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與習近平的「糧食怎麽辦?」

《長津湖》中志願軍戰士啃凍土豆。圖:sohu.com

一、電影《長津湖》與凍土豆

據說在電影《長津湖》中有一個場景讓觀眾十分感動,也十分心酸與心痛,那就是志願軍戰士在攝氏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中缺衣少食,只能啃凍土豆充饑。看完《長津湖》電影後,有不少中小學生和小粉紅也要親身體驗一下當年志願軍戰士啃凍土豆的滋味,把土豆煮熟,然後放到冰箱的冷凍櫃中凍上十幾個小時,然後拿出來啃。凍土豆非常硬,根本啃不動,聽說有把牙齒啃崩的。

中國著名媒體人羅昌平對電影《長津湖》中的一些虛假情節提出質問,2021年10月7日中共司法當局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對羅昌平刑事拘留,10月22日對羅昌平實施逮捕。至今沒有羅昌平案件進展的消息。

筆者知道羅昌平是通過他撰寫的關於三峽工程、中共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貪腐事件的報道,遂寫下《羅昌平、長津湖和三峽大壩工程》一文,以筆者在黑龍江北大荒近九年的生活經驗說明,羅昌平的批評是正確的:筆者自1969年3月從杭州西子湖畔到北大荒插隊落後,在那里渡過9個寒冬。北大荒寒冬的條件絕不會比長津湖地區優越,對於鈞正平文章中的3支連隊的官兵化作冰雕聳立在自己的陣地上的描述提出強烈的置疑,這不符合事實。剛到北大荒,老鄉嚇唬知識青年說,這里滴水成冰,撒尿要用棍子敲。知青回擊說,在杭州可不能到野地里拉屎,那里是雨後春筍,一不小心竹筍就紮進你的屁眼。在北大荒,不僅需要棉襖、棉褲(最好是皮襖、皮褲),更需要有最好的皮帽、手套和棉膠鞋,不然很容易凍傷。多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這烏拉草就是用來墊棉膠鞋的,保持棉膠鞋的幹燥和溫暖。如果不戴手套,手指去扣槍支的扳機,手指會沾在鐵器上。被凍死的人,他不可能保持站立的姿勢,不可能是聳立在自己的陣地上。在北大荒,筆者有一次差一點被凍死,人本能地縮做一團,本能地做到能量的最小消耗。中共官兵們抱著槍支,俯臥在陣地上被凍死是可能的,靠著戰壕被凍死也是可能的,但絕不可能是聳立著的。大家讀過《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的小女孩是被凍死的,描述是接近真實的:“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如果作者寫道,“小女孩聳立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那麽這個故事也就不會流傳下來。

同樣,志願軍戰士啃凍土豆也是不真實的。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中,筆者也啃過土豆充饑,凍的土豆只要放在棉衣里捂熱,用體溫來化凍,就不用啃凍得邦邦硬得土豆了。這是人的本能使然。中國人也不會傻到啃凍土豆的程度。

聽說《長津湖》的一位編劇在西安封城中,因缺乏食物而在網上求救。不知道是否是上天對撒謊者的懲罰?

在土耳其旅遊時聽導遊講了這麽一個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軍作戰,戰事持續了很久,沒有一方能取勝。但是雙方的糧食供應又都跟不上,兩邊的戰士都在挨餓。雙方陣地間是一片農地,種的是土豆。當時土豆已經成熟,但苦於戰爭無法收獲。後來作戰的雙方商定,晚上兩邊的官兵可以到農地挖土豆,烤土豆吃。在天亮前都回到各自的陣地,互相開槍射擊。

二、習近平問“那麽糧食怎麽辦?”

在2021年10月8日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說:“越是有糧食吃,越要想到沒糧食的時候。我反覆地講,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習近平又說:“耕地面積還在減少”。接著習近平問道:“過去是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種糧食,要麽建養殖場,要麽是種花卉果木,那麽糧食怎麽辦?”

習近平的“那麽糧食怎麽辦?”刊登在2021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最重要位置上,引起人們的關注。

2021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最重要位置刊登習近平的“那麽糧食怎麽辦?”,圖:youtube.com

於此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糧食豐收喜報:2021年全年中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至此,中國糧食生產已連續7年保持總量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十四五”開局之年倉廩充實,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糧食產量13657億斤;

——2021年糧食總產量增加267億斤,增加2.0%;

——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增加0.7%;

——2021年糧食單產每畝387公斤,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加1.2%;

——十八年連續豐收,來之不易,中國飯碗,牢牢端穩。

為什麽中國糧食生產十八年來連續豐收,2021年糧食產量高達13657億斤時,所有的數據都這麽正面,習近平還要提“那麽糧食怎麽辦”這個問題呢?

三、土豆產量算糧食

還是回到土豆上來。還是要回到北大荒。

土豆和大白菜是北大荒居民的冬春季主要的蔬菜。東北有個名菜叫地三鮮,用的是土豆、茄子和辣椒。用土豆可以做粉條、粉皮,粉條、酸菜燉肉也是東北名菜。那時每個知識青年象農民一樣有0.6畝的自留地,都種上了土豆,因為土豆好種,不需要許多田間管理,只要上足肥料就行。

過去,土豆算是蔬菜,不是糧食。

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在國家統計局的糧食產量中,土豆算是糧食作物了。目前也不清楚,有多少土豆算是糧食作物,有多少土豆還算是蔬菜。也不清楚,土豆是如何折算成糧食的,聽說是5斤土豆折算1斤糧食,顯然比過去7斤紅薯折算1斤糧食要高。有報道說,在2015年年末中國啟動了土豆主糧化戰略,推進把土豆加工成饅頭、面條、餅、土豆米飯等主食,讓它成為繼稻米、小麥、玉米外的又一主糧,計劃到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將作為主糧消費。

土豆與小麥、稻谷、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糧食作物,是第四大糧食作物。在歐美國家,早已成為最重要的兩種主食之一。2008年被聯合國宣布為土豆年。在中國,土豆也成為四大糧食作物之一。另外,中國是世界上土豆總產最多的國家。

在中國,除了東北地區大量種植土豆外,過去糧食產量偏低的西北地區,適合種植土豆。目前甘肅省成為中國土豆種植的試驗中心,大力推廣土豆種植,特別把種植土豆作為脫貧的一個手段,從中獲得了不少資金。中共政府正在搞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說是在黃河中上遊地區,土豆的畝產可以達到7000斤,或者更高。

根據www.atlasbig.com網站,全世界每年生產土豆3億7687萬5686噸,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土豆生產國,每年的產量為9912萬2420噸,折合1982億4484萬斤。按14億人計算,每人141.6斤。中國土豆種植面積581萬5140公頃,折合0.87億畝,平均產量為公頃17045.6公斤,折合每畝2273斤。世界上土豆第二大生產國是印度,年產量為4377萬噸,不到中國的一半,而且印度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0,549.3公斤,高於中國水平。美國的土豆產量只有1999萬0950噸,為中國的五分之一,但是平均每公頃產量為49,020.3公斤,約是中國的三倍。德國的土豆產量為1077萬2100噸,人均260斤,德國的平均每公頃產量也很高,為44,421公斤。

但是根據中國的數據,2020年中國土豆種植面積為7000萬畝以上,產量近9000萬噸。

這個數據與www.atlasbig.com的數據有所差別,不知道是不是在中國的數據中,沒有計算作為蔬菜的土豆產量,只是計算了作為糧食的土豆產量。如果將來有更多的土豆計算在國家統計局的糧食產量里面,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中國糧食產量繼續增產不會是問題的。再說,中國土豆的種植面積世界第一,但是土豆的單位產量,與美國、德國相比,依然很低,還比不上印度,只是比俄國和烏克蘭高一些,所以還有發展的潛力。

四、默克爾首相退休後要到鄉下去種土豆

中共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參加2021年12月11日的一次線上活動時說,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的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在目前的經濟統計數據中根本看不到。他認為,這種單方面的數據統計方式,會使得中國政府在評估經濟負面問題的時候更加困難。樓繼偉說的就是數據造假問題,和數據造假帶來的決策錯誤問題。

數據造假,這已經是制度性的問題。比如擴大數據統計的範圍,通過糧食概念的擴大,土豆變成為了糧食,糧食生產十八年來連續豐收,這也不是什麽奇跡了。同樣還是回到自留地上的土豆,過去農民自留地上的收成、農民家里飼養的雞鴨,農民院子里長的果樹,都沒有計算在中國的GDP里面。後來這部分都通過框算計算在GDP里了。再後來,農民從井里取水、往院子里倒水,也算是供水與排水,計算在中國的GDP里面……再後來,第二產業的許多項目也計算在中國的GDP里面,再接著把科研工作也計算在中國的GDP里面。這樣中國的GDP就高速發展了。

德國默克爾夫人當了十六年的首相,據說退休後要到鄉下去種土豆。德國的農村,在許多地方都超過了城市,真正做到了消滅了城鄉差別。筆者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種土豆,而且選用特別好吃的紅土豆,在北大荒學得的一點種地的知識,都用在種土豆上了。每年土豆的收成都很好,2021年除外,和街坊鄰居分享豐收的喜悅,也是樂趣。朋友帶小孩來家玩,要是趕上土豆收成的季節,讓小孩們自己挖土豆,孩子們看到從地里挖出來的一顆顆大土豆都十分驚奇,最後讓他們帶回家,更是歡喜萬分。

只是不知道德國的統計局,是不是把這些菜地里種的土豆,也算到德國的糧食產量里?也算到德國的GDP里?

據人民日報記者報道,習近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除了提出“那麽糧食怎麽辦”的問題外,還談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碳達峰碳中和”共五個大問題,而且都是問題導向,5個問題娓娓道來。破題、解題,出卷、答卷。如果真是這樣,確實佩服習近平的運籌帷幄的能力,比如說碳中和,筆者真不知道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這條路怎麽走。而李稻葵教授指出,中國經濟要警惕債務、產業鏈轉移、碳衰退三大威脅,並表示國內經濟一個重大問題是內需不足。他警告說,中國經濟未來若幹年的運行、發展,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一個時期。李稻葵教授所說的三大威脅之一碳衰退,就是指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這條路。國師還不知道這條路該怎麽走,皇上已經知道了答案!

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如今來個乾坤大挪移,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不如吾;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蕭何不如吾;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韓信不如吾。打天下靠劉邦一人。

對於習近平來說只剩下一個問題:“那麽糧食怎麽辦?”

其實答案早就擺在那里:土豆。

轉載自《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