子提出「綱舉目張,執本末從」,抓住事物的根本問題,旁枝末節自然會被帶動。也就是平時說的,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1、倘若注重解決台海緊張局勢,解決台灣問題,矛盾指向台灣,一點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連普丁都在說「台灣不是問題」,難道習近平不明白嗎?這也是為什麽今年兩會的台灣問題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的原因所在。
2、近期以來,中歐矛盾也在逐漸舒緩中,中共與德國、法國、意大利都在積極聯絡與溝通中。中國明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親台護台,王毅、秦剛卻還是與之交流與溝通,當台灣不是主要矛盾了,貝爾伯克自然也成為中國統戰親善的對象了。
3、俄羅斯的嚴重教訓是,打了一年,還未觸及與傷及真正對手美國、北約的毫毛,中共不會重蹈俄羅斯覆轍,決不接美國「代理人戰爭」的招,而是轉將矛頭直指美國。
4、中共自視與美國有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兩次交手經驗,「事不過三」,同樣的事要連續相遇相撞三次,這是不是宿命?福禍之因,皆自圓成。

所以王毅有「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之說。

解讀未來台海有事

直面美國,是兩會在戰略上的重大調整,可說是解決台海問題、科技經濟圍堵問題、解決發展問題等的釜底抽薪之策。直面所有矛盾的終極對手美國,中共是躲不過、避不開的。台海、南海的戰略戰術也一樣,中國軍隊直接轉向了美國。

眼下議論台海戰爭,還是大有人在。筆者認為,從兩會的報告中,能體會到「武統」顯然被擱置了。倘若台海發生衝突,一定是美中直接對決了,就像萬潤南一直強調的那樣,中共會采取「圍點打援」,尋找主要矛盾一決高下。也許美中的第三次對決戰爭在所難免。

一些戰情研究所如再有兵推演練,應該將主要對手的雙方設置為美中,而戰爭的周期與結束,從歷史的慣例來看,發動戰爭容易,結束戰爭可就由不得戰爭的發動者了。輸贏不像足球賽、籃球賽,沒有時間的設置與限制,而是會持續到一方求和時,才能判定輸贏。

「5%左右」是為李強留足空間

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是多少?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的GDP增長目標預定在5%左右。其實國際上一些經濟研究所給出了不同預測,6%、7%等都有,5%左右的數據是否刻意保守了?報告解釋「汲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

這5%數字的背後,是否涵蓋了另一層隱意?中國歷史上皇權的傳承,也體現了一種政治文化,為繼任者搭好舞台,留足空間。

李強的的優勢在那裡?

李強(59年)比較年輕,浙江瑞安人,有「東方猶太人」之稱,他在基層經濟實體中一路跌打滾爬過來,敢沖敢闖,與馬斯克的合作就是一例。李是習近平的嫡系,2005年9月,46歲的李強升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晉升副部級。從此,李強在習近平的羽翼下仕途節節攀升,曾任浙江省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在中共黨史上是唯一的曾任江、浙、滬的一把手。
至於說李強成績斐然,未必。李強自2013年1月起,擔任浙江省省長,這一任期上,有一個建設浙江「特色小鎮」的項目,據說受到習近平和劉鶴的肯定。但是他在浙江省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任上,並無重大建樹。2022年10月李強進入中央常委,這10年中,浙江省、江蘇省的GDP,始終分別保持在第4與第2,上海市的GDP保持在第10,2022年跌至第11。也就是說,這些省市的GDP,並不因為他的就任,有明顯上升。還有一個數據,江、浙、滬是中國的三個經濟大區,兩省一市總面積只占全國的2%左右,但在這片土地上產出的GDP,卻占了全國總額的20%。2019年的它們的GDP總和折合美元大約是28,591億,按照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2019年的GDP排名情況,這樣的成績可以直接排位世界第6,僅比第5名印度少了1000億美元左右,甚至超越英國、法國的GDP。從這些數據來看,又可以認為李強為官還是務實務事的。

李克強會去哪兒

外界都在議論「習李矛盾」,我也信,習近平將權力收入囊中,李克強總理從外界看來形同虛設。但是辯證唯物的來看,經過一定的量變,事物會發生部分之質變,發展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共遭遇外部的阻力和壓力越大,內部矛盾就會被暫且擱置,大家一致共同對外。當年生死世仇的國共兩黨,在面對日本的侵略時,還不是照樣放棄前嫌,一致對外了。

況且習李的矛盾還未達這一程度。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什麽是「兩個確立」?即: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什麽是「兩個維護」?即: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李克強的社會與國際形象,是理性、知識、光鮮、謙和、和平等集一身的使者形象,深得人心民意,這樣的潛質與形象,會不會離開公眾視覺?

筆者以為,美國不會示弱,更不會自行退出歷史霸主舞臺,所以美中的直接碰撞與衝突,在所難免。中國戰略,一定還留有和平的一手。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表示:中國堅持「擁抱世界」,誰最適合成為和平使者去擁抱世界?

李克強去哪兒了?圖-新華網

中共高層中最為適合者,無人可超越與取代李克強,非李莫屬,結論是:李克強也許有可能就任國家副主席,去履行世界和平的使命。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