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媒強制披露用戶IP,海外地址成眾矢之的

中國的審查機制有新招:在帖子下方顯示社交媒體用戶的地理位置。圖:guangjusec.com

New York times JOY DONG

多年來,中國的審查機制有一套可靠的方法來控制該國的互聯網。他們刪帖、賬號禁言、設置關鍵字,並逮捕最敢於發聲的人。


現在他們又有了一招:在帖子下方顯示社交媒體用戶的地理位置。


位置標簽將自動顯示,當局表示,這有助於發現破壞穩定的海外虛假信息宣傳。在現實中,一些網絡論戰越來越多地將中國公民所在位置與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度聯系起來,這一功能為這樣的論戰提供了新的燃料。從海外發帖的中國人,甚至從某些被認為不夠愛國的省份發帖的中國人現在很容易成為民族主義網紅的目標,這些網紅的粉絲對這些發帖者進行騷擾,或舉報他們的賬戶。


這些標簽基於互聯網協議地址,即IP,可以顯示用戶所在的位置。它最初被用於提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帖子上,當局稱這個話題受到了外國宣傳的操縱。現在,顯示IP屬地的做法擴展到大多數社交媒體內容,在一個由審查制度把持、與世界隔絕的中國互聯網上,這起到進一步扼殺言論的作用。

為了結束網絡匿名並對中國的網絡議事空間施加更完全的控制,中國官員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努力,此舉標志著新的一步。
近幾個月來,審查人員一直苦於難以控制人們在網上對新冠封鎖令的憤怒,這些嚴厲、有時粗暴的封鎖令使中國部分地區陷入癱瘓。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退休教授展江表示,制定這個政策是為了打壓不滿,並確保網絡輿論更加“千篇一律”。

該政策一直由民族主義噴子作為公共執行者,這些愛國賬號有時會主導中國社交媒體的討論。


在上海,人們因為封鎖措施的混亂導致食品短缺,IP屬地上海的發帖者被指責自私。來自台灣和香港附近沿海省份的人批評政府會被稱為分裂分子和騙子。
那些看似在國外上網的人——也就是那些使用VPN隱藏在國內位置的人——會被視為外國煽動者和間諜。在噴子舉報後,一些賬號因違反“社區公約”而遭銷號。


住在德國的中國學生布勞·王(音)說,自從這些變化出現以來,她一直沒敢發表批評意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害怕被噴子舉報為外國間諜,遭微博銷號。
“有一段時間一條都不敢轉,”她說,“現在風向就是會攻擊海外。”
她擔心來自“帝吧”這樣的賬戶的強烈反擊,這是一個擁有超過一百萬粉絲、廣受歡迎的民族主義群組,它公開列出了數十名擁有外國IP的用戶,認為這些用戶是批評者。
這些用戶的頁面上貼滿了來自水軍的侮辱。許多受到攻擊的人關掉了評論、更改用戶名或甘脆停止發帖。很少有人公開回應這些指控,不過有一名學生寫道,身在海外並沒有阻止她關心中國。


“更多人開始用IP地址這個線索來進行關於個人的動機推測,”香港中文大學媒體教授方可成說。“這就會讓就事論事變得更難。”


除了網上的爭吵,許多人還對政策的轉變感到憂慮。這一策略打破了隱私的假象,這種假象似乎在中國的網絡上盛行,盡管政府曾花了數年時間確保能夠掌握所有匿名賬戶背後的真實身份。
一個呼籲撤銷該功能的標簽下迅速積累了8000條帖子,在4月下旬被刪除之前,其瀏覽量超過1億次。

今年3月,浙江一名大學生起訴微博,稱其自動顯示他的位置,未經他的同意泄露了個人信息。其他人則指出這種做法的虛偽性,因為名人、政府賬戶和微博首席執行官都不用顯示位置。
盡管存在阻力,但當局已暗示,改革可能會持續下去。官方刊物《半月談》上的一篇文章認為,有必要給這些地點貼上標簽,以便“斬斷在網線背後操弄輿論的黑手”。根據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一份法規征求意見稿,用戶的IP屬地信息必須以“顯著方式”予以展示。
“如果審查是針對信息和發送信息的人,那麽這種機制對受眾確實是有效的,”

刪,刪,刪,審查制度越來越無孔不入. 6parknews.com

佐治亞大學媒體和政治學教授韓榮斌表示。
韓榮斌說,隨著美中關系惡化,加上宣傳部門一再將國內不滿情緒歸咎於外國勢力,新政策在消除抱怨方面可能相當有效。
“現在對外國干涉的擔心是一種趨勢。因此它比審查制度更有效。人們會買賬,”他說。


謾罵可能是壓倒性的。中國公民李先生的IP屬性顯示在美國後,他成了網絡噴子的攻擊目標。民族主義網紅指責他在海外“煽動”中國西部的抗議活動,因為他在一篇文章中批評當地政府對一名學生的突然死亡處理不當。這些賬戶將他和其他幾個人列為“間諜滲透”的例子。一個公開羞辱他們的帖子在最終被刪除之前被點讚10萬次。出於隱私考慮,李先生要求只使用姓。
鋪天蓋地的辱罵信息之下,他不得不更改自己的微博用戶名,阻止騷擾者的追蹤。雖然他已經使用微博10多年了,但他對這些天來毫無根據的攻擊充滿警惕。“要我閉嘴,那我就閉嘴吧,”李先生說。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攻擊被誤導了。中國大學生伊萊恩·王(音)在發布有關上海封城期間農民工的嚴峻境遇時忘記關掉VPN。該軟件欺騙了微博的檢測機制,使其認為她是在海外發布帖子。謾罵迅速湧來。她收到了數百條侮辱性的信息和威脅,最終被舉報給當局。即使在監管機構證實了她帖子的真實性和她所在的位置之後,噴子們仍在繼續攻擊她。
“我認為所有人的關注點應該會在事件本身,但沒有想到有人會看IP,”伊萊恩·王說。

有些攻擊則適得其反。北京的退休教授展江指出,這些規定偶爾會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顯示出“想完完全全控制網絡輿論”是多麽困難。
他舉了連岳的例子。連岳是一位民族主義作家,以攻擊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而聞名。當位置標簽開始出現時,連岳被曝出在日本發布內容。許多人稱他偽君子,並嘲笑他是“離岸愛國者”。
在一篇名為《我為什麽在日本》的文章中,連岳試圖澄清事實,他說自己去那里“拿的是醫療簽證”,一個月後將返回中國。
“我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他寫道。

轉載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