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台海無戰事(下)

「台海戰事」並不僅局限於美中台三方,德國與歐盟也是重要的國際力量,千萬不可忽略。本圖拍攝於2019.3.26。習近平(左2)、馬克宏(右2)、梅克爾(右1)。圖/擷自DW新聞影片

「台海危機」切莫忽略德國與歐盟的態度

「台海戰事」並不僅局限於美中台三方,德國與歐盟也是重要的國際力量,千萬不可忽略。

美中在貿易、外交、科技、香港、台灣和人權牌方面的對決與博弈,不僅僅是美中對決的陣地戰,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理念的決鬥。外界應該關注到一個顯赫的事實,德國、法國與歐盟,逐漸地也在參與和站隊,在香港的《國安法》問題、維吾爾的人權問題、華為的5G問題上,等等,它們都進入了堅持民主價值觀的角色,有以下幾點為證:

1、9月14日,歐盟輪值主席德國梅克爾總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披露:原本是商談「投資總協定」,結果梅克爾總理沒給習近平面子,提出了香港與維吾爾等人權問題,習近平很不高興,拒絕接受這樣的「教師爺」指責,希望各自管好自己的人權問題。原定四小時的會議,結果兩小時後草草收場。梅克爾與習近平鬧得不高興,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2、10月1日,柏林中國大使館前,自民黨(FDP)德國聯邦議員、聯邦議院人權與人道主義援助委員會主席吉德•詹森(Gyde Jensen),德國聯邦議會自民黨(FDP)議員彼得·海特(Peter Heidt)參加了「抵抗中國,還我自由——『十一』示威抗議活動」,為示威隊伍聲援與站台,而且德國執政黨基民盟議員米夏埃爾·布蘭德(Michael Brand)也參加了公開抗議活動,讀者千萬別小看了這一舉動。中國已故總理周恩來說,「外交無小事」。德國政界人士的這一動作,可說是驚天動地,不僅開啟了國際外交政治的首例,而且是直接迎面痛擊了中共臉面。中國人講究外交形象,講究面子工程,這下德中外交的甜酸苦辣,可夠中國喝一壺的了。歐盟的領頭羊與中共直接對撞,國際局勢變化可想而知。

3、上個月初,德國公佈了「印太行為準則」,其實就是德國版的「印太戰略」,無論從印太戰略地位來說,還是從印太的德國、歐洲利益來說,對手、朋友與敵人的關係同樣是一目了然的。

台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認為:德國的「印太準則」,一是繼美國「印太戰略」後,戰略「再平衡」上升到了多國參與的國際平台;二是從以往策士們只是對這一區域戰略地位與利益的分析與揣測,進入到將會建立和制定「安全與平衡的國際準則」的實際進程;三是這一區域參與的國際集團與國家越多,安全、制約與平衡的環境,才會逐漸形成,才會互相制衡,才會得到保障。四是德國馬斯外長特別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此準則基本上是在和法國有密切聯繫的情況下出爐的,同時,將會推動讓此「印太準則」成為歐盟的「印太準則」。

4、梅克爾一直重申,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建立在傳統的價值觀基礎之上,德國、美國等民主國家始終是站在一起的。美中關係決裂,主要是側重於人權民主的價值觀。美國是德國、歐盟的同盟國,無論從價值觀來講,還是從現實同盟利益來看,德國與歐盟都會選擇站在美國一邊,這一點毋庸置疑。本次75屆聯合國大會上,德國與中國的一再對沖,就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這標誌著德國的「綏靖政策」失敗,同樣也粉碎了梅克爾的「人權務虛,經濟務實」政策,德國欲向何處去?德國在美中之間究竟如何選擇?

答案很清晰:台海若有戰事,台灣遭遇危機,南中國海和太平洋地區的衝突,會損害該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也將對德國產生直接影響。歐盟的價值,在歐盟以外同樣有效。你說德國法國與歐盟會不會站出來說話?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德國的「印太準則」,難道不是「勿謂言之不預也」?國際社會千萬不能忽略!

2020.9.14歐、中視訊峰會,習近平親自出馬拉攏歐洲。原本是商談「投資總協定」,結果梅克爾總理沒給習近平面子,提出了香港與維吾爾等人權問題。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美國大選不會改變中國的壓力

美國大選後,無論是川普繼續總統生涯,還是拜登入主白宮,美國對華政策的持續延伸,是毋庸置疑的,比如:1、美國對華的強硬政策,在外交、貿易、科技、軍事方面等,會繼續採取遏制、打壓與限制,這是兩黨的共識,不會改變。2、在人權價值觀上,香港的國安法問題、維吾爾人權問題,更是美國民主黨的長項。特別是維護台灣安全,繼續開放對台軍售等,是民主黨奧巴馬首先開啟了「亞太再平衡戰略」,這與「印太戰略」的目標與目的是一致的,這也決定了台海的安全局勢,由不得中共政府作主與擺布。

若拜登勝選總統,就會有相應的調整。1、美國與同盟國關係會適時修正與恢復,在國際政治領域,重新開啟民主價值觀的治世理念,恢復與回到「二戰」後美國帶領建立的國際秩序上來,想必會重組國際政治力量,共同對付崛起的中共,這是一場價值觀理念的對弈與爭雄。2、國家治理千頭萬緒,但眼下各國都會把解決疫情與經濟放在首要位置,眼下整個世界,疫情再次泛濫,地球人需要搶救、修復、休養生息,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美國大選後,無論是川普繼續總統生涯,還是拜登入主白宮,美國對華政策的持續延伸。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德國與歐盟也將參與到亞洲與東盟的國際合作中來。聯邦德國出台「印太政策」文件,表明了德國在該地區的態度,從而也將會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的合作,包括中國、印度、日本等,同時也將在該地區的安全政策方面,展開全面的合作。亞太地區,爭議的南海諸國,包括台海兩岸,必須保持溝通,和平相處,不動用武力,避免造成世界的戰亂,每個國家必須承擔責任,維護世界和平。台灣的問題,只能採取和平理性的唯一方法解決,相信德國與歐盟不會同意該地區發生和平以外的手段與衝突。

所以,任何時候,台海無戰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礎與要求。

習近平「南巡」展示中國未來走向

人們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全世界正處於新冠疫情大回潮的災難中。梅克爾總理沈重地告白:「德國的經濟,承受不起第二波疫情的浪潮。」她嚴肅地警示:這是「世紀的挑戰」。梅克爾總理呼籲公民在這個「決定性和關鍵性階段的自覺自律」。其實已無需「鴨先知」了,誰都清晰,誰都知曉,人類眼下最應該幹什麽?怎麽幹?近日來,習近平「南巡」廣東、深圳,提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凸現了什麽?意味著什麽?

1、中國是否在調整政策。近年來中國外交四處頂撞與碰壁,陷入四面楚歌境地,中國的韜晦策略遭遇破局。有跡象表明,中國也在學美國的「戰略模糊」,如今甘脆裝糊塗,不給答案。比如:據媒體報道:9月的中德第16次「人權對話」,中方沒有表達出就具體案例和程序與德方討論的意願。事後,中國外交部也未發布新聞稿,甚至中國媒體對於相關內容隻字未提。還比如:對於蔡英文總統「雙十節」講話的「和平對話呼籲」,中共高層繼續裝著不聞不問。

2、習近平「南巡」,中國政策傾向性端倪初露,中國回到埋頭苦幹、一門心思搞發展,回到一頭扎進經濟恢復進程中。中國著名媒體人指出:「中共在國際上強橫與霸淩,被民主國家孤立,在國內對異議人士、民主人士殘酷打壓,改革開放的內外條件已不復存在。」但是,中國仍孤注一擲地重啟改革開放之路,專心致志抓住兩個基本點:一是科技自主,二是內外雙循環,似乎是在一門心思地減少與縮短與美國的差距。

「台海無戰事」,取決於各方的理智與冷靜。當今本已不太平的世界:疫情泛濫、經濟崩潰、區域烽火硝煙,社會騷動不斷等,切不可再燃台海烽火!一旦台海啟動戰事,戰爭決不可能僅限於台海兩岸,而將會波及整個世界,危及人類和平!

雖說,習近平在10月13日前往廣東潮州,視察海軍陸戰隊時提出:「全部心思放在備戰打仗上」,這是他一擔任總書記時,便要求軍人「隨時準備打仗」。相信中國高層作出了正確決定,工作重點回到了經濟改革開放上來。

2020.10.13習近平南巡,在汕頭對民眾說話。圖/擷自中國人民網

開啟台海戰爭,對中國來說,決不是好事,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是前車之鑒,普丁雖然不動槍炮地強制接管了克里米亞,但6年以來,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封鎖持續不斷,嚴重影響與拖住了俄羅斯本身的經濟發展,可說是得不償失。

「台海無戰事」,海峽兩岸維持現狀,對中國與台灣的未來發展有利,為雙方增添了新的希望與更大的空間。

台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