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權主義之全球化- 極權主義的中國特色 (六)-上

當極權主義宣稱他們要來主導全球化的時候,它帶給人們的災難感,正喚醒著人們對極權主義全球化保持足夠的警惕。圖:cn.com.tw

引子

極權制度下的武漢病毒借助全球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傳播,奪走了幾百萬人的生命。人們在譴責極權主義製度的同時,不得不反思全球化陷阱所帶來的弊端。尤其當極權主義宣稱他們要來主導全球化的時候,它帶給人們的災難感,正喚醒著人們對極權主義全球化保持足夠的警惕。

當下正在發生的俄烏戰爭,不僅遏制著全球化的步伐,而且預示著全球化的格局將被打破並在戰後重組。俄羅斯在國內民主化深入改革失敗之後,在這次戰爭中試圖與極權主義中國勾結,表明了其向極權主義時代倒退的可能性。事實上,集權於一身的普京,已經具有了極權主義權力的基本特征,而入侵烏克蘭,正是繼入侵格魯吉亞之後的進一步區域性霸權的擴張,是俄羅斯極權主義全球化的區域性試探。

疫情與戰爭,驚醒了那些對中國和俄羅斯依然抱有幻想的人們,本文試圖從對中國全球化的剖析中,看清其極權主義實質。

全球化

何為全球化?顧名思義,全球化意味著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自然邊界從而建立起一個各國都能自覺遵守的國際秩序。這裏的「化」的含義就是秩序。首先是全球經濟秩序、貿易秩序、金融秩序、市場秩序,再就是另類全球化,包括全球政治秩序、軍事秩序、文化秩序和媒體秩序等等。

全球化同時也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個國際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各國可以自由交換貨物、貨幣、甚至文化產品和思想產品。

近代全球化始於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時代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時代;工業革命提高了經濟規模,並且為全球化提供了鐵路、火車,蒸汽機和蒸汽船,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加強了商品流動性,為國際貿易提升了速度。

布雷頓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是1944年7月至1973年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制度。圖:so.ixigua.com

現代全球化始於一戰之後而興於二戰之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簽署,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都為全球貿易的自由化、規範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奠定了基礎。尤其是蘇東共產主義陣營解體之後,全球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展,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快速上升,移民的流動性大幅增加,區域性聯盟出現,比如歐盟,東盟,南南合作,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等等,在區域性聯盟發展的基礎上,全球化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的運用,互聯網的建立,將全球帶入信息社會。信息的迅速傳播,資源的有效配置,市場的競爭環境,都在改變著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政治格局。各類經濟情報,貿易情報,金融情報,乃至各類政治情報,軍事情報,都能即刻傳遞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代表著智能生產力,信息代表著經濟價值,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權力。信息時代的國家邊界被進一步模糊,世界性的銷售網絡直達偏僻的鄉村。信息時代的全球化得益於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化和電子化,並徹底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因而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都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技術的變革所影響的全球化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數據的流通本身就會創造價值,它將打造出一個嶄新的國際數字生態體系。各國都將審慎地去研究它,並通過博弈,建立起一個良性的國際數字聯盟。

全球化困境

全球化基於全球性秩序,全球化秩序基於全球化規則,全球化規則基於全球化價值。問題是存在一個普世的全球化價值嗎?如果沒有,那麽一個全球性的秩序該如何建立呢?如果有,那麽它是什麽?如何表述?


既然全球化是一種全球性秩序,就必須製定相關規則來維持相應的秩序。這些規則必須是各國都能接受的共識。但是,各國有各國固有的秩序,把參差不齊特色各一的秩序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國際秩序之下該有多困難,不難看到秩序的背後是國家利益沖突。建立一種為全球都能接受的秩序,一種完全對等的經濟和文化流動,在理論上並非不可能,但是在實際中,在多數情況下,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在全球治理的時候,各國都會有各自獨特且不同的追求和責任。

各國的國家主權依然是獨立的,它與全球化必有抵觸和抗衡之處。這就是一個陷阱。國際性的整合過程一旦觸動民族主義、地方主義、本土主義、制度障礙、文化差異(多元文化),全球化就會擱淺。尤其是制度的碰撞,文化的碰撞,價值的碰撞,常使得全球化無解,特別是當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力中心,缺乏統一的責任和統一的資格時,權力與利益沖突便會使全球化扭轉方向或失去動力。

建立一個具有運作能力的全球化機構並具有全球監督功能的民主機製與自由主義的理念之間常常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如何在自由且正義的前提下,兼顧和協調各國或個人利益,至今都沒有一個完美的先例,或者說至今還在尋求著更好的答案。

一體化是全球化的內在屬性,是全球化「共同體」的必然追求。在全球化的驅使下,商品,貨幣都須要表現出一體化的特征。但是商品一體化使商品失去了多樣性。失去了多樣性的商品其後果必然導致對商品一體化的抵制,一體化反過來成為推動全球化的阻力。一體化與多樣性之間的矛盾使全球化陷入悖論。雖然在歐盟內部以歐元實現了貨幣統一,完成了歐盟體系內部的貨幣一體化,但是若要在世界範圍內實現美元、英鎊、日元與歐元之間的貨幣統一,就目前的形勢看來幾乎遙遙無期。貨幣矛盾將會在交換和計價中持續。

由於世界上的開發中國家絕大部分都處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於是從1960年代開始,這些國家之間為擺脫已開發國家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開展專門的經濟合作,即稱為南南合作。圖:6 parknews.com

全球化往往從局部地區開始,取得經驗後向全球推廣和發展,但現實往往是當全球化在局部發展中尚處於萌芽狀態時就已經夭折。比如由欠發達國家組成的「南南合作」,由於缺乏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得不處於休克狀態。再比如新興經濟體的「金磚五國」,其中三國:南非、巴西和俄羅斯,均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尤其是俄羅斯,深陷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泛斯拉夫主義和歐亞主義的泥潭不能自拔,而發動侵烏戰爭將嚴重損害其經濟發展。因而,若想從局部地區聯盟取得具有推廣價值的全球經驗十分困難。
全球化面對許多現實的、具體的困境,而最困難之處,在於打破邊界。邊界一旦打破,國將不國。語言、文化、傳統都可能失去或變異。邊界在何處打破,打破到什麽程度,非常具有挑戰性。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是打破邊界的最大阻力。主權和民族性都將固守自己的疆域。

移民一方面為全球化帶來流動性和活力,另一方面加劇文化沖突、價值沖突和宗教信仰沖突,而沖突對於秩序而言總是帶有破壞性。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虛擬化的過渡膨脹所帶來的全球化危機,價值脫離使用,資本脫離實業,貨幣脫離商品,導致實體經濟失衡和金融危機。面對挑戰,必須尋求新的產業布局,良性的金融格局和虛擬經濟的規範化。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全球化的結構缺陷,區域性政治不穩定性因素都為「逆全球化」帶來借口。
保護主義?還是開放主義?
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
孤立主義?還是全球主義?一場混戰。

正是由於種種困境,反對全球化的人說:全球化不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憧憬,小布爾喬亞的一廂情願。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鼓噪而起,這就不奇怪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已經拉開陣勢要與全球化對著幹了。
在這樣的亂局中,中國看到了機遇。

中國登場了

回顧極權主義全球化的由來可追朔到兩百年前,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這是極權主義祖師爺對全球化的最初認識,早在那時就對全世界虎視眈眈了。巴黎公社和國際歌崇尚international 一定要實現。International 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終極追求,體現為無產階級革命全球化,無產階級政治全球化,這是一個自以為最終必將統治全世界的烏托邦理想。

軍事全球化是希特勒在對全歐洲的軍事占領中所展示出來的極權主義追求,它的實質是通過軍事占領實現疆域全球化。

意識形態全球化是以斯大林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在全球的蔓延中所展示出來的雄心,曾幾何時蓬蓬勃勃勢不可擋,通過輸出革命,輸出意識形態,相繼占據和部分占據了東歐、中歐、東亞,南亞和拉丁美洲,並衍射到非洲和南美洲。

但是,這些極權主義訴求:政治全球化,軍事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全球化,都相繼失敗了。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從全球化的困境中看到了機遇,要推行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圖:finance.sina.cn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拿出了霸淩的姿態。它從全球化的困境中看到了機遇,並聲稱只有中國才能引領全球化走出困境,只有中國才是全球化的引領者。中國要推行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從這股氣勢中,人們看到了中國窺視全球權力的野心。這就是極權主義中國所謂的「中國夢」,中國模式,中國方案。

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從來就有「大中華」和「天下帝國」的理想。因此當中國人面對「全球化」這樣一個現代語匯的時候,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賦予它「天下帝國」的內涵。當極權主義中國要充當全球化引領者時,它正真的政治含義,不是出自一個現代國家的國家行為,不會遵循現代國際標準和現代秩序,它只是一個帝國王朝的狂妄,一個幻想著納天下於一疆的極權主義幻想。

中國倡導的經濟全球化首推「一路一帶」戰略,相比之前的軍事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全球化而言,卻顯得更為務實。他們在海外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商品集結地;他們在海外設立銀行和跨國公司、將經濟和貿易的動脈向各國延伸,從而擴大了疆界,將他國的經濟和貿易能力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表面上極權主義帝國的疆土雖然沒有擴大,但其經濟疆域卻大大地擴大了。

極權主義全球化走過了兩個世紀,終於由中國摸索出了一條道路:這就是中國方案的經濟全球化。
中國要登場了!而且來勢很猛,來勢洶洶。

中國全球化方案的輿論操作

為推廣中國全球化方案,極權主義的經驗是輿論必須先行;於是,「講好中國故事」,「啟動大外宣戰略」,粉墨登場了。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世界向中國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平臺,但是中國卻不準備遵守其規則,而要自行其是。

2010 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性合作」,並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高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製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2017年,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標題之下,直言不諱地作主題演講:「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擺出了「將成為開放的全球經濟的領導者」的姿態,弦外之音就是你們都不行,該我來引領世界潮流,該我來引領全球化了。

2020 年,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習近平再次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演講:鼓吹「多邊主義」,並再次給出引領全球化的「中國方案」,展示「中國智慧」和對全球化的「中國擔當」。

從以上歸納中,可以看到中國全球化的基本思路是:從「積極參與」到搶占「製度性話語權」,從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參與全球治理」如此之演化過程,並豪不掩飾其三步曲:「參與」全球治理,「引導」全球治理,最後「主導」全球治理。「由現行國際貿易規則的遵守者向製定和改變規則的參與者轉變,是習近平開放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由規則的遵守者向規則的製定者轉變,透露著中國誌在必奪全球化領導權的氣勢。
中國揚言,全球化的上半場已經(以失敗)告終,全球化的下半場,將由中國主導。

中國全球化方案的研發

加入WTO之後,中國便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中國全球化方案的研究。為此,中國於2008年成立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2011年成立了《中國戰略思想庫》,2018年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等等。雖然此類智庫多如牛毛,但這三個較為典型,規模也較大,且建言更容易抵達中央,更投其所好。下面根據其官方網站所提供的信息,作適當摘抄如下,以便了解其戰略定位,國際關系和理論深度:

中國近年來成立許多智庫,其中之一就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它全方位推動全球化進程,專門從事研究中國指導下的全球化策略。圖:newton.com.tw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網址:http://www.ccg.org.cn/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全方位推動全球化進程,專門從事研究中國指導下的全球化策略。其口號是「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致力於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經貿與投資,國際移民、人才與企業全球化、中美關系與中美經貿、國際關系、一帶一路、智庫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包攬了全球化的所有領域。該智庫排名位居全球頂級智庫百強並列第64位。它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在全球與眾多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和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製。「主要合作機構包括: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全球勞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獵頭協會、國際大都會人才組織、世界銀行、亞洲協會、歐盟商會、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哈德遜研究所、美國企業研究所、傳統基金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移民政策研究所、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美國百人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美國商會、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等。」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專注於全球化各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建言,針對國際關系、全球化發展、人才培養、海歸、華僑華人、『一帶一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每年提交建言獻策參考近200 篇,並定期針對性報送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中聯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社部、商務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務院參事室等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與直屬機構。CCG 多項建言獲得中央領導批示,為有關部門作出重大決策提供了參考,持續支持和推動著政府決策和製度創新。」(未完待續)


轉載自《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