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筆談】鼓樂與晚禱的聯想——德國師生台灣之行錄(八)

十鼓表演,鏗鏘有力的鼓點震撼人心。 田牧攝影

12月8日,德國師生離開台南前,由當地旅遊局安排遊覽了「十鼓仁糖文化園區」。一座百餘年的廢棄糖廠被改造成穿越時代的景觀文創園區。仁德糖廠座落於台南市仁德區,前身是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的車路墘製糖所,創立於1910年。2004年9月,該園區由台南區接管,並由十鼓樂團承租廠區部分閑置的倉庫,成立「十鼓仁糖文創園區」,作為國際藝術村對外開放供參觀。

筆者知道,改造廢棄大企業,歐洲國家走在前列。第一次工業革命從歐洲興起,至今已超過兩百餘年。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面對著一個現實問題:廢棄老廠區的改造。他們的核心原則一是「變廢為寶」;二是「以舊置舊」。在進入十鼓文化園區時,我的思緒還停留在德國杜伊斯堡由廢棄企業改造而成的景觀公園模式。映入眼簾的「十鼓仁糖文化園區」景觀打斷了我的沉思,有老舊設備改裝而成的「修護書屋」、貫穿三個巨型糖密罐的「五行聖樹」、「三連罐兒童體驗館」、「故事館」等等,置身其中,彷佛穿越時光隧道、歲月倒流。

德國師生在「十鼓仁糖文化園區」,田牧攝影

文化園區的高潮部分是觀賞十鼓表演。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震撼人心,我感受到血液中的湧動、及至沸騰……,似乎聆聽到遠古的呼喚,陳敏激動得熱淚盈眶,坐在一側的德國學生也是亢奮不已。我即刻醒悟、理解了,這是來自人類祖先的悠遠召喚,鼓樂聲如歌如訴,傳遞、演繹著古人的喜怒哀樂。據文獻記載,最早的鼓產生於新石器文化(公元前5500-2350年),用於慶典儀式,或者指揮軍隊傳送命令。

筆者明白了一個道理:這鼓聲,這鼓點,沒有疆域、民族、時空的阻隔,同屬於人類,是你我他血液中、基因裡的共同傳承。

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描述的戰爭場面:城頭上的戰鼓聲還在曠野裡震蕩回響,將軍刀匣里寶刀上的血跡尚未干涸,鼓聲依舊、士氣高昂……。

「十鼓仁糖文化園區」的不一般之處,或者是傑出之處:正是這震撼人心的鼓點、鼓聲,人類的文化遺產,是一種精神傳承,激發與鼓勵台灣人永不停息、無所畏懼,在鼓聲中勇往直前,無疑也是台灣精神的傳承……。

庫訥牧師(左)在晚禱中以德文傳講聖經信息,廖天琪(右)即席翻譯為中文。圖/田牧提供

傍晚時分,我們一行抵達了台北,來到了濟南教堂,黃春生牧師聯絡了來自各民族、各宗教、各人權團體等的精英和領袖,大家齊聚一堂,舉行了一場洗滌心靈的晚禱。庫訥牧師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都是平等的,殊途同歸,追求愛人、愛和平,讓人類世界更和諧、更美好!

晚禱結束之後德國師生訪問團與所有參與者共同拍照留念!圖/田牧提供

人們聚集在上帝面前,檢視與懺悔污濁,洗滌與純淨心靈,我們團結一心,我們手挽著手,共同努力,反對極權獨裁統治,反對欺凌與霸道,共同捍衛台灣的自由與民主。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