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洞察中國未來政情動向

2020.10.26-29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中國在未來科技要自立自強,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可以理解為,中國要採取持久的策略,來抵禦美國與同盟國的協同制約。圖/擷自CCTV

時下,整個世界正深陷新冠疫情大回潮的逆襲中,在美中關係緊繃與對峙下,美、印、日、澳等國組團制衡與抗拒中國,亞太地區與南海台海等軍力擴張,使亞太情勢更趨複雜與激烈,美中軍力在東海、台海、南海等海域不斷角逐,軍事沖突風險一觸即发。10月26日至29日,北京居然按步就班地舉行了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究竟應該如何來審視與解讀「五中全會」背後的中國政情動向?

我們的分析如下:

一、從會議的時間點來說

中共「五中全會」不是一次臨時與倉促的安排,而是與以往歷次會議一樣,是有計劃有步驟的例行會議。

中共上一屆的「五中全會」,時間安排在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共本屆的「四中全會」,時間安排在2019年10月28日—31日。簡言之,這就是中共一次計劃性的例會。

二、話說「五年計畫」到「五年規劃」的滄桑

「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共建政之後,於1953年模仿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開始設計並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63至1965 期間,因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年代好不容易熬過,劉少奇推行了休養生息的經濟調整政策,這計畫一度短期中斷。其實在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之前,中共的五年計劃都被資本主義國家看成共產國家自欺欺人的笑話,無人認真對待。到了1993年,「市場經濟」就已經寫入了憲法,從此中國就在資本主義道路上一路狂奔。2006年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終於改動了一個字,變成「五年規劃」,真是改一字而動全局,在「規劃」的大旗下,中共藉著每年的「兩會」,就名正言順地拋棄原來的計劃經濟,而在市場經濟上快馬奔騰,只不過黨的手還是那雙拉著繮繩的手,不時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進行調控。在以往的金融風暴中,「萬能」的共產黨能發揮民主國家所沒有的威力,力挽狂瀾地救市。

2015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制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至2020年底即將結束,按照中共建政70年以來,建設與治理國家的模式來說,自然到了制定下一輪的「五年」,即「十四個五年規劃」的時間,自2021年至2025年。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圖/擷自CCTV

如今回頭審視中共的「五年計/規劃」,已得到不斷完善、調整與周全,且具備相應的執行力。這種階段性與模式化的規劃,由於具有全盤性和全方位考慮,對於國家的建設與治理,還是具備積極與促進作用的。相對而言,西方民主國家,由於政黨輪替,要迎合選民的胃口和需求,往往不能定出長遠和持久性的計畫。每屆政府的治國工作銜接不足,周密性不夠,計劃性松懈,執行力也往往會弱化。

三、解碼「五中全會」公報

公報對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一些具體表述,使讀者不難感受與體察出未來中國政情的韻味與密碼。

比如公報指出,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占有核心地位。一句話就是科技自主。還比如公報指出,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內循環為「戰略基點」一錘定音,雖然還提「國內國際雙循環」,卻顯然有了明顯的側重區別,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川普政府從各方面卡中國,特別是高尖端的科技,這倒好,促成中方高層下決心,要擺脫對西方特定科技的依賴,政府集中財力、人力資源,讓科研擔下政治任務,務必突破。這種思路和作法,在未來會更為明確。

從這些政策性提法,明顯體察習政權高層的思路與策略:

1、無論是川普當選,還是拜登當選,美中關係都回不去了。雖說川普一再提出與中國「脫鉤」,「切斷一切關係」,但這卻是共和、民主兩黨共識。中共大約預料到若拜登勝選,中國依然將面臨民主同盟國的協同抵制,拜登會用比較隱蔽曲折、甚至婉轉的態度和手段,來團結盟國共同對付中國。他將是北京更難對付的對手。這一點習近平政府已經充分估計到,並且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因為中國向來強調「推動全球化合作」,但是這份「規劃」的主旋律:科技自主、擴大內部大循環等措施,顯然是獨善其身的作法。公報裡明確指出「國際環境」與「西方制約」,因此可以理解為,中國要採取持久的策略,來抵禦美國與同盟國的協同制約。

2、國際「反華制華同盟」,世界的「正義者聯盟」在不斷集結與擴大,西方多國接二連三的排斥5G技術,從開始的接受,到今天的逐步組團退出,說明了不僅是技術與利益問題,而更是民主國家群組的安全和價值觀考量。經過這些年習政權短視地放棄「韜光養晦」,對香港、台灣的霸凌,對新疆、蒙古、西藏的鎮壓,加上川普反復地鬧騰,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任感,已經蕩然無存。對5G的防範和抵制,在西方自由世界也以形成共識。這就是為什麼公報裡「自力更生」的老調又重彈了,防圍堵,靠自己。

總之,從科技自主、擴大國內大循環,及解決「三農」問題為前提,加速「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反過來構建國內大市場等規劃措施中,顯見中共在「十四五年規劃」中作了充分的長計劃短安排。

四、修改國防法,中國軍隊將走出國門。

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在《國防法》第八章國家動員和戰爭狀態,第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脅時,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現在增加了「發展利益」,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

這就意味著,中國軍隊除了聯合國維和任務走出國門以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同樣可以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也就是走出國門,出兵海外。

五中全會公報指出中國將會: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示意圖/Kremlin.ru, CC BY 4.0

這完全符合民主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批評,中國步西方國家過去的軍隊-宗教-經濟的殖民政策之後塵,中國可稱得上是二十一世紀新殖民主義的後起之秀。歷史上的鴉片戰爭,英國人出兵開戰,不也是為了保護大英帝國的鴉片利益,也可以說是英國「發展利益」的具體實現。十九世紀西方國家跑到中國來,逼迫滿清政府開放港口商埠,也都是為「發展利益」。我們且拭目以待,習家軍會否在三五年之後,走出國門去維護發展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五、關於海峽兩岸「統一」問題。

這是一次國家計劃工作會議,兩岸問題不會作為主要話題來表述與討論,但公報一言以蔽之:「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我們的深切感悟是,這短短一句話,與外界喧囂的台海戰爭一觸即發,相距甚遠。盡管習近平在朝鮮戰爭70周年會議上放狠話,明顯劍指美國。因全球媒體盛傳「十月驚奇」,即預言在美國大選前最後一刻出現影響雙方選情的突發事件,問題是美媒輿論指向明確,「川普已考慮在大選之際,動用MQ-9無人機攻擊中國南海島礁,以將中美拖入戰爭來獲取連任。」而在10月28日,美國防長埃斯珀卻通過軍事外交途徑,緊急向中方做出重磅表態:澄清那些論調完全是美媒的不實信息。他還表示:美軍願與中國軍隊建立穩定、有建設性的雙邊關係,並建議雙方加強溝通,降低風險。

公報可說是言簡意賅,核心政策一字未改——「和平統一」。我們也沒有讀到「不放棄武力」的威脅提法。我們還是堅持「台海無戰事」,詳細道理我們數次撰文,從方方面面表述過很多次,此地不再重複贅述了。

六、德國已遞橄欖枝,期待美德美歐重啟外交新局面

11月1日,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刊文,聯邦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期望:周二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會被選敗的候選人接受,「我希望的是,我們從美國人那裡學到的東西將會發生:民主規則將為每個人所接受。」

聯邦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希望德國與美國之間關係建立新的起點。(歐新社資料照)

在該報對外長馬斯的專訪中,他表示,美國與德國和歐盟現今之間的分歧使中俄兩國受益。他並指,德國和歐盟方面迫切需要一個美歐關係的新開端,並會在美國大選之後向華盛頓提出包括建立雙邊關係「新政」等建議。

德國、歐盟期待著美德、美歐重啟外交,重啟合作。示意圖/Pixabay,民報合成

馬斯希望德國與美國之間關係建立新的起點。他說:「大選後不久,我們將通過提案與華盛頓接洽,並提出一項跨大西洋的新政。」針對國際貿易、氣候保護,及防疫治疫等,我們共同遵守全球「遊戲規則」,達成共同的新共識。他警示道:「如果我們不共同解決當今時代的重要問題,世界的未來將是可怕的。」

德國、歐盟期待著美德、美歐重啟外交,重啟合作。拜登團隊的高級顧問已表示:拜登勝選後會積極與盟國商議,共同對付中國的策略,並強調會避免重複川普執政的錯誤,讓美國陷入獨自對抗中國的局面。

顯然,中國將面臨更複雜更嚴峻的國際壓力,北京暫時無力處理台海統一問題,至少在眼下的數年內。

臺灣《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