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漩渦中心的台灣重要性何在

台灣雙十節,手持國旗的民眾 © AP Photo/Chiang Ying-ying

法廣 作者:艾米

烏克蘭戰爭爆發一百多天顛覆全球地緣政治,在烏克蘭戰爭前,國際地緣政治的焦點都集中在印太地區,而印太的焦點又是台灣海峽,很多評論都擔心台海會是下個衝突的可能爆發地。烏克蘭戰爭雖然讓國際地緣政治重新洗牌,但印太,尤其是台灣依然還是關注的熱點之一,從美國總統拜登對台灣的表述,到白宮和國務院的更正,再到最近美國和中國國防部長對台灣問題的表態,就一再顯示出台灣依然位於中美博弈的中心。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今天6月11日在亞洲主要的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上說,“我們將繼續履行我們在《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這包括協助台灣和保持台灣擁有足夠的自衛能力”。“中國防長魏鳳和第二天12號在新加披對話上發言以攻擊的口吻表示,為防止台灣宣布獨立,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戰鬥到底,他並說,“這是中國的唯一選擇”。  

打破第一島鏈的重要性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如此重要原因何在,它對美國的重要意義何在?法國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問題負責人馬克·朱利安(Marc Julienne)接受本台(法廣)法語部的地緣政治專欄節目中認為,台灣之所以重要,至少有四個理由 。

首先,台灣位於中國所稱的“第一島鏈”,也就是從日本,到台灣,菲律賓一直到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個“島鏈”構成中國可以自由進入太平洋的屏障,這就對中國政府的核威懾能力造成一個非常嚴峻的障礙。中國的核威懾主力——核潛艇主要集中在海南省的附近,目前遇到的困難就是不能利用太平洋的深海區對美國領土構成核威脅。但是,中國一旦將台灣納入其領土範圍,這個島鏈就被打破了,也就意味着中國的核潛艇就可以很輕鬆地靠近美國的海域,對美國領土構成更加直接的核威懾。  

其次,美國在東亞有一個盟友網,與韓國、日本和菲律賓都有盟約,與台灣則有“安全合作關係”,雖然沒有盟約,但是如果中國武力入侵台灣而美國沒有任何反應,實際上就是對美國在亞洲的長期盟友釋放出一個負面的信號,尤其是韓國和日本這些本身也感到受中國威脅的國家,因此就會對美國的盟友網絡構成威脅。  

第三,就是台灣擁有實際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技術和工廠,美國和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都對台灣的半導體產品有極大的需求,都需要台灣的技術和產品。  

最後,台灣是一個自由的民主國家,捍衛它非常重要。我不清楚這個會不會是美國願意和中國這個軍事強國打仗的首要原因。

對世界秩序的重新定義

  至於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地位,在同一個節目中,法國智庫,蒙田學院亞洲項目主任 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 )分析認為:  “台灣對地區秩序的定義至關重要,這包括東亞,或印太,甚至世界秩序,目前,對地區的強國 ——美國和日本而言,尤其是日本在地區秩序的重新定義上至關重要。局勢之所以有進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已經失去了在東亞的絕對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在第一島鏈內部就出現了要擴大與中國競爭的邏輯,競爭地域的面積擴大了,與中國的競爭延展到了印太地區,但台灣依舊位於這個問題的中心。

杜懋之認為,印太地區對台灣至關重要也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回應,第二是中國對第三國的影響力,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歐洲都在尋找自己的答案;第三就是供應鏈問題,如果出現戰爭,很多國家希望弱化對中國產品供應鏈的依賴。即使台灣目前還不屬於美國正在打造的印太經濟合作框架,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一個自由貿易框架,其中心的議題則攸關供應鏈的合作,而台灣在這個工業供應鏈重組問題上具有絕對關鍵的位置。所以,台灣在印太地區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國國際關係學院中國問題負責人馬克 ·朱利安在對這個問題上的分析中,聯繫到了中國外交部長最近對南太平洋八個島國的訪問,他認為台灣問題也與這次訪問直接相關,因為這裡是中國和美國,甚至西方國家的博弈的新戰場所在 。

中國長期目標:“在可能的情況下以和平方式,在必要的情況下以戰爭方式奪取台灣” 

馬克 ·朱利安指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往南太平洋八個島國訪問,與其中的一些國家簽署了貿易,甚至安全合作協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覺,尤其是與所羅門群島簽署的安全協議,在這個南太平洋地區,中國與台灣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為台灣目前有14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其中四個就在南太平洋,中國已經搶走了兩個,其中包括2019年與中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所羅門群島,目前,中國在這個地區展開非常積極的外交,甚至對法國的地區戰略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力,因為法國在這個地區有領土和居民。所以,可以說今天南太平洋又回到了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和英國的競爭勢力範圍內,因為這個地區一度被冷落,包括沒有引起戰略在專家的重視,而隨着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外交攻勢,為了讓這個地區更加安全,戰略也在重構。   

 那麼王毅此次對南太平洋島國的集中訪問,實際上是在四月底突然宣布中國與2019年建交的所羅門群島簽署了雙邊安全合作協議震驚了國際輿論後,再次引發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英法等國的高度警惕和戒心。而王毅此次出訪的重頭戲,據傳是要和10個國家簽署地區性的安全協議,但這個協議最終並沒有達成,王毅雖然並非空手而歸,但還是被認為訪問成果受挫。而之所以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與一個小國總統的警告有關。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在發給周圍鄰國的信中警告與中國簽署地區安全協議的危險時就着重提到了台灣,他警告南太國家不要因一時利益誘惑而與中國達成達成一項表面上 “有吸引力”,但可能給中國提供 “進入和控制我們地區 “的手段的協議。帕努埃洛將這些建議描述為 “不真誠”,稱其將 “確保中國對政府的影響”,中國將對關鍵行業的 “經濟控制”,以及對當地電話和電子郵件的 “大規模監控”。 這位領導人認為這是在試圖 “將我們的整個經濟和社會與它們進行內在的結合”,以服務於他的長期目標,即 “在可能的情況下以和平方式,在必要的情況下以戰爭方式奪取台灣”。  

可以說,繞來繞去,最後一切都回到了台灣這個焦點上。法國世界報對王毅對南太島國的訪問做出的分析更是指出,中國的目標是要將美國趕出太平洋。  

文章指出,在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的規畫都更具野心、更引人注目、也更加具有分裂性。這片島鏈在“二戰”前日本的戰略規畫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中國在這裡的目的也不再僅限於尋找機會。中國外交部長出訪八個太平洋島國行程過半之際,中國正尋求通過協議,將這片廣大地區綁在一起,擴大進入其陸地、海洋和數字基礎設施的機會,同時承諾以發展、獎學金和培訓作為回報。  

對於中國為何如此努力地與太平洋島國建立合作?其總體目標是什麼的問題 。文章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如果你從中國的視角從海岸向海上看,看到的是一連串的島嶼阻擋着它,從日本到菲律賓到台灣。這個空間似乎很廣闊,但如果中國想部署潛艇和飛機,或進入公海的空間卻很小。為了到達印度-太平洋地區,同時也為了到達北極地區,中國需要打破這個島鏈,並且,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佔領台灣。從台灣,中國將能夠投射它的力量,建立一個控制區,而這個控制區包括太平洋島嶼。  

為此,中國正在作出巨大努力,發展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在其 “軍民融合 “理論的幌子下,它還可以部署所謂的“漁船”隊來為其海軍力量服務。  

而中國其目的是要贏得一場 “政治戰爭”。因此,第二張決定性的地圖是中國在這些島嶼上獲得的所謂 “民用 “基礎設施、港口或機場:中國那些戰略家研究過歷史,其中許多設施都是美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使用過的地方。 

台灣是起點 不是終點

文章分析指出,王毅訪問的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實際上是畫出了一條線,那就是對海洋的控制,這條線可以阻止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在台灣周邊發生戰爭的情況下,這條線路非常有意義,可以衡量出戰場的範圍。它有可能瓦解由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和印度組成的“四國安全對話”機制。同時也提醒法國應該非常密切地關注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局勢會可能讓法國在新喀里多尼亞之外部署部隊更加困難。雖然這不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的可能重演,而是一個北京將可能切斷海底電纜,派出成群的漁船用於軍事目的,切斷供應的衝突。  

北京最終向王毅訪問的國家提交了15點 “立場”,其中最開始就非常政治化,提到了 “一個中國原則 “和不擴散。實際上,台灣戰爭的問題實際上還是一切問題的焦點所在。  

專家的回答是,台灣是起點,但是中國的計畫遠遠超出台灣。如果台灣淪陷,這將意味着西方無法捍衛位於美國聯盟戰略區域中心的一個民主盟友。太平洋地區將有兩類國家,一類是儘快投進中國懷抱的國家,另一類是擔心受到攻擊而獲取核武器的國家。  

至於在這些島嶼上建立無核武器區的想法,中國並沒有為自己考慮。它希望創造一種環境,讓西方的核動力船遠離,就像新西蘭已經做的那樣。並利用太平洋島國在聯合國的投票來限制其他核國家的行動。  

文章指出,在索羅門群島政府於2019年從台北轉向北京後,與該群島的交易至關重要。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將能夠在當地專制夥伴的合謀下,將其部隊派往太平洋地區,鎮壓任何社會異議活動,以維護自己的戰略利益。索加瓦雷總理將擁有中國軍隊作為他的私人軍隊,以最終鎮壓他自己國家的任何抗議運動。  

文章引述專家認為,在索羅門群島,中國已經成功地製造了國內動亂。北京的目標,在太平洋地區和其他地方一樣,是發展 “熵戰爭”,削弱這些國家,確保這些國家解體,無法再採取行動。澳大利亞告訴它的盟友,它控制着局勢,但實際上並沒有。因此,中國人已經設法影響了太平洋島國對澳大利亞處理問題能力的信心。而這也在美國聯盟內部造成了一個問題。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