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最大的威脅不是烏克蘭戰爭,而是中國 -川普陣營國安白皮書

圖/擷自AFPI網站

在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確定由共和黨提名的前總統川普參選,其陣營的智庫「美國第一政策研究所(AFPI)」也即將出版一份安全保障政策的建議書。

該書的《美國第一的國家安全保障方針》批判了拜登政府的政策失敗而未能遏制中國、俄羅斯、伊朗等的敵對勢力。該書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並討論了:要透過軍事力量的強化,「以力量來維護和平」的安全保障構想。這將成為預測川普再次當選後的安全保障政策的重要參考。

撰寫該書的陣容包括曾擔任川普前政府的總統副助理官、AFPI外交政策主管的弗萊茨(Fritz,以及擔任彭斯前副總統顧問的退役陸軍中將克洛格(Kellogg)、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Lighthizer)、以及前國務院發言人奧爾塔加斯(Ortagus)等。弗萊茨和克洛格等人與川普密切協商,因此該書可以視為是川普本人政策的反映。

該書首先強調:在川普政府的美國第一的政策之下,是「優先考慮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統治者階層的利益」,並指出在前政府任內,美國實現了「和平時期」,並且「在20年中首次沒有參與海外的新戰爭」。

但是,由於拜登政府推翻了這一個作法,因此該書批評說:「由於拜登總統不適格的領導,美國和世界的安全情況陷入悲慘的狀況。」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向敵人暴露了「美國的軟弱」,接著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以及北韓核武器和導彈的加速發展,乃至伊朗和親伊朗勢力在中東的攻勢。因此,「可以毫不猶豫地說,與川普離任時相比,世界是更不穩定和更危險。」

此外,該書指出,現政府事實上削減了國防開支,忽視了對防禦基礎設施的充分投資,對中國等的遏制力量也下降。11月的總統選舉將成為選擇「拜登的失敗政策?還是川普的成功政策?」的一個「歷史性的分岐點」。

對於美國第一政策被批評為「孤立主義」,該書反駁說:「這不是從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撤退」。該書強調了與北約等盟國密切合作的同時,也強調「同盟國分擔相應的相互防禦費用是不可欠缺的」;並呼籲:以促進美國利益為前提的堅固同盟關係是「對於敵對勢力,要具有最大的比較優勢」。

該書指出,對於烏克蘭戰爭,需要採取包括停火和和平談判在內的「新作法和綜合戰略」。並警告說,戰爭的持續可能會有風險進一步造成中俄、伊朗、北韓等聯盟的「軸心化」之強化。

同時,該書斷言:「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不是烏克蘭戰爭,而是中國」。特別是針對台灣,該書強調:根據台灣關係法介入的重要性,要確保對中國入侵的防禦所需的武器和訓練。

對於日本,該書認為「在與台灣有事的關係上,日本是我們最重要的夥伴」,除了要求日本進行「自衛隊的再軍備」之外,還要求其對其他同盟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對抗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崛起。

在美國,在川普可能會再次當選的預測之下,保守派知識份子和前政府高官紛紛提出「川普2.0」的政策建議。其中,整理了共和黨的新外交政策構想的新著作《We Win They Lose》也主張透過「力量帶來和平」,要在與中國的新冷戰中取得勝利,這個著作引起了關注。該書的共同作者、國際政治學者馬修·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表示,希望這能成為未來共和黨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的起草方案。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