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筆談】普習開啟美中俄戰略博弈

習近平會普丁,圖/俄羅斯總統府網站

今天,習近平開啟訪俄3天,中共外交部稱之為:是「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德國每日新聞評論: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渲染「戰略合作」與「全面夥伴關係」,對習的「和平訪問」甚是憂慮……。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白宮國家安全和戰略協調人科比指出:「現在的停火實際上是對俄羅斯占領行動的有效認可。……是為俄羅斯重新進行軍事集結提供喘息機會,然後俄羅斯將再次施展報復襲擊,……我們不認為這是邁向公正和持久和平的一步。」

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一直自稱,既不站在俄羅斯一邊,也不站在西方國家一邊,秉持不偏不倚的中間政策與立場。據傳,習近平原計劃是四月訪俄,外界普遍認為,習將在與馬克宏見面之後才會訪俄,向外界展示「中歐」的協調與同步。為什麽習近平突然改變行程,提前訪問俄羅斯與普京相會相約?只能證明這背後的國際政情風譎雲詭、變幻不定。

普習會談/俄羅斯官網

筆者認為:怎樣來觀察與分析普習相會相約?還是應該與中共兩會的大政方略相結合相銜接,中共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其治國理政方針基本上是持續性的,體現了「長計劃短安排」的規律性,用俗語來說,即按兩會的既定方針、按部就班,是可分析、可預測、可概述的,借此與讀者分享。

「和平方案」是大旗

中共外交部稱:習近平赴俄開始了「和平之旅」。國際媒體有質疑,也有將信將疑習近平的「和平」姿態,美國的態度是「中俄兩國正試圖改變國際秩序」。

問題是人類社會嚮往與追求世界和平環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期也表示:「和平是崇高和必需的追求,也是為所有人建立更美好、更公平世界的唯一現實途徑。」美歐國家完全可以站出來主持俄烏戰爭的停戰談判,在談判過程中與談判結果上,懲戒俄羅斯的侵略罪行,而美歐國家卻至今未開啟與嘗試「和平方案」的登高一呼。

戰爭拖累與造成整個世界的安全與經濟發展。去年以來德國的社會穩定、能源供給、經濟發展、物價高漲等方面,是筆者居住德國三十餘年來最為糟糕的年份,今年估計還會持續下去。在筆者心目中,德國是歐盟老大,是集理性、智慧、謀略、紳士風度於一身的民族,前任默克爾總理輕而易舉就能擺平俄烏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如今的政府面對俄烏沖突卻一籌莫展,戰爭持續一年多了,還是無力無能出手主持制止戰爭的措施,在筆者看來,基本喪失了德國的智慧、作為與能力。

西方媒體質疑習近平的「和平之旅」,其實現實擺在世人面前,渲染「和平計劃」與執行「和平行動」,還是有很大的距離與區別。這些天,中國外交部始終沒有證實:關於習近平在與普京會晤後,是否可能與澤連斯基舉行視頻對話。既然是「和平之旅」,就應該在俄烏雙方同時展開。

顯然,中共迎合了人類「和平」主題,扯起「和平方案」大旗,不費吹灰之力,站在了法理和道德的制高點上。習近平此行赴俄之後,筆者不認為普京會有什麽實際「和平」作為,諸如為俄烏停戰宣布一些理性、退讓政策,或者是停戰後對烏克蘭的經濟補償措施等。

美中博弈的主戰場留在歐洲

中共未來五年的大政方針是「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戰略方向與目標直指美國。習近平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說道:「國際社會清楚地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個國家說了算的國際秩序。」

普丁訪問俄軍促領區

在俄烏戰爭中落實和平方案,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階段。習近平在他文章中指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這一戰略目的很清楚,俄烏戰爭若能落實「和平方案」,按照美國的說法,等於承認了俄羅斯侵略與占領的事實,變相來說,等於是承認了俄羅斯侵烏戰爭的成功,北極熊重新復活,跌倒的前蘇聯再次站了起來,這對北約與歐洲地緣政治和均衡戰略來說極為不利。

世人均能一目了然,「和平方案」難以短期内推動與落實,這也是中共的期望與目的,俄烏戰爭變成持久戰,拖垮的不僅是俄羅斯、烏克蘭與戰爭周邊的歐洲國家,其實也會拖累美國的經濟發展。

眼下中共的主要目的是避戰,不希望台灣、台海成為美中對決的戰場。關於這一點,筆者在上兩篇「解讀『兩會』主旨的政策調整」、「韓上李『下』背後的政情動向」文章中,均有詳細分析,這裏不再贅述。
俄烏戰場拖得越久,成為一場持久戰,對中共越有利,一是使得美國難以在歐洲和南海台海兩翼擺開戰場;二是美歐國家被俄烏戰爭拖累,中國可以埋頭搞建設、圖發展。正如習近平文章中指出的那樣:「要辦好世界上的事,首先要辦好自己的事。」

為俄羅斯施行長遠補血計劃

世人都知曉,戰爭打的是經濟。俄羅斯經過一年的戰爭,經濟也被拖垮了,戰備消耗、供給與儲存也是漏洞百出,軍備科技與裝備同樣嚴重落後。

對中共來說,俄羅斯不能垮、不能敗,俄羅斯必須存在,甚至北極熊復活,成為國際力量的三足鼎立穩定態勢,對中國的穩定發展,十分有利有益有保障。故此,習近平匆匆赴俄,估計就是簽署一系列雙方經濟合作項目,為俄羅斯落實長期補血計劃。從下面幾個數據,大概能了解與說明中俄經濟合作的前景:

1、中國制造業體量大,產品門類齊全,工業體系健全,在世界上首屈一指,2020年制造業的增值達31.3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近30%。這為中俄經濟合作提供了寬泛的發展空間。
2、近年來,中俄貿易迅速增長,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中俄貿易額為1077.6億美元;2021年中俄貿易額近147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4%;2022年中俄兩國貿易額高達1902.7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3%。從近年來中俄貿易的遞增速度來看,可預測未來的中俄貿易會繼續大幅提升,前景可期。
3、美歐制裁俄羅斯,美歐國家一些在俄羅斯的大企業紛紛關閉與退出,這些現成企業變相為俄羅斯的經濟復甦計劃,留下與提供了先進和完善的生產平台。
4、中俄合作開發西伯利亞,針對8大領域,正在實現「東北-遠東」計劃。俄方將占據遠東地區的40%領土,開放給中方作為經濟特區,不僅給予外國投資者政策上的支持,還頒布了一項移民新政策,對外國移民放寬放低門檻。

習近平文章中明確表述:要增進互信,激發潛能,始終保持中俄關係高水平運行。要推動投資經貿合作量質齊升,加強政策協調,為兩國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並擴大雙邊貿易。

中俄聯盟是民主事業的噩夢

關於習近平訪俄,德國每日新聞指出:北京向莫斯科發出的信號令人擔憂,「中國並未譴責俄羅斯發動戰爭」……這「絕不是和平之行」,在許多方面,它最終是對俄羅斯立場的一種秘密支持。而普京將習近平的訪問莫斯科,視為「向全世界展示俄中關係的實力」。

在筆者看來,中俄合作聯盟:
1、從中俄經濟貿易合作來看,習近平訪俄,確實會落實中俄全面合作的計劃與實施,開發農業、科技、工業制造、貿易等方面的合作,甚至也將在軍工零部件領域展開合作。
2、從國際政治動態前景來看,是對「二戰」以後美國與同盟國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與規則的嚴峻考驗,也是對未來世界民主事業、自由世界最危急的挑戰。
3、從歐洲均勢戰略與地緣政治來說,中俄合作,意味著兩大極權大國合體,中共勢力跨進了歐洲,前蘇聯、北極熊重新復甦。
4、在金融政策上,也會對國際支付系統、及現有的美元、歐元國際貨幣體系帶來隱患。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