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玉印「冬至朔交」的聯想——中國農曆的起源

一方玉印5x5公分,晶瑩剔透,龍體造型、氣韻、印座四面的饕餮紋飾、和闐玉質、小篆字體與作工,類似漢代的作品。圖-柯德提供

此方玉印5×5公分,晶瑩剔透,它的龍的造型、氣韻、印座四面的饕餮紋飾、和闐玉質、小篆字體與作工,類似漢代的作品。聯想到漢朝。

「冬至朔交」,自應與「曆法」有關。相關詞有「冬至朔旦」。

中國傳統曆法除了計算月亮的運動,同時也兼顧太陽的運動。

「冬至」之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此後北移。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日影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日照逐漸變長。《史記.封禪書》提及:「冬至日,禮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可見當時人們視「長日」為吉祥喜福。

至於「朔交」則是月亮與地球的關係,月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背對地球,形成太陽-月亮-地球三者「幾近」一直線(註:只有日月合朔方是一直線),從地球看不到月亮,是為朔交(新月/農曆初一)。月亮繼續繞地球行駛至地球後方,形成太陽-地球-月亮幾近一直線的關係,從地球看月亮,月亮又大又圓,是為望交(滿月/農曆十五)。

冬至日,月相的變化,每年不一樣。

「冬至朔交」意指冬至那天,又逢新月,看不到月亮;日最短,夜最暗;若加上日月合朔*於夜半時分(即子時),天地處於陰陽交接,陰極之至,稱之為「冬至朔旦」;過了這一天,日照一天比一天長,月亮也慢慢露臉。誠「否極泰來」的寫照。

這特殊的一天曾落在公元前104年的夏曆(或稱漢曆或農曆)11月1日。

這一切還得從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改曆法說起。

自古就有「改正朔」的說法,意即重新規定一年之始。

夏正以一月為正月,並為一年之始;

商正以十二月為正月,並為一年之始;

周正以十一月為正月,並為一年之始;

秦正則不像商正、周正那樣改變月次,而是直接沿用夏正的月次,即將夏正十月擺在一年之首。也就是說,秦曆的一年,是以「十月」始,以「九月」終了。漢朝初期也沿用秦朝的曆法。冬至日同時也是新年。

漢朝初期也沿用秦朝的曆法。冬至日同時也是新年。

但在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打算把這一年改元太初,並改回夏代所用的曆法,也就是以一月為正月 – 作為每年的第一個月。一些天文學家測算到這年的十一月一日夜半(史記: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好是日月合朔和冬至的時刻,是最理想作為曆法起算的基準點 。漢武帝於是採用了鄧平、落下閎等人的改曆方案,把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並在冬至日(11/1),正式在國家頒布大政的明堂上,宣布了這套新的曆法。

改曆後,太初元年包括原元封七年的首三個月份即10、11、12月及緊接的新的一年 1、2、3、⋯   10、11、12 月共計有15個月份,即有前後兩個冬至(11/1)。漢武帝宣布改曆日期自是在前一個冬至日。

從此冬至成為隆重節日,並與正月初一的新年脫鉤。太初曆以正月(即一月)初一為歲首的原則,沿用至今。冬至與新年分別慶祝,而民間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後語:

用夏朝的曆法也曾是孔子的理想。

論語《衛靈公》篇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白話文的意思就是: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朝的曆法,乘商朝的車輛,戴周朝的禮帽,提倡高雅音樂,禁止鄭國樂曲,疏遠誇誇其談的人。鄭國靡靡之音淫穢,誇誇其談的人危險。」

漢武帝元封七年改元「太初」,以正月為歲首,正符合孔子「用夏朝曆法」的理想,也合乎春夏秋冬的自然順序。兩千多年來,後世雖也曾有所改變,但都在「太初曆」的基礎上進行。直到現在,我們仍以正月為歲首,並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慶祝春節,十一月月初、月中或月終(西曆則在12/21或22日)慶祝冬至;至於「冬至朔交」日則在11月1日。

中國歷朝頒布的曆法,均與太初曆大同小異。沿用至今,又稱夏曆、漢曆、陰曆(實則為陰陽曆)或農曆。

「冬至朔旦」自古被視為吉祥日。據聞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至今仍保持慶祝「冬至朔旦」的古風。

2016年11月30日,太初曆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關於此玉印

龍的造型- 蜿蜒的身軀,清晰的獸足,流行於戰漢。

「龍」的造型為三維形體的高浮雕近乎圓雕,四面的「饕餮紋」為淺浮雕,都是艱難的工藝。圖-柯德提供

饕餮紋 – 流行於商至漢。

文字 – 漢小篆,傳承自秦小篆,惟字體已自長方形轉為正方形。工藝 – 推想應係利用自殷商時期就有的旋車,配合鋸、鉈、鑽、搜弓的使用。「龍」的造型為三維形體的高浮雕近乎圓雕,四面的「饕餮紋」為淺浮雕,文字「冬至朔交」為鼓起的陽文,都是艱難的工藝。它除了有一條從外觀看得到卻觸摸不到的裂痕外,平滑如新。

文字 – 漢小篆,傳承自秦小篆,惟字體已自長方形轉為正方形。圖-柯德提供

依據以上的認知,擬斷代它是「漢玉」,但因沒有一刀斃命的證據,故仍執保留態度,以待有更多的證據出現。

在解讀出玉印的四個篆體文字為「冬至朔交」前,曾多方請教書法家和古玉專家,能完整解出這四個字的人不多,最難的是「冬」字,有說是偽造的,因為這位「專家」沒看過這樣的「冬」字,他說連「冬」的篆體字都「寫錯了」!還有古玉專家說這玉印是「現代仿品」,因為它太新了!無獨有偶,近來看到一個視頻,述說一則真實的故事: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的一支髮簪也是因為看起來「太新」了,先被專家誤斷定為仿品。結果證明:物件是真的!而專家是假的。謹供參考。

—————

*日月合朔,指的是太陽和月亮處于同一經度,太陽、月亮、地 球三者同處南北向的一條直線上,此時位居中間的月亮,未被太陽光照亮的半面, 正對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日月合朔是一個具體的瞬間,幾秒鐘到幾分鐘內,全然看不到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