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絕2409件台灣商品的認知戰

陳之漢,原名陳思翰,綽號館長。館長質疑,台灣整天譙(中國)又要賺人家錢合理嗎?如果你是中國大陸人,你也會想禁台灣商品。(圖片擷取自館長直播)

2015年底,馬英九總統任期已到尾聲,馬政府的經濟部突然宣佈,將在卸任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此舉引來台灣資通學界的高度疑慮與反彈。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在當年12月17日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提出三項反對中資清華紫光入股聯發科的理由:

第一、不管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是誰,它的背後就是中國的國家資金,他們不會以商業獲利為主要考量點,目的就是要台灣的技術。第二、台灣大型IC設計公司的股權很分散,只要入股10%、20%就會成為最大股東,屆時中方可完全合法調派台灣工程團隊至中國,帶領當地工程師學習、移轉技術。第三、台灣主要IC設計公司特別是聯發科都非常會賺錢,可說根本就不缺錢,政府到底急什麼?

林宗男當年反對中資入股台灣設計產業的三點理由,現在看來就像常識一般,但在2015年一片台灣要對中國開放的主流聲量下,可一點都不是如此。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產業這件事在林宗男、李忠憲、林盈達等等台灣資通學界教授的串連下,硬生生被擋下來;而聯發科沒有中資,業務卻蒸蒸日上,從2020年就取代美國高通成為全世界最大手機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更是大發光彩,成為全世界動見觀瞻的半導體巨擘。至於當年揚言要買下聯發科、台積電的清華紫光,在今年中宣布破產,趙偉國不見蹤跡極可能身繫囹圄。

再度翻出這段的歷史,不是要說台積電、聯發科今天的地位有多得來不易,而是要強調,面對這個時而對台威嚇,時而祭出利誘的中共政權,台灣這個民主社會的民心認知是多麼容易被操控。許多人現在慶幸台灣當年沒賣掉聯發科、台積電;但真正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樣的社會民心與政治結構,讓中資參股台灣高科技業在當時幾乎成為國家政策?

說穿了,這其實就是一種「認知戰」。先是讓民意以為中國的市場與資金極為強大,接著錯認台灣的高科技業已經奄奄一息,繼而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態度要「吸納」與「共榮」,但其實是「你貪我的利、我要你的本」;幸好當時台灣人沒有一時利欲薰心,否則哪有今天的「護國神山」與半導體強國。

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上禮拜台積電美國廠進機典禮又來到一次高峰,所謂美國掏空台灣資金技術的耳語在社群媒體不斷地放送傳播;有趣的是,當年力主中資可以參股台灣高科技業的人,這一回全成為美國掏空台灣論的主力部隊。而這兩天,中國無預警禁止大量台灣產品輸中,一群人先是質疑「台灣政府(輔導廠商)做了什麼?」接著又說,這是「抗中保台」的後遺症,就是因為這個政府一天到晚只想對抗中國,所以惹來中國的報復。如此言之鑿鑿,卻從不追究出手打壓台灣產業,設立貿易障礙的始作俑者是誰?

舉其大者像是網紅館長,他先是說「我沒有要幫中國講話」(正常的起手式),繼而質疑「台灣自己要罵對方」(蔡政府的黨政高官最近有誰在罵共產黨),接著得出結論:「如果你是中國大陸人,你會不會買(台灣商品)?你會不會想禁!你也會想禁!」說這話時的館長,讓人幾乎已經忘記他是四年前與蔡英文同台,呼籲要抗中保台的同一個人,只因他現在與民進黨交惡。

類似的操作未必能立刻改變現階段兩岸政治的議程,但對於操弄台灣內部政治非常有用。首先,執政者必定疲於奔命忙著解釋問題不出在我方,接著,藍綠雙方互相攻訐彼此對立;最後,再讓這個政治社會的裂縫無限擴大,難以收拾,共產黨再坐收漁利。

很不幸地,台灣就位於相距中國100公里的海島上,加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使得這樣的攻擊無日無之。更不幸的是,台灣內部的認同衝突與政黨競爭,使得中共或明或暗的統戰手法,得以不斷滲透台灣社會。最後,就變成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所說的,當社會內部一時陷入分裂與對抗,還以為傷口發膿只是自體問題,卻渾然不知這是一個處於灰色地帶,日以繼夜進行的隱密銳實力攻擊。

從七年前台灣差點賣掉聯發科與台積電,到上個禮拜的「美國掏空台積電論」,再到這幾天獨獨苛待台灣,明令禁止2409件台灣商品進口,這不只是柯文哲說的「騷擾戰」,更是一場場「認知戰」,而每一件「認知戰」都在考驗台灣人的耐心與智慧。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