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太魯閣不知天下山——南臺灣之行散記(三)

不到太魯閣,不見寶島面。從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牌樓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圖/作者提供

朋友駕車,帶我們巡遊中橫公路,此乃臺灣三大橫貫公路之一。上路時,筆者還未十分動容與愉悅,只有耳聞奇險,尚不知太魯閣國家公園有多美?有比較才有鑒定,有經歷才會詫異。在此匆匆隨筆簡述一二……

天下名山不忘太魯閣

不到太魯閣,不見寶島面。我們的行程是從台中上路,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我們的車開始了一路盤旋,一路爬高,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行駛,其中經過了關原、慈恩、洛韶和天祥,全長180多公里。

筆者年輕時,曾遊歷過雁蕩山、廬山與黃山等。對名山還是有所感覺的,人說雁蕩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三山五嶽之一,素有「海上名山」之譽,廬山更不用說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據傳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都為之動容落筆。而對於黃山,徐霞客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盛譽,啥意思?就是:含括了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並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合歡山昆陽太魯閣公園界碑處。圖/作者提供

可中橫公路進入合歡山脈時,山路崎嶇,群峰疊翠,清境海拔2000多米高,大禹嶺已經是2500多米高,抵達合歡山昆陽太魯閣公園界碑處,海拔是3070米,此時筆者頓感恍惚,步行蹣跚,朋友說是高山症,或者說是高山反應。廬山高度1475米,雁蕩山高度1108米,黃山高度1864米,所以真還沒有這樣的經驗與知識。

左起:張瑜、廖士民、廖天琪

走進白楊步道,那景致非同一般,峽穀和斷崖,崖壁峭立,清靜幽婉,集雄偉、險峻、煙雲、飛瀑、巧石、清秀於一身。從入口到水濂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所遇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後段則相遇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裡溪,一路奇景連連,陡崖峭壁,峽穀溪流,隧道中雨滴與水簾,嬉戲遊客,山水相依,不勝驚豔。

白楊步道風光。圖/作者提供

漫山遍野綠色博物館

白楊步道的動植群,應有盡有,目不暇接,有岩生植物:台灣蘆竹、萬年松、車桑子等。緩坡處:覆著層次豐富的森林,山肉桂是常見的植物。伴依著溪穀邊緣:向陽植物的山黃麻、構樹、五節芒、山鹽青等。

這些名目繁多的綠色植物,競相生長、蔓延與開放,把山野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擠滿了,就是那些石岩的縫隙中,也被綠色霸佔了,一樣的鬱鬱蔥蔥,一樣枝葉茂盛。

白楊步道風光。圖/作者提供

還有台灣獮猴、灰喉山椒鳥、細蝶等的跳躍與歡舞,伴有蟲鳥歡歌與溪流潺潺,彙聚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立體交響曲。

目睹這滿眼的天地萬物,想到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情趣盎然地描述了百草園的豐富與奇趣,來貶低三味書屋的無趣與陳腐。筆者突發奇想,若魯迅的三味書屋後牆外是白楊步道的景致,視角拓寬,筆觸無界,這文章豈不壯觀了?生趣了?百草園變成了綠色植物世界,豈不好玩,情趣一下升格為亢奮,三味書屋還不被魯迅砸了……

白楊步道與三峽的不同命運

白楊步道是1984年台電為了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當時台電陸續完成6條施工道路,引起學界、媒體、營建署關注,擔心一旦計畫完成,立霧溪中游的水皆被引用發電,下游河床將乾涸,靠立霧溪水切割所形成的太魯閣峽穀,將無水而難以繼續發育,峽谷景觀將被破壞,臺灣政府經彙集各方意見決定擱置「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才保住了今天盛況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美麗景致。

白楊步道風光。圖/作者提供

說利用水資源能量,應該還有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穀最精華景點之一。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峽谷錦麟,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對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此外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奪人眼球的觀賞美景。

不同的制度,這些天公美景的命運也不相同。美麗的三峽命運就慘了,雖然有黃萬里等一百多位專家以科學論證,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李鵬政府一意孤行,下令建霸,百萬移民,古文物建築被淹沒,生態被破壞,自然美景被閹割,多少水利專家與環保專家的反對,都敵不過李鵬手中的印章。如今事實證明,政府所說的發電和航運的經濟效益遠遠名不符實,而三峽大壩如今不但是國家經濟的負擔,還是一個安全的隱憂。

白楊步道風光。圖/作者提供
白楊步道風光。圖/作者提供

筆者數十年生活在德國,被它的人文歷史、古典建築,及世界著名的童話王國所俘虜,總以為美不美,德國之最。

其實不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之美,獨特之景,臺灣的美,美在於人文與美景相融,美在於烹飪與天然交織,美在於休閒與農牧相容。

寶島,寶島,不到太魯閣,不識寶島真面目……

2019年10月台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