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故事】:第三章 初試啼聲(18)高效率

左起:崔鐵男、萬潤南、陳三智。

兄弟公司(BROTHER)的M-2024打印機能否引進,關鍵在於它能否打印中文漢字。而能否打印中文漢字,關鍵又在於打印機的驅動程序。我前面說,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是小菜一碟,原因是老沈和我同時想到了一個人,科學院計算中心的崔鐵男。

崔鐵男是我跟陳三智學藝時候的同門師弟,哈爾濱靚仔,哈工大畢業,和李玉是同系校友。小伙子極有靈氣,學硬件出身,在陳三智指導下學軟件,其彙編編程的水準,比科班學軟件的還勝一籌。因為他對硬件熟悉,有時候想出來的點子,我和小童都望塵莫及。

在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我們天天在同一個房間裡編程。調試程序的時候,就像著了魔似的,一會兒興奮尖叫,一會兒唉聲嘆氣。多年以後,我在美國學做股市的當日交易(DayTrading),才有過同樣的體驗。

萬潤南文集:商海雲帆——四通故事,天語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六月第一版。

小崔調試程序的時候,有個習慣,一邊要聽鄧麗君的歌,我們也跟著聽。小鄧清純動聽的歌聲,讓我們編程時巧思泉湧。由此落下了一個毛病,如果不聽鄧麗君,大家就編不了程序。後來在巴黎,我曾有機會當面向鄧麗君陳述這一段往事。小鄧聽了,笑成了一朵花。

1984年6月24日,我們從三井那裡得到一台樣機。當天,老沈找到崔鐵男,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解決M-2024的驅動程序。成功了,他們小組每人得200元人民幣開發費,四人一共800元。如果一個月搞不出來,這事就算作罷。

小伙子們不負眾望,他們軟硬兼施,八天就解決了問題。不僅是改驅動程序,而且在硬件的接線上動了點手腳。這樣的解決方案,只有軟硬件都通的小崔能想得出來。也難怪北京計算技術研究所歷時半年都沒有解決,因為他們只有軟的一手。

八天以後,1984年7月2日,我們立即找三井,開始貿易談判。我們的高效率,把三井震呆了。那邊半年無消息,這邊八天解決問題,對比太強烈了。給他們留下的這一深刻印象,給我們帶來了另一次重大機會,這也是後話了。

貿易談判由王安時主談。觀摩老王和日本人談生意,是一種享受。

當時可參考的二十四針打印機,是東芝(TOSHIBA)的3070,進口價是1,500美元。M-2024,三井的報價是1,000美元,聽起來好像不錯了。但老王大搖其頭:「你們這個價格,不行!」

日本人:「為什麼?」

老王:「打印機的關鍵部件是打印頭,二十四針的打印頭,成本不會超過120美元。」

日本人:「哈依。」

老王:「其它機械和電子部分,成本不超過80美元。」

日本人:「哈依。」

老王:「外殼和包裝部分,大約是50美元。」

日本人:「哈依。」

老王的腦子飛快:「120+80+50,你們的成本不會超過250美元。」

日本人:「哈依。」

老王:「給你們百分之百的利潤!」

日本人:「哈依。」

老王:「所以我們可以接受的價格只能是500美元。」

日本人:「哈依。」

這時候蔣敏美立即出擊:「好!那就500美元成交!」

日本人愣了一下:「哈依。」

價格談妥了,還有一系列難題等著我們:資金、外匯額度、批件、進口渠道……需要我們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過五關、斬六將,才把一切都搞定。

十四天以後,1984年7月16日,我們按500美元一台的價格,通過外貿公司給三井下了第一份訂單。如此的高效率,又把三井雷了一下。

這兩個星期裡的故事,精彩絕倫,我相信許多人會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