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筆談】俄烏危機離戰爭有多遠(三)

閑話三人行討論關於為什麽美國,或北約會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左起:廖天琪、萬潤南、田牧。示意圖/擷自DD影片、田牧,民報合成

——閑話三人行:萬潤南、廖天琪、田牧,文/田牧(整理與編輯)

「權力平衡論」設置了北約門檻

萬潤南為什麽美國,或者說北約會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設想一下,倘若俄羅斯真的加入北約,這個世界會比現在好得多,起碼不會有烏克蘭問題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前蘇聯包括他們原來的所有華約國家,都認為自己已經是民主陣營的一員了,那個時候剩下的一個對手,那就是中共啊!中國就等於是一個殘存的共產黨勢力了。那樣的話,這個世界格局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那麽怎麽會演變成時下這麽一個尷尬的局面呢?實際上這個傳統是從英國開始的,美國是繼承了英國。

英國在處理國際關係中注重力量平衡理論,十八世紀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1776年)提出了「權力平衡論」,亦作「均勢」,是國際關係理論古典現實主義與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一直是英國外交政策的指南。這一原則具有悠久的歷史,能追溯至修昔底德等人的政治理論。

力量平衡理論,就是分而治之,使相互競爭的各方勢力處於一個相對穩定、彼此牽制的狀態,也可說是戰略目的。

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講道:英國400年以來,對外政策就是反對在大陸上(這個大陸是指歐洲大陸)出現一個最大的、最富於侵略性的、最霸道的國家,就是說出現一個單一強權國家。最早英國是這樣,當法國強盛的時候,英國聯合沙俄、聯合德國與法國幹;德國強大的時候,英國聯合法國、俄國與之鬥。也就是說歐洲大陸上不能出現單一的強權。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今天的外交政策,美國實際上還是繼承了這種「均勢」理論。如果俄羅斯加入了北約,與歐洲大陸的德國和法國連手,歐洲將會無比強大,這是不符合美國的戰略目標與意義的,為什麽呢?這道理非常清晰,如果俄羅斯與德、法聯合,整個歐洲大陸連成一片,大家都是民主政體了,盡管有時也有矛盾與糾葛,但是美歐在價值觀意識形態上是一致的,那麽美國還有什麽理由繼續在歐洲駐軍呢?美國在歐洲軍事基地存在的必要性在哪裡呢?顯然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沒有考慮整個世界和平的利益,而只是考慮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其實這樣的理論,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說法,叫養寇自重,即故意放著敵人不打,故意留著敵對勢力或對立面,以此使自己的地位變得重要。甚至沒有敵人,還要製造一個敵人來平衡勢力。

北約的存在,需要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只能是俄羅斯。北約如果繼續存在,美國繼續在歐洲駐軍,歐洲在防務上還需要依靠美國,那你必須要有一個對手,按照養寇自重的理論,就得設置與繼續養一個對手俄羅斯。倘若說北約存在對手是中國,沒有人能相信,因為中國勢力還到不了歐洲。所以從地緣政治上來講,美國需要這麽一個敵人,所以他不可能讓俄羅斯加入北約。試想一下,一旦俄羅斯加入北約以後,實際上就把美國自己存在的所有理由和意義,都給完全否定了。

明朝的時候,在沿海有倭寇,戚繼光就把倭寇掃蕩得乾乾凈凈,狡兔死走狗烹,沒有敵人以後,邊境安寧以後,戚繼光在朝廷就不被重視了,皇上對有軍功的臣子都防著,最後的戚繼光下場很慘,晚年一貧如洗,60歲上在登州家中辭世。

後人懂得了養寇自重的道理。李自成起義軍的不斷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明朝將領採取了「我打你,但不滅你」,讓李自成可死灰覆燃,這樣明朝將領對朝廷來講永遠重要,而且我要打仗,你還要給我糧餉,要給我資源,兵權也一直在我手裡,這就是養寇自重的道理。

同理,俄羅斯對美國來說,不就是歐洲的李自成麽?也是在養寇自重嗎?

問題是有個對手俄羅斯,當然就沒有那麽簡單了,事實上要複雜得多。對歐洲來說,始終有一種臥榻之側的毛骨悚然感覺,得容下北極熊的酣睡。但從美國的利益來講,豈不是十分有道理呢?美國要領導全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紛爭,也就沒有美國需要扮演的角色,那麽他怎麽來領導這個世界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有好多問題都是美國的這種「均勢」政策製造出來的。

薩達姆是美國扶植起來的,賓拉登也是美國扶植起來的。為什麽美國要扶植薩達姆?製造個兩伊戰爭嘛。當時從中東的地緣政治來講,美國認為伊朗是這一地區的強權國家,是主要對手。所以美國背後是支持與武裝薩達姆、伊拉克的。

田牧扶植薩達姆來對付伊朗,是因為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占領,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美國必須以「均勢」平衡力量來制約伊朗,薩達姆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兩伊戰爭始於1980年,持續了長達8年,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休戰。

2021.6.14北約會議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總部。圖/擷自白宮flickr

美俄玩的是「伐謀、伐交」遊戲

田牧老萬剛才講解了俄烏危機的背景,且一直延伸到美俄30年來的恩怨情仇,及歐洲格局演變過程,分析得有條不紊、絲絲入扣,而且是懸念叢生,條理清晰,非常重要。

那麽這一次俄烏危機又是如何再次點燃的?應該是拜登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崛起的中國,找普丁舉行峰會,希望與俄羅斯建立「穩定」和「可預測」的關係,換句話說,穩住歐洲的俄羅斯,騰出精力實力去對付印太、南海、台海的中國。

那麽對俄羅斯來說,對普丁來說,自然要討回30年來的公道,冷戰結束了,蘇聯的共產專制體制已經沒有了,北約仍然一味東擴,而且是帶上舊時蘇聯華沙條約的眾小兄弟一起來圍堵俄羅斯。拜登希望俄羅斯安靜下來,這一陣不要針尖對麥芒的與美國相爭相鬥。普丁自然提出了條件,去年年底俄羅斯向美國提出書面條件,請美國回答與簽署,內容是:「美國和北約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杜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並停止在俄羅斯鄰國部署進攻性武器系統。」即北約停止東擴,及不在俄邊境附近部署威脅性武器系統,並向俄提供法律保障。

萬潤南這是不可能的。

田牧但是俄羅斯就在俄烏邊境舉行軍演,而且帶著白俄羅斯一起玩,製造歐洲境內的緊張局勢,現況不僅將拜登、布林肯綁上了,而且把馬克宏、蕭茲、波索納洛等各大國首腦均調動起來了,展開了全球性的外交遊說與協調。

萬潤南現在是這個問題,天琪剛才講,「實際上俄烏之間這一仗是打不起來的」。而且我可以這麽講,若是真的打起來,整個國際大格局最後誰是最大受益者?只能是中國。歐洲這邊一動起來,一打起來,中國那邊的壓力全沒有了。

過去美國一直扮演世界霸主角色。示意圖/Pixabay,民報合成

美國在國際上霸主地位逐漸消失

萬潤南:而且還有一個,現在的局勢,美國是退也好,進也好,都對中國有利,為什麽呢?你放棄了烏克蘭,整個世界都看著美國,美國豈不是慫了嗎?問題是,眼下的局勢走向,走到前台來解決俄烏危機的問題,實際上已經靠不了美國。

這個局面已經在上演了,各方能說話的群雄直接找澤倫斯基,找普丁,馬克宏飛赴基輔,又飛赴莫斯科,最後會是什麽呢?在巴黎舉行四方會談:德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我估計這個談判回歸到一個什麽呢?沒有美國的諾曼底模式,最後的四方會談中將不再有美國,美國出局。

廖天琪德國根本不願意參與進去,忌諱火上澆油製造混亂,而且拒絕提供任何武器,德國的理由是,在這種緊張對峙的時候,按照歷史上的經驗絕對不能夠站隊助威,現在不論對錯、不論道德問題,現實的首要問題是熄火。現在把武器運過去,就會加深戰爭的元素。當然德國的做法是非常可笑的,送了5000個頭盔,開什麽玩笑嘛,侮辱人的嘛,我想這個仗確實是打不起來的。

老萬剛剛說得很對,不管打得起來,打不起來,對中國都是十分有利。我覺得美國確實是手伸得太長,到歐洲這邊來攪什麽局呢?就說這個北約,還不僅僅是美國反對俄羅斯加入北約,這個原本是一個可笑的事情,北約為什麽需要存在?北約當時是為了對抗前蘇聯而成立的嘛,現在怎麽可能再把俄羅斯納入進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對歐洲人來說,近代史以來俄羅斯一直是歐洲安全的隱憂。

此外,我覺得有一點我們原先大概都沒有辦法預料到的,就是川普這個傢伙跳出來了,有這麽一個莫名其妙的總統,他把整個世界平衡的局勢事實上破壞掉了。現在拜登一步一步落入前任總統設下的陷阱,把自己捆綁在困局中,根本沒辦法脫身而出,而且不但是沒辦法脫身,事實上又掉入更新的陷阱。川普原先是要與中國打經濟貿易戰,他並不是真正要進行什麽軍事對抗,他拼命賣武器給台灣,賺很多的錢,但是他沒有意思要與中國展開真正的軍事對峙,他做不了這樣的大事情,這是我的推測與判斷。但是拜登現在面對這個困局,特別是在印太、南海、台海部署了這麽多的軍艦與其它軍事裝備,美國似乎會不惜參與直接的軍事衝突。在印太海域,已經有4艘美國的航空母艦,這種強大的軍事態勢,還有與澳、英、日聯盟的配合與相助,形成威逼與壓制中國的態勢,對中國的針對性與刺激都已到了近年來的極點。

萬潤南因為真正關心歐洲安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發生了變化,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你注意到了近期來的變化嗎?東南亞國家也不跟著美國了,它們很清楚,東南亞區域的問題由東南亞國家一起來解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教訓。

廖天琪俄烏危機演變到現在的狀況,剛才老萬講述了詳實的大國謀略和歐洲「均勢」的歷史背景情況,我覺得美國、拜登也許並沒有想讓這個事情發展到這個緊張態勢,他主要是受到前任川普政策的慣性連累了,或者說是被綁架了。他不僅需要繼續與中國打仗,我說的不是指戰爭,就是與中國對抗,而這個貿易戰其實都弄不下去了,只好採用軍事對抗來繼續力量對峙,但是僅僅與中國在印太對峙。現在似乎在開闢第二戰場,在歐洲這邊製造俄烏的緊張局勢。你們看美國的反應與態度,對烏克蘭和俄國對峙與衝撞,反應特別強烈,他比歐洲的法德等國家反應還積極,而從地緣政治來說,倘若俄烏真有事,歐洲應該是首當其衝,美國為什麽這麽激動?拜登政府的想法和意圖是什麽?事實上開闢了第二戰場,整個世界的眼球都集中到俄烏這邊,其實印太地區也是非常緊張的,牽制住了中國,是否故意把中國與俄國的兩股勢力拉扯開,達到分而治之的效果?但是在世人眼裡看到的是中俄兩國又簽訂聯合聲明與15個協議,通過這次冬奧會似乎兩國關係更緊密了。

2022.2.4俄羅斯總統普丁(左)前往北京與習近平(右)會晤。圖/擷自CCTV影片

萬潤南是這樣的結果,兩邊走得更近了。

廖天琪反而把他們弄到一起去了,中俄都受到美國的打壓,成全了他們抱團取暖,而且是抱得更緊密了。剛才老萬說過:歷史上中俄有這麽多的糾結與恩怨,而且俄國侵略中國領土最多,據說約合42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有國土面積的45%。這筆帳不會馬上勾銷,不會說因為政治上的一種結合,利益上的一種結合,以及地緣政治上的互相合作,會消失。你看這個聯合聲明,當然這個聯合聲明我只是剛剛瞄了一眼,很多其實是經濟方面的內容。從中國的立場來說,絕對支持俄國反對北約東擴,而俄國也絕對支持中國反對台獨。其實世人很清楚,這是最大的目標。其中有一點讓我稍微有一點點安心,他們提出來要用和平的方法和平合作互利什麽的,兩國提出了和平手段這一點,這句話我覺得是重要的。光從這句話來說,我就覺得俄烏危機不會動槍動炮,這仗是打不起來的,也不會繼續惡化下去,可能會摩擦不斷,齟齬不停。而在印太地區,我想在短時間內也不會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除非是突發性的擦槍走火,但真是計劃攻擊台灣,我覺得是不會的發生。

眼下世界局勢非常微妙,歐洲這邊有一塊高危地區,亞洲那邊也有一塊高危地區,美國都介入了,但是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亞洲的印太區域對美國尤為重要。而歐洲,我覺得美國希望歐洲人自己總應該對付吧,因為歐洲人一直是尊美國為老大,沒有人會去質疑這一點的,大家還是推崇美國的領導地位。

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

萬潤南我評論幾句。我覺得天琪剛才講了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我非常贊成的,就是這個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任何導致戰爭、加劇戰爭,我們都要反對。有利於和平、有利於用經濟合作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就要贊成。

歐洲這邊、台海印太地區都不應該有戰爭,因為戰爭的代價確實太大,用戰爭來解決問題,可能一下子解決了,而實際上帶來的問題很多很多。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是這些年來的戰爭導致和引起的。我感覺在這一點上,美國要總結經驗教訓。你花了這麽多錢,自己犧牲了不少人,最後得到的結果,說實在並不美好,即便是對美國來說也不美好。邱吉爾講的那個「均勢」政策,這是他們一貫的政治思維,就是說世界上我要有緊張態勢、有一個假想敵。我甚至這麽說吧,普丁幾乎是被逼良為寇,普丁原來是想從良的,要加入北約,美國、北約不讓啊,不光不讓,還把俄羅斯周邊也革命掉了,俄羅斯的安全嚴重危機,所以普丁要爭取將權益拿回來,這就是俄烏危機、美俄之爭的30年前因後果。普丁原本可以不是寇,而且可以成為美國解決中共這種制度終結的幫手,是一個共同的機會。但是美國錯過了這個機會。普丁實際上從心裡面根本瞧不上習近平,而且還有一個根本點,俄羅斯與中國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是兩種體制、兩種價值觀之下的兩股勢力,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廖天琪這個我很同意,對不起我插一句,俄國從傳統來說,總是把自己歸屬於歐洲,不太喜歡自己屬於亞洲,其實俄國是跨歐洲跟亞洲的,但是俄羅斯老把自己算進歐洲那一邊,俄國認同歐洲的傳統、歐洲的文化、歐洲的一切的一切。它與中國確實不是同樣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勢力。

萬潤南:也就是說,是非曲折是一個價值觀問題,利弊得失是一個利益問題,但是你們注意到沒有,在所有當這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是以利益為主的。俄羅斯與中共,包括與伊朗的結盟,他們不是共同的意識形態,而是因為利益問題、利害問題結成團夥。布熱津斯基當年的眼光真厲害。(待續)

台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