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密切關注烏克蘭危機

台灣海峽一景,遠處是中國的廈門,近處是台灣金門島,攝於去年。 AN RONG XU/GETTY IMAGES

STEVEN LEE MYERS, AMY QIN

北京——隨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台灣總統蔡英文覺得必須採取行動。她下令成立專案小組,研究這個發生在數千英里之外的歐洲的對峙,會怎樣影響台灣與比自己大得多、強得多的鄰居之間的長期衝突。據蔡英文辦公室發布的公報,她在上個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時說,「台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恫嚇。」台灣人也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更了解生活在一個霸道強權陰影下的感受,中國聲稱台灣歸其所有。蔡英文還說,「(我們)對於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由华文记者荣筱箐撰写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雖然兩者的聯繫並不準確,但俄羅斯和美國在烏克蘭命運上的對峙已在台灣海峽兩岸產生共鳴,凸顯了中國和台灣對發生武裝衝突可能性的戰略算計。中國有些人認為,烏克蘭發生衝突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可能削弱美國對台支持的潛在危機,同時將轉移美國原本可能用以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軍事野心的注意力和資源。對台灣來說,烏克蘭的衝突已成為一次對處於台灣防禦核心的戰略假設的檢驗,那就是美國軍事力量會進行干預,以阻止中國的入侵。

在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的時候,台灣總統蔡英文今年1月視察了台東的一個軍事基地,她在那裡承諾加強自身防禦能力。 RITCHIE B TONGO/EPA, VIA SHUTTERSTOCK

「如果西方列強不對俄羅斯做出回應,他們的確會使中國人在台灣問題上的想法更加大膽,」台北的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說道,他曾在執政的民進黨擔任中國事務部主任。俄羅斯總統普丁上週訪問北京,在他對美國和北約的軍事戰略表示的不滿上得到了中國的明確支持後,這兩個遙遠衝突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清晰。普丁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舉行了會晤。雙方在會晤後的一份聯合聲明中,批評了「外部勢力破壞兩國共同周邊地區安全和穩定」。儘管聲明沒有提到烏克蘭的名字,但普丁在反對北約進一步擴張問題上得到了中國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表態。普丁也重申了俄羅斯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聯合聲明引起了台灣外交部的嚴厲譴責,凸顯出台灣對中俄日益深化的夥伴關係的警惕。「值此全球關注冬季奧運會賽事、紛紛為各國運動員加油喝彩、也關注中國人權劣行之際,中國政府藉與俄羅斯高峰會操弄威權主義擴張,有辱奧林匹克五環所揭櫫的和平精神,」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將遭台灣人民唾棄,也會被民主國家感到不齒。」

習近平上週五在北京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丁。兩位領導人批評「外部勢力破壞兩國共同周邊地區安全和穩定」。 LI TAO/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國領導人密切關注著烏克蘭的對峙,將其視為對美國影響力和決心的檢驗。自從國民黨在1949年內戰中被打敗而撤到台灣以來,中國一直宣稱台灣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包括幾十年來數億美元的武器銷售,長期以來是美中關係的刺激因素,正如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對普丁的刺激一樣。北京對台灣的看法,與普丁認為烏克蘭在歷史和文化上是俄羅斯一部分的看法沒有太大的不同。俄羅斯反對北約擴張的努力,也與中國對美國在亞洲加強聯盟和夥伴關係(包括與台灣)的抱怨相符合。上週的聯合聲明批評了在亞洲和歐洲部署中程導彈的做法,並點名批評了美國和英國與澳洲最近達成的幫助後者建造核動力潛艇艦隊的協議。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強調了北約內部的分歧,將美國描述為軟弱和優柔寡斷。言外之意是,亞洲的政府(比如台灣、菲律賓、日本和韓國的)在發生危機時不應指望美國的外交或軍事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時殷弘說,在中國看來,在歐洲發生持久衝突將使北約更難有能力關注太平洋地區的潛在對抗。「美國現在焦頭爛額,」他說。

台灣的「沱江」級護衛艦在今年1月的一次演習中,演習的目的是模擬對敵方攻擊的反應。 RITCHIE B TONGO/EPA, VIA SHUTTERSTOCK

時殷弘還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將「進一步加強中國目前在台灣問題上的非常強硬的立場和軍事準備」。北京的獨立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說,台灣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烏克蘭更易受傷害,因為台灣的外交地位並不明確。世界上只有13個國家和梵蒂岡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美國和其他不正式承認台灣的國家尋求用經濟和外交聯繫支持台灣,發誓反對中國用武力將統治延伸到民主台灣的任何努力。但缺少正式承認,加上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可能會使發生戰爭時的國際干預複雜化。「烏克蘭是一個國際承認的,是蘇聯解體之後的獨立的民族國家,」吳強說。「台灣的民族國家的地位是很弱的。」在蔡英文政府內部,人們帶著越來越強的緊迫感看待這種緊張局勢。她成立的專案小組已收到指示跟蹤烏克蘭局勢,並定期提交報告。台灣曾反對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但那場戰爭當時沒有被視為預示台灣命運的潛在徵兆。官員現在擔心,新一輪的緊張局勢可能會使習近平更有膽量,他已將收復台灣——必要時通過武力——描述為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景的一個支柱。近年來,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已加強了在台灣周邊的行動,這部分是為了回應美國軍艦的巡邏。兩週前,39架中國空軍的飛機曾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這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自烏克蘭的危機開始以來,還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加強了已經相當龐大的對台軍事部署。軍事和政治分析人士說,到目前為止,烏克蘭的事情不太可能改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收復台灣的計算。習近平今年的注意力預計在別處,首先是正在進行的冬奧會,然後是今秋召開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屆時他幾乎肯定會獲得國家領導人的又一個任期。烏克蘭和台灣的地緣政治情況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同,使得北京方面不會立即發動攻擊。儘管拜登政府已明確表示不會出兵保衛烏克蘭,但並未表示是否會保衛台灣。歷史上,這個被稱為「戰略模糊」的政策一直是美國威懾的支柱。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美國政府最近的言論已幫助打消了台灣官員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承諾是否依然堅定的疑慮。儘管如此,他補充說,台灣內部也有一種日益強烈的感覺,即台灣需要在自身防務上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