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極限思維」是什麽意思

習近平在高級幹部中作「極限思維」的動員,他到底要幹什麼?要打仗?要「解放」台灣,要跟美、日和世界對決?圖:網絡圖片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習現在在高級幹部中作「極限思維」的動員,是因為他意識到,終有一天,中美的對決會到來。

在我看來,習口中的極限思維,簡單地講就是指極端情況,即一旦事物按照某種趨勢走入極端情況,需要有準備和應對方案,然而也不排除自己主動制造一種極端情況,以展示決心和力量。

先來看習在國安會上的完整表述:“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複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國家安全戰線要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充分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段話除了極限思維,其他的如底線思維、風高浪急和驚濤駭浪等,以前習都講過N次,也是黨的文件的常用詞。極限思維系他首次提出,引起敏感的輿論關註,並不奇怪。

在習提出“極限思維”後,我曾供職的學習時報發表了一篇談論這個問題的文章,這是目前能夠見到的中國官媒唯一討論極限思維的文章。按照該文的說法,“極限思維就是把所研究的問題或事物推至極限狀態下進行思考的一種思維方法。說白了,就是在出現極端情況時,該怎麽辦、能怎麽辦?它既要考慮‘力所能及’,又要考慮‘力不能及’……樹立和堅持極限思維,就是要有‘最壞打算’。往最好處努力、做最壞處準備,是極限思維的本質要求和主要內容。”從此文的論述看,其對習的極限思維的理解基本和我的看法接近。

現實中極端情況很稀罕,正因它發生的概率低,人們一般都不會想到它,更不可能為此去做什麽準備。可一旦碰到,就很可能是“驚濤駭浪”,甚至有滅頂之災,對個人對集體都是非常嚴峻的考驗。當然,極端情況也是針對不同個體的承受力而言,也許甲面對的極端情況對乙來講不算什麽,然而,不論哪種極端情況,就特定個體而言,都要他發揮能力極限去應對,否則,不能稱為極端情況。在此意義上,應付此類極端情況的極限思維和習近平常說的“底線思維”是一個意思。後者也是強調一個人或集體要有面對最壞情況的打算。

這張照片顯示中國的女兵們也個個精神抖擻,隨時要為習大大拼命效命。. (AP Photo/Ng Han Guan, File)

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的區別

但兩者也有區別。底線思維某種程度上含有道德意涵,是社會多數人認同的面對某種情況都會如此想如此做的。比如人們常說,做人要有底線,這個底線意味著在做人方面有某些基本的不能突破的界限,像是不能有害人之心,國家不能遭受侵略,等等。底線在此意味著不能再退讓,如果觸碰到了這個底線,個人而言,會跟你拼命;國家而言,會傾一國之力和你對抗。習的底線思維,指的就是遇到這種不能退讓的情況,要有準備和預案。

極端情況在現實中少見,底線常常被挑戰在現實中卻常見,像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乃是對國家底線的挑戰。因此也就存在這種情況,原來被視為底線的一些限定,在遇到挑戰後,被放棄了。比如,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劃了幾條底線,但有些底線被美國破了,中國就不再堅持,或者堅持也沒用。像是美台交往的層級,還有對台軍售等,很長時間被看作中國劃下的底線,可現在破了中國也無可奈何。這說明,底線有時也是變動的,在不同的條件和階段,底線是不同的,有些底線可以放棄。如不能說謊,在一些文明中被視為底線,但在另一些文明中就不是;或者在一個階段是底線,在另一個階段則不是。故底線思維有時也要考慮不同的條件和階段,不能機械運用。但這或許不是習所謂的“底線思維”的含義。只有那些在任何條件和階段都不能破的底線,才可稱之為極限。

和底線思維不同,極限思維也包含著下面這層含義:面對外部的挑戰,運用自己的力量,主動創造或制造一種極端的危險情景,向對手或者敵人展示自己的意志、決心和力量,以嚇退對方。這在競技體育比賽中常見到,運動員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發揮自身最大潛能,反超對手,奪得獎牌。在國家關系中,也不乏這種案例。當一個人或國家顯示既死之決心,如果對方沒有這種既死決心,就會知難而退。

習近平說的“極限思維”,有著我指的上述兩層意思,即,既對一種極端情況要有最壞的打算,又敢於發動鬥爭精神,主動去創設一種極端情況。而所謂的極端情況,雖然也針對國內,但主要是外部安全這塊。就中國的實際狀況而言,內部安全當然存在很多問題,可以中共掌握的專政工具和手段,是能夠應付各類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它們不會對中共的統治構成根本的沖擊。習主要防範的是中國外部戰略環境的不安全。所謂風高浪急,所謂驚濤駭浪,針對的是外部環境的不安全,尤其是在台灣、南海和邊疆民族問題上,習要黨的領導幹部做好出現極端情況的思想準備。


習近平「不想再忍」

事實上,在不久前發生的中國軍機南海攔截美國偵察機以及中國軍艦台灣海峽攔截美國軍艦這兩起事件上,習向外界演示了他的“極限思維”。他對美國的抵近偵察和自由航行,不想再忍了,認為解放軍的海空力量可以嚇阻美軍行為,但要制造一種危局,讓美國認識到無所顧忌地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和自由航行,將會付出很大代價,從而打退堂鼓。為此,要解放軍以一種在美國看來“不專業”的危險方式去攔截美軍機和軍艦,逼退美軍。如果美軍“識趣”,從此不再對中國抵近偵察和自由航行,則可向世界宣示中國軍隊的力量和威儀;如果美軍不“識趣”,堅持還要來中國家門口“示威”,下次攔截的行動可能更危險。這樣,不排除出現擦槍走火。考慮這種情況,美軍今後是否會減少自由航行和抵近偵察的頻次甚至完全停止,可以觀察

習在國安會上還表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主動塑造於中國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然而,不論是被動的防守,還是主動的塑造,極限狀態下比拼的是意志和決心,要求有超強的抗壓心理,做到了這點,才是一種極限思維的表現。而習現在在高級幹部中作極限思維的動員,布這個局,是因為他意識到,終有一天,中美的對決會到來,中國的外部環境會發生“驚濤駭浪”的變化。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轉載自《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