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罪下第二間媒體停運 《眾新聞》稱曾收「信息」和難判港府執法標準

眾新聞停運,負責人李月華和楊健興(左上角小圖)皆稱,難以掌握警方執法標準 2021年1月3日 © 麥燕庭提供


法廣 香港特約記者 麥燕庭

香港獨立網媒《眾新聞》明(4日)起停止運作,是一星期內第二間媒體結業。該媒體總編輯和主筆楊健興承認,是受《立場新聞》被控發布煽動刊物罪後停止運作引發對觸犯法例的憂慮,無法拿捏「一個報道或一句說話會否觸犯法例」,亦收過《眾》會被針對的信息,在兼顧員工安全後,停止運作是無可奈何的最好決定。香港記者協會對事件表示痛心,又指再有傳媒機構疑憂慮寒蟬效應而停運,對香港聲譽的影響難以估計。 

由資深新聞工作者成立的網媒《眾新聞》今天仍會更新網站,晚上兩個影視節目亦會播放,但之後便不會再更新,網站過一段時間才關閉。該媒體會按法例遣散四十名員工。至於該媒體外購香港電台前《鏗鏘集》辭職員工製作的《眾聲集》和《冒號開引號》節目,也會即時停止製作。眾聲號監製李賢哲表示,曾說「『時局變幻,如常紀錄』,但時局的變幻,令我們無法裝作如常。」

《眾》總編輯李月華與主筆楊健興今(3日)早會見傳媒,後者表示,考慮《立場新聞》被指「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的個案後,認為完全不能掌握執法部門的界線,無法在安全環境下工作,形容停運是無可奈何的決定。他強調,記者不應該害怕得罪權貴或批評政府,但不代表可以承受為基本自由而處於困境。

他表示,執法部門至今沒有接觸他們,但有收過信息,雖無法評估其可信性,亦是一種參考。他又說,事實上,有背景人士的文章亦曾表明,網媒會被「處理」。楊健興沒有披露信息內容,但據了解,當中包括處理《眾》的罪名和採取行動的限期。

李月華表示,《眾》以專業判斷去處理新聞的方針一直沒變,改變的是外在客觀環境,在新聞自由明顯縮窄的情況下,即使想做「安全新聞」,亦不知何謂安全,她作為總編輯,無法拿捏「一個報道或一句說話會否觸犯法例」,相信這亦是整個傳媒行業都要面對的情況。

記協:痛心及遺憾

香港記者協會今早發表聲明,對一星期內接連有傳媒機構停運「深感痛心及遺憾」,指在《立場》事件後再有傳媒機構疑憂慮寒蟬效應而停運,是對享有「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聲譽,影響難以估計,促請港府履行《基本法》對新聞及信息流通自由應有的保障。

《眾新聞》在2017年元旦由十位資深新聞工作者成立,為逐漸被政治干預的新聞空間提供「求真、求深」的獨立新聞,以期盡量擴闊新聞自由空間。《眾》主打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偏重文字;去年初吸納當時總辭的有線新聞中國組後,加強影像傳播;今秋再以外購方式播放由香港電台《鏗鏘集》前員工製作的紀錄片。及至去年10月,《眾》首次被當局針對,保安局批評該媒體以《鄧炳強拒保證23條不以言入罪》為題報道是「誤導市民」,局長鄧炳強其後被傳媒追問時曾表明,沒有說過該報道是「假新聞」,但指責報道標題有誤導性,令人以為他日後會以言入罪,屬道德問題。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