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國家安全」,澳拒批科研經費

澳大利亞每年接受超過50萬的中國留學生。圖:apps2.newsduan.com

         澳大利亞人報網站2月17日在一篇獨家報道中,披露了澳教育部因擔心技術外流而「自斷其臂」,拒絕了本土5位大學科學家最高達50萬澳元的科研經費的申請。 澳大利亞人網站在題為《恐中國獲取研究優勢,澳洲科學家經費申請因國家安全理由被拒》的報道中,將技術外流的風險指向了中國。報道披露說,隨著澳政府打擊或將軍事、經濟優勢移交給外國對手的研究項目,澳大利亞大學的頂尖科學家因國家安全理由而被拒絕了由納稅人資助的豐厚研究經費。澳大利亞人報網站獨家披露,有五名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簡稱ARC)研究經費的申請人被教育部拒絕批准,從而無法獲得每年可高達50萬澳元的資助。 但澳大利亞教育部「疑神疑鬼」的做法遭遇到了澳大利亞大學聯盟的反對。他們認為,澳大利亞教育部不應該限制學校參與並與其國際合作夥伴合作。中國專家陳弘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採訪時分析說,澳教育部為純科研活動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指向性明確,專門針對中國,是一種非常負面的習慣性做法。

       經澳大利亞人報網站的披露,時任澳教育部長的丹·特漢去年12月曾拒絕了18項ARC經費申請,這些科研領域多涉及高科技領域,其中包括通信、電力傳輸、納米技術應用以及尖端燃料電池技等。澳大利亞人報網站還引用現任澳教育部長阿蘭·塔吉的話表示,國際科學合作對澳大利亞至關重要,「但無論如何,我們不都不會在國家安全方面做出妥協。」 阿蘭·塔吉和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拒絕向外透露這5名澳大利亞大學科學家的人員名單,但據信他們以及參與中國人才招募計劃的成員中至少有一人與中國頂尖軍事大學有關聯。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調查報告顯示,澳大利亞人報在報道中多次渲染中澳之間正常科學交流中的所謂「國家安全」風險。 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7日在報道稱,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前分析員周安瀾(Alex Joske)的研究表明,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國相關人才招聘活動可能與多達2.8億的經費欺詐相關。周安瀾說,他已經找出在澳大利亞研究機構有325名人參加了該人才計劃,涉及所有頂尖大學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內。周表示,至少有59位獲得極具競爭力的ARC經費的研究人員「似乎同時在中國工作」,「(中國)人才招聘工作主要是尋求將寶貴的專業知識,資源和技術帶入中國。」 而正是在該機構去年8月份的報告,澳大利亞議會情報和安全委員會對此展開調查。據17日澳大利亞人報網站的報道,該委員會主席、自由黨參議員詹姆斯·帕特森表示,需要仔細審查研究領域日益增長的安全風險。他說,與幾年前相比,「我們在非常不同的環境中運作。我們必須採取必要步驟,以確保由納稅人資助的研究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這一點至關重要。」 但澳大利亞的大學對於他們與外國同行合作的能力受到新的限制表示反對。澳大利亞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Australia)表示,不應限制院校「參與並與我們的國際合作夥伴合作」的能力。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曾於去年9月份表示,中澳兩國大學合作論文的數量、以及前1%論文的引用率名列前茅,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科學研究合作夥伴。華春瑩希望澳大利亞能夠奉行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對華政策。 澳大利亞教育部的做法難以擺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謠言式」報告的影響。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去年底在例行發佈會上指出,該所被澳媒多次報道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和軍火商的資助,炮制各種反華謠言。汪文斌去年12月17日表示,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根據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報告要求相關大學調查有關學者,但是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汪文斌認為,這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服務其「金主」利益、充當遏華反華工具的又一例證。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對《環球時報》表示,「澳大利亞似乎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思維,只要和中國相關的,哪怕是正常的人文科學交流,都被惡意懷疑,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習慣性做法。而澳大利亞一些研究所和媒體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作用。」接受採訪時,陳弘還著重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澳前任教育部長丹·特漢轉任貿易部部長前夕所做出的決定。這不得不讓我們擔憂,他在擔任貿易部長後,能否在促進中澳貿易關係正常化上做出應有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