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賄選」與「雙十憲法」

曹錕:中華民國政治及軍事人物,民國北京政府軍上將軍(直系),當選為第三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圖片-網絡截屏

編者按:為什麼刊載《曹錕「賄選」與「雙十憲法」》一文?我們與作者唐元雋電話溝通了,他表示:我們不能期待憲政民主一蹴而就,要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堅毅與信心,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挫折與失敗,我們是否從曹錕的「賄選總統」與「雙十憲法」中認識到什麽?台灣的現代民主文明,也是從曾經的「制度模糊」、「半民主」等,一步步進入憲政民主。中國民運在追求憲政民主過程中,要敢於奮進,敢於突破,勇於從不完美開始,去沖破中共獨裁專制舊體制。

為了便於讀者閱讀,這裏對曹錕與「雙十憲法」引述了簡介: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清末天津府天津縣大沽口人,中華民國政治及軍事人物,民國北京政府軍上將軍(直系),曾當選第三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曹錕出生於貧窮造船工家庭,20歲投淮軍當兵,23歲入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哨官(相當於排長)。1895年,轉入天津小站投奔袁世凱,曾任營管帶(營長)、協統領(旅長)、鎮統制(師長)。1911年,曹錕授副都統(將軍)。武昌起義後調防北京。1912年2月,曹錕任陸軍第三師師長,縱兵發動北京兵變,使袁世凱拒絕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有了借口。這以後,曹曾任長江上遊警備司令,擁袁稱帝。1915年10月,獲授將軍府虎威將軍。袁世凱稱帝後,曹錕獲封一等伯爵。1916年,率部赴四川鎮壓護國軍。1916年9月,任直隸督軍,執掌直系重兵,左右逢源,與中央脫離關系,參與張勳的辮軍覆辟,旋即又隨段祺瑞討伐張勳,任西路討逆軍總司令。1917年7月,任直隸督軍兼省長。1918年,奉命南下同護法軍作戰。1919年12月馮國璋逝世後,曹錕成為直系的首領。1920年7月,曹錕在直皖戰爭中擊敗皖系,與奉系共同掌握北京政府。1920年9月,任直魯豫巡閱使。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擊敗奉系,使得直系獨自控制北京政府。曹錕離中華大總統僅一步之遙了。

雙十憲法:中華民國建國之初,使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臨時參議院通過之法例。《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由1912-1913年國會選舉出的第一屆國會議員組成「憲法會議」審議,經三讀通過後。在1923年(民國12年)10月10日於北京公布,由新當選的大總統曹錕公佈施行。而曹錕於會前主導發放現金給國會議員,曹又於此次會中當選大總統,引發賄選爭議,被歷史指為「賄選總統」,該憲法也被輿論稱為「賄選憲法」。

正文:

曹錕「賄選」與《雙十憲法》軍閥看重選票,使制度有時變的模糊。如果說威權體制下有民主,上世紀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時期就是特例。

1923年10月5日,直系首領曹錕通過所謂「賄選」當上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選舉當天,有590位議員參加投票。下午開票結果,曹錕獨得480票,遠超半數,高票當選。而孫大元帥(中山)得33票、段大帥(祺瑞)得7票。在府上焦急等待的曹錕終於露出笑臉,曹府張燈結彩。這邊廂段祺瑞、孫中山等民國要人憤怒異常。選舉結果一出,全國震動。孫中山立刻聲明選舉無效,並號召南方各省起兵討伐。曹錕執政北京後,恢覆了兩次遭到非法解散的國會,讓「法統重光」。但議員因被拖欠薪資而不上班,當時黎大總統辭職,國家沒有中樞,多人競逐總統大位。曹錕直系政府,為讓議員參加投票,經與各派協商按所欠薪資數額給每位補發5000大洋,此舉有討好議員之嫌。被當時反對派及媒體炒作,於是就有了「賄選」一說。

《中華民國憲法》深受西方憲法理論尤其《美國憲法》的影響,包含國家機關體制採用三權分立制度(立法、行政、司法),國會採用兩院制(參議院、眾議院)。值得注意的是,該憲法雖採行總統制,但作為國家元首的大總統,係由國會兩院議員選舉產生。國會選舉大總統是民國初年各憲制性文件的共同特點,這種由立法機關選舉實權國家元首的做法與西方各國不同。地方制度上則定為省、縣二級制,並明定地方與中央權限,使憲法帶有聯邦制色彩。

「雙十憲法」,是中華民國第一部憲法,即《中華民國憲法》。1923年10月10日於北京公布,由新當選大總統曹錕公佈施行。圖片-網絡截屏

曹錕出身平民,年輕時讀過幾年私塾,以賣布為生。後來投身行伍,因其為人俠義、寬厚、肯出力、不怕死,且粗通文墨,很受長官及後來袁世凱的賞識,從一個大頭兵一路培養提升至督軍,後來與屬下吳佩孚搭檔擊敗皖系奉系各路軍閥,成為掌控中國最有實力的人物。曹成為總統後,在10月10日國慶節就職,頒行憲法,史稱《雙十憲法》。單就其內容而言,該憲法得到後世好評。憲法開篇就有「中華民國永遠為統一民主國」的宣示。 曹錕畢竟是軍人,而當時軍隊都類似於私人武裝。仍屬於威權下的制度。但曹錕上位後,行事開明,尊重國會的立法權。切實實行責任內閣制,後世史家並不否認這點。

那時段,一些赳赳武夫的北洋軍閥重視在自己家鄉興辦學校,對教書育人的知識分子很是看重,像張作霖逢節日去學校向老師敬禮,曹錕創建河北大學等亦是如此,高薪聘請教授,天熱時怕教授講課出汗,曹錕命人專門為教授扇扇子,平日對學者十分尊重。這一點上看,現在同是炎黃子孫的共產黨官僚遠遠不及當時的軍閥。曹錕的執政方式開明,對日益盛行的聯省自治運動持容忍態度,客觀上促進了地方自治的發展。這期間「省憲運動的潮流,可謂激蕩全國。」為現代中國提供了豐富的制度實踐經驗。

顧維鈞在晚年回憶錄提到曹錕時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曹雖未受過正式教育,但他恢弘大度,襟懷開朗,具有領袖的品格。他願意接受民初的憲政體制。正如他在當選宣言上所說:「國家之成立,以法治為根基,總統之職務,以守法為要義。」雖然曹本人並不一定真正明了憲政法治的含義,但在短暫的一年任期內,他遵守自己當選時的諾言,他的做法讓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王寵惠等人建立「好人政府」的理想看到希望。

但好景不長。晚年受蘇俄影響的馮玉祥於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發動政變,囚禁他的長官曹錕。他的重要助手,前線已經勝利在望的吳佩孚匆忙率主力回援北京時,被奉軍擊敗,一蹶不振。民國初年的「一流人才內閣」、「好人政府」的理想實踐不幸中斷,本來以曹錕等直系人物堅持憲政制度的立場,憲政體制至少在形式上可以維持下去。中國很可能會出現多元政治模式。但歷史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據當事人回憶,曹錕被釋放後下野,回天津養老。他經常在街頭被看見在與人閑談。可謂來自布衣,又回歸布衣。

轉載之唐元雋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