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長孫王復加述事一二(上)

國軍上將王纘緒。圖-擷自網絡

題記:王纘緒將軍是接收國民政府入川的有功之臣,他擔負著我國抗戰初期的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軍管區總司令和四川保安總司令。這不外乎是掌控四川後方軍政的一把手,為抵制強大日軍入川,他請纓出戰。為保四川大屏障,而效命沙場數多年。在中日大戰,屢挫強敵,威鎮敵膽,他先後指揮三大戰區的國軍將士,力阻日軍於四川之外,使其四川陪都大後方安然無恙,國民政府授予他抗戰勝利勛章及諸多嘉獎。

尤以在貧困落後的兵荒馬亂時,他極力宏揚中華文化、倡導國學而提攜民間落魄文士。如原以木匠出身的齊白石,因家境貧寒,作為當今的北漂一族至北平以刻字謀生,就曾得到川軍將領王纘緒的資助與提攜。

今通過王纘緒嫡長孫王復加了解到實情如下:

一、王纘緒其人

王復加自幼生活在祖父無處不在的家庭裏,對祖父王纘緒與齊白石、陳子莊藝人關係及交往情況非常清楚。為解人們疑惑將當年具體情節作出交待,以回歸青史。

王纘緒(國軍上將)(1885-1960)字治易,號厔園居士、四川西充人,為王安石直系後裔第11代嫡孫。先祖在宋亡後,遷入四川西充縣晉城鎮大磉磴村,雖嫡系始祖經磨難被貶。但有些家藏均出自於宋代,其部分是宋皇宮大內珍藏,以及神宗皇帝禦賜等物件。

王纘緒將軍為王安石直系後裔第11代嫡孫,王安石畫像(左)與王瓚緒。圖-擷自網絡-歐洲之聲組合

王纘緒西充祖屋建於1652年-1655年間,至1804年又有一次大規模擴建翻修,這可算是他出名前最鼎盛時期,原請宮庭匠設計動工,所有建築風格及施工工序,均按宋大內珍藏版李誡所著(營造法式)而建。宋時把此地叫嶺南道,是封三公者後代專住地方,為世代讀書人,其後有務農者。但王纘緒幼年受業於舉人,15歲考取秀才,因科舉取締報考陸軍軍校。

自畢業後開始從事軍政40多年。在軍閥混戰時他就提出統一四川,打造個新四川,卻大力建設成都春熙路與少城公園等共公場所。他以終身發展西南地區的教育事業,即成功創辦了著名的重慶私立巴蜀學校(今巴蜀中學)和巴蜀西充分校(今西充中學)。他身為川軍將領,並竭力阻止戰亂給百姓帶來的長期痛苦,終在「二劉叔侄爭霸大戰」中,討逆與平定劉氏一族發動的戰亂,為百姓安寧,而掃除宇內,由他揮軍征戰將劉文輝攻至西康邊境,落草為寇,即完成四川統一。

作為「半山後人」的王纘緒,母親去世後從重慶運到鳳化山森林公園埋葬,該化鳳山公園原為王纘緒祖地及家族墓基。而王氏祖先田產房屋各處分散,若集中約有10平方公里。其家族產業後被王纘緒陸續托人賣掉創建了巴蜀學校等教育事業,以及用到八年抗戰之中。可眾人沒想到的是,原內江市東興區高橋鎮鳳廟村有1000平米地契房主是王纘緒本人,因他幫助窮人渡難,最終害得貧民百姓後代,卻成了解放後的「二地主」。

可今非昔比,王纘緒將軍獲國民敬仰,為四川民眾驕傲,尤其是西充民眾都無比自豪地誇耀說:「西充出了一位上將,承擔著我國抗戰時期的省主席,他主政有為、抗日有功,是最著名的抗戰將領。他自奉亦簡,煙酒賭均不沾,為人和善寬厚,卻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和深厚的國學功底,是德藝文武雙馨的一大才子,乃是早被眾人所公認的川軍「儒將」。正因他終身關注民生、熱心公益事業,其創建巴蜀學校投入了曠日持久的精力與財力,而他不為名利的辦學義舉卻讓國人無不感動。可他在兩黨之爭的政治上,極不如其他將領們,太過缺失圓滑。」

二、王纘緒將軍素有丹青之好

早在1923年,王纘緒與于右任創辦了「海上亭雲書畫社」,為首批成員之一。他自小苦讀古籍、兵法書籍等,擅長書法,精通詩詞歌賦和古漢語。在平日裏生活出口成章,文字功底極深,卻以家藏文物為其所好。自入武後他飽讀兵書,乃孫子兵法即倒背如流。因此在抗戰三大主要戰區指揮作戰,更勝人一籌。因他是難得的文武之將,更讓蔣委員長欣賞有加。

早年,王纘緒與于右任創辦了「海上亭雲書畫社」,為首批成員之一。于右任(左)與王瓚緒。圖-擷自網絡-歐洲之聲組合

王纘緒不僅是自身有才,卻注重人才。其家中長期供養一批文人墨客,如遠未出道的坊間匠人齊白石就是其中之一,而王纘緒與齊白石的相識,又是從何來?

這就要從王纘緒家中門客曾默躬和姚石倩推薦齊白石篆刻印章說起。1930年金石書畫家曾默躬久居王纘緒治園公館代為整理家藏。而曾默躬為王纘緒將軍所刻「治園金石」印,邊款中稱:「蒼渾雄秀,海內唯缶翁、白石翁有之。此作兼之,未審治易將軍以為然否?」又於1933年中秋,曾默躬為自己和齊白石共同的高徒羅祥止新近出版的《祥止印草》題序中,又回憶他曾向王纘緒將軍當面推薦齊白石說:「近日海內,白石大家而巨擎,但性僻年邁,浮雲蔽日,他日死去殆成絕調矣。急促往刻,治園首肯者,再故蜀之敢稱白石者,必自余始矣。」曾默躬力推齊的印風,也有為自己在西南正名,找尋藝術認同的考慮,以此凸顯「吾道不孤」。

三、姚石倩為王纘緒和齊白石牽線塔橋

而姚石倩曾拜師齊白石,回川後也長期久居王纘緒重慶公館,為其家藏書畫篆刻整理編目。經兩人舉薦,王纘緒前後以巨資,長期購置齊白石代刻印章100枚,以及購置此繪畫作品,包括1932年8月齊白石為王纘緒繪製《山水十二屏》。因一南一北,齊與王雖未謀面卻長期有書信往來。齊白石在信中稱「治園將軍,考藏昔賢碑帖,征收時人書畫篆刻題識。誠愛古人,不薄今人,此之謂也」,並在衣食起居、生活錢財等各方面對他進行饋贈和照顧,還專門相送「磨墨小婢」淑華侍奉齊白石,而齊的信中曾向王纘緒提出為外孫鄧平山、鄧金山等人安排工作請求,但王將軍均為一一滿足,即讓兩人月薪不菲。(註:鄧平山、鄧金山是齊白石長女齊菊如所生,大兒子鄧平山已年滿30歲,屢遭當地匪害之禍。齊原本計劃將王將軍所贈婢女婚配鄧平山,不料婢女得知竟從齊家出逃,婚事未成。二兒子鄧金山也年滿20歲,曾多次遭受鄉亂,性命難保。因而齊在信中坦言鄧平山、鄧金山「想得枝棲」「甚想來渝」,請求王將軍為他外孫在軍謀職。據1932年10月齊在書信表達外孫們已如願在王將軍身邊工作,深表謝意!)

姚石倩(中)為王纘緒和齊白石(右)牽線塔橋。圖-擷自網絡-歐洲之聲組合

況且,齊白石曾在《白石詩草》(庚午至壬申部分)中,詳細記述王將軍對他是如何之好,稱:「王君治園與余不相識。辛未春,以書聘遊重慶,余諾之,因時變未往。聞余苦於磨墨,贈以小婢;又聞家山傷財,擔贈負千金。願余身健,常進藥物。恐余冬寒,遠寄絲綿等。」另外,齊白石將王纘緒將軍比作慧眼識珠、發現李白才華的唐代荊州長史韓朝宗(人稱韓荊州),並感嘆道:「神交之道,雖古人未有能如治園之篤者。如此,齊特感恩為王軍長所作「夢中蜀景」,題寫一首《夢遊蜀川》詩:「百尺紅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齊在多次信件表達對王纘緒將軍知遇之情的感激。而齊與王結下這般已久的友善關系,這對齊白石看來,則恰恰來自於「世人皆罵,君獨稱之;世人欲殺,君能憐之」的「知己之恩」,因而對王將軍購畫刻印之舉,卻常自嘆「以老眼之技,不足為報……一技豈能酬答耶?」。

齊白石為王纘緒繪製《山水十二屏》。圖-擷自網絡

四、頻繁傳書且送婢女淑華

在此說明的是,乃民國時期很實行贈送婢女及女仆之事,除彰顯厚禮外,則也是地位象征。況且,齊在給王的信中提到川蜀之女美貎不說,也曾提起自己磨墨之困難等,這才送婢女淑華。

齊給王信中提及川女美貎,也曾提及自己磨墨之困難等,王瓚緒送婢女淑華。圖-王復加提供

根據雙方往來諸多信中,更不難看出,齊表示渴望遊川與王相見,更不外乎是請求王將軍援助外,或在四川為他廣推知名度,以及幫助他能接識更高地位的人脈關系而已。

可是,四川多年軍閥混戰聞名天下,其結果是1933年,由川軍將領王纘緒征戰平息戰亂,乃統一四川名聲大噪。隨之王纘緒在軍政及文化領域影響甚廣,若要幫助齊白石步入文化殿堂,從而結識精英,獲得一些認同及渴望提高知名度來說,王纘緒將軍自然是齊白石最佳投靠目標。

五、王纘緒將軍乃是齊白石的大恩人

1933年齊白石遣三子齊子如(名良琨)先到四川趟路,囑他給王將軍捎去四冊手拓印譜。齊書寫:「此四本乃璜與姬人手拓,不欲贈人。今兒輩遊蜀,璜無所寄贈治園將軍,檢此令子代呈。癸酉春齊璜。」此次,齊白石也另給王將軍家中門客曾默躬繪製一幅《秋菊圖》,也稱「神交知己」。王將軍安排齊子如在治園公館面見了曾默躬,齊子如將其父畫作奉上,代表父子都對前輩無比敬仰。

很快齊白石又來信表達,雖自己並未親臨蜀地,卻對川中人文風物有所嚮往,卻稱自己與王纘緒將軍為「余未曾相識之知己」,與未曾謀過面的曾默躬為「余神交友」,姚石倩、余中英等人則為「余弟子」,由此感嘆「余與西蜀人士之緣,何眾且深也」。

乃民國初期,久居北平的齊白石屢遭出身高貴、以正統畫界元老口誅筆伐,貶齊為「野狐禪」,罵齊不堪入流。齊不僅門庭冷落,畫作也根本賣不出去。然而這種認知觀念卻始終制約近古稀的齊白石老人,齊的現實地位及才氣也遠未達到出人頭地之日。家境貧寒的齊白石還主要是以刻字為生,自然生活是非常艱難。

就是到了1949年老一輩書法家卻都知齊的作品,就是送到北京榮裱齋都被遭到拒收的尷尬局面。因此,齊白石把收入看得很重,對錢畫交易規矩把得很嚴。從漂到北平起,門外告白是:「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若求短減潤金,賒欠,退還,交換,諸君從此諒之,不必見面,恐觸惡急。余不求人介紹,有必欲介紹者,勿望酬謝……無論何人,潤金先收。」齊把如此嚴苛字句寫入潤格,這在歷來潤格文字中是沒有的。

但齊在最窘迫時,王纘緒將軍卻不惜重金連續數年未間斷購置齊的印和繪畫。因齊生活艱難,王將軍卻都超出標價購得,絕非贈送之事。則從諸多往來信件看,齊對王將軍以此往復地表達心存感激!

這足以斷定王纘緒將軍對齊白石而言是伯樂相助!乃事實是王將軍恰在世人皆罵齊時,卻長期派人送去石料,先後高額購置齊刻印章百枚與部分畫作。齊在王將軍百方印中「家在圭峰故裏」之印章,邊款有:「治園將軍萬里索刻於余,知己之恩,以老眼之技,不足為報。將軍必曰:『齊璜何客氣也?』余曰:『世人皆罵,君獨稱之;世人欲殺,君能憐之,一技豈能酬答耶?』辛未夏,齊璜並記於舊京。」。齊白石曾意猶未盡,卻又寫到:「夢遊渝城詩,將軍謂治園君。治園將軍一笑,白石草衣齊璜」。詩中「治園將軍」所指王纘緒。這讓我們看到二者真實現況。齊寫此詩尚未遊川,他還搞不清楚王將軍長住官邸治園在成都,而絕非是他的重慶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