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目前的戰事是普金的滑鐵盧

普金入侵烏克蘭,原以為可以速戰速決,沒想到戰事膠著。普金目前似乎求天不應。圖:faz.net

法廣作者: 流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原本致力於閃電戰的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俄軍的攻勢並未減弱。儘管俄羅斯強調:其軍事打擊目標不是平民,但這場戰爭發動以來,俄軍不斷加強對烏克蘭城市地區的襲擊,導致許多民宅遭到毀壞,更有許多民眾在炮火中傷亡。烏克蘭境內至少有近兩百萬人流離失所,逃離國土的難民人數更超過280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做出關於放棄加入北約的表述,能否引發整個局勢出現轉機?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如何分析當前的局勢?對此,我們連線到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

法廣:普京原本打算採取速戰速決的方式贏得這場戰爭,然而,二十多天過去了,俄羅斯並沒有輕而易舉地拿下烏克蘭。您如何分析當前的局勢?

夏明:是,我們大家也看到,坊間有各種的分析認為:原來俄羅斯速戰速決的計畫受挫,因為有的人認為:俄國要拿下烏克蘭,也就是兩三天的事情。但是,現在有另外一部分人認為:這會形成一個長期的、膠着的、沒完沒了的這麼一個戰事。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普京的速戰速決肯定是失敗了。但是,這場戰爭會不會持續很長,就像我們看到的越南戰爭、或者是阿富汗?我認為不可能這樣去走。因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俄羅斯不可能有這個實力、能夠把這場戰爭無限的拖下去。因為這場戰爭只要多拖一天,對俄羅斯就是多一天的失敗。而且我們知道,俄羅斯的財力是不足以支付這場戰爭,把它不斷地給升級、或者不斷地給延長的。所以我們看到,今天俄羅斯在許多的軍備、或者後勤的供應上、在士兵的士氣上都遇到了很大的危機。而且昨天(3月16號),俄羅斯軍隊的第四名將軍被擊斃。據有學者統計,阿富汗戰爭十年下來,俄國大概是每年每天死5個人;但是現在在烏克蘭,大概每天死500人。因為俄羅斯現在在前十天就已經死大概5五千到六千人了。而且我們看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將軍死掉了。所以我認為對俄羅斯來說,它現在面對着一個非常大的挫敗,而這種挫敗會加速這場戰爭的結束,其中有幾個因素:一個是烏克蘭現在是越戰越勇,烏克蘭總統進行的全世界的公關,直接對主要的西方國家-下面馬上要對日本議會-進行演講。所以可以看到,烏克蘭做的公關工作,俄羅斯的目前的處境在發達國家中的形象也就遭到了非常大的損傷,所以俄羅斯面對的制裁非常不利的;第二個,俄國境內的反對派力量,現在是逐漸增加,你可以看到,有多少俄羅斯的軍人在烏克蘭戰場上死,普京政權又抓了多少俄羅斯國內抗議的人群?這個對俄羅斯來說,對普京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最後一個我認為,就是美國的動員、美國的各種支持,讓俄羅斯、尤其是普京周圍的這些朋友和他的家人-而且普京自己的情人也都是在西方給他養孩子-,這些對普京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認為,現在戰爭整個發展,其實是對烏克蘭非常有利,當然對烏克蘭來說,遭遇了人道主義災難。而且普京有這種殘酷的歷史:無論是在對車臣、還是在對敘利亞戰爭中,都採取對平民的濫殺。所有這些都是非常悲哀的場景。但是我認為,對烏克蘭來說,目前總的戰事是在朝向一個好的方向在發展;而對俄羅斯,真的是一場滑鐵盧。

法廣:澤連斯基宣布放棄加入北約的主張,是否意味着普京贏得了第一個勝利?普京發起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夏明:是,首先,澤連斯基申請加入北約、和放棄加入北約,其實這裡面都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的行為。主權,也就是不受任何其他國家的干預和控制的。所以我們看到,澤連斯基跟普京最大的衝突-或者說烏克蘭跟俄羅斯最大的衝突-就在於:俄羅斯是想把烏克蘭變成自己的附庸,也就是說,不具有全面主權的國家,而是完全受克里姆林宮操控,甚至普京是想把烏克蘭直接就併入到俄羅斯,認為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差異,烏克蘭是俄羅斯文化、歷史的不可分割的、天然的、有機的一部分。當然,澤連斯基,無論他說加入還是不加入(北約),其實我覺得都是行使一個主權的行為。未來他也可以再繼續加入。因為顯然在烏克蘭那邊,民眾絕大多數是已經取得了一個重大共識,就是要不斷地歐洲化、不斷地遠離俄羅斯、要非俄羅斯化。這點,目前我們還可以看未來會有什麼發展。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當然,這是澤連斯基總統的一個外交的行為。這個外交行為,對目前贏得烏克蘭在全球受到的支持,同時讓普京各種侵略的意圖完全暴露-而且普京這種非人性的東西暴露於光天之下-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另外,澤連斯基或者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不安全,是因為俄國對烏克蘭形成的這種不安全。我認為,這場烏克蘭戰爭會去除俄國最終的、發動類似的侵略戰爭的能力和意願。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恐怕就是會把普京完全給削弱、甚至把普京給逼下台。因為我們看到:以西方國家的各種制裁來看,俄羅斯的經濟已經倒退了幾十年。本身俄羅斯在過去三十年就已經沒有趕上全球化這趟列車,現在又連續遭遇這種制裁。我認為人們也在問:俄羅斯有沒有可能遭受蘇聯的第一次崩潰?俄羅斯會不會有第二次崩潰?所以當俄羅斯不再形成對周邊國家有這種具體的威脅的時候,加不加入北約,也就真的沒有價值了。這裡邊就回到你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普京到底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因為普京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在於:他在國內的統治的合法性越來越稀薄,受到各種挑戰。也就是說,他過去二十年玩弄憲法、操控憲法,變成了一個終身制的這麼一個專制領導人。他並沒有讓俄羅斯強大起來,相反,加劇了俄羅斯內部的各種矛盾和分裂、甚至經濟出現了某些倒退、對異議人士、對反對派進行暗殺、對記者進行暗殺。那我認為,普京每天都感覺到受到了西方的威脅。也就是說,和中國在一起他所說的西方的,認為是一個和平演變或者顏色革命,因此普京發動這場戰爭的一個主要目的,其實是想獲得他的合法性。通過戰爭在外取得勝利,尤其烏克蘭在東正教裡邊還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輔在東正教裡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而普京的權力,其實就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這種權利,因為他得到了保守的東正教教會的一個強大的支持。所以我覺得普京的目的,當然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但是正好恐怕是事與願違:他想得到的,恐怕都會失去。也就是說他的竊取政權的合法性,現在完全喪失殆盡。同時對北約來說,北約的團結、最後對俄羅斯帶來的滅頂之災,最後烏克蘭會更深入的擁抱歐洲,遠離俄國,這些恐怕是最後的結果。

法廣: 中國的立場始終受到密切關注。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似乎選擇了中立立場,既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軍事行動,也沒有加入對莫斯科實施制裁的國家行列。您如何看待中國採取的立場以及在這場危機中的作用?

夏明:是,就像你問題里也提到了:中國似乎選擇了中立立場。這個確實值得玩味,因為中國沒有採取中立立場。在戰爭爆發之前,我們看到,在北京冬奧會上,普京跟習近平發表了一個中俄聯合聲明。這個聯合聲明,對外界的觀察人士來看,其實就是一種中俄的專制軸心的建立。因為中國在跟美國建立戰略合作、建立戰略關係的時候,也就是通過發表“上海公報”,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所謂的條約性的東西。所以你可以看到,中俄的這種結盟、建立這種軸心國家,顯然是對普京一個巨大的鼓勵。中國它因為跟普京一樣的面臨共同的一個威脅,就是認為:西方國家對他們的專制政權都形成了一個顏色革命,或者就是和平演變,或者說所謂意識形態和政體的不安全形成一種威脅。所以我認為,中國的立場,前面是完全為普京站台,對普京的入侵其實起了支持的作用。我不知道私下習近平跟普京還談了什麼,但是我認為,在這場普京的戰爭犯罪中,習近平是起了共謀犯的這麼一個作用。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從來就沒有中立。中國在一系列的表現中,一開場這個戰爭打起來,就是一邊倒,認為俄羅斯是會輕易取勝,認為西方國家最後會遭遇慘敗。但是因為俄羅斯在過去的三周陷入了一種失敗,這個時候,中國政府就在悄悄地改變它的立場,它一下就回到(“中立”)它說:我們永遠都是中立的。但是它在第一時間,根本就沒有做到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大國、維護一個國家主權、維護國際安全的這些任何的一個職責。但是現在它看到俄羅斯的不可避免的失敗,就馬上採取機會主義的所謂中立立場。那麼我認為,中國的這種立場的轉換,其實標誌着它對俄羅斯的信心的喪失,而且也認識到:俄羅斯的失敗不可避免。而相反,西方國家和北約的團結,對中國來說,它現在是沒辦法去挑戰,更沒辦法接受這場-下面如果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類似於對俄羅斯的-制裁。所以就可以看到,中國現在當然就有一部分人在發軟話、對美國就在傳遞這種友好的立場。當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國這種立場的轉換,其實也反映出習近平角色的失敗。而習近平這個角色,沒有得到中國國內的共識的一個支持。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像國務院有一位學者胡偉-也是我們原來的復旦大學的、我們曾是一個系的-,他發了一篇文章就認為:中國應該跟俄羅斯切割,中國應該選擇跟西方站在一起。那你可以看到,中國的立場發生了急劇的轉變。而這種過去最終的支持俄國的立場是習近平一意孤行的立場。我認為這種立場在國內本身就沒有得到共識的一個支持。

法廣拜登將普京稱作“戰爭罪犯”,是否意味着美國立場有所轉變?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是否真的如中國所說:美國“引發和升級”了這場危機?

夏明:對,你可以看到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就像我剛才前面講的-它的立場就已經遭遇了尷尬,也已經遭遇到了政策的失敗。所以它當然會採取一系列的狡辯方式或者甩鍋方式,把這場戰爭推到美國或者推到北約。這也反映出中國在原始時間,最早是跟俄國站在一起、跟俄國的立場是一致的,所以至今中國也沒有說俄國對烏克蘭是進行入侵,說它是一種特別的軍事行動。所以這裡面當然跟美國形成一個重要對比。因為美國拜登總統今天(3月17日)已經把普京定位為“戰爭罪犯”,儘管現在還沒有國際法庭、或者是聯合國這些調查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把他定性為“罪犯”、“戰爭罪犯”,但是美國總統已經這樣做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種發展是不是像中國說的“這場危機是由美國引發和升級”的呢?中國這種實用主義的、機會主義的、狡辯的這種思維模式,它在討論這場戰爭的時候,一定會所謂的顯示它的中立立場,就是:各打五十大板。這個時候,它就好像是堅守了它傳統的所謂的“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面都是雙方的,好像它又對了。但是另一方面,它這個時候就再也不會提:事件的發展都有矛盾的雙方,但它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到底真正的引發戰爭的因素是什麼?到底普京引發的戰爭,是由普京的侵略造成的,還是由美國鼓勵普京的侵略造成的?這點,有一點當然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認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當然是會幫助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是面臨著威脅,而且烏克蘭作為一個新興的民主國家,需要各種幫助;作為俄羅斯來說,看到有新興的民主國家的興起,對它的專制進行挑戰,而且新興民主國家加入到西方盟國這些群體裡面,對俄羅斯當然也是一種不安全。因此,作為俄國來說,當然會有所反應、有所憤怒。但是這和中國經常說的“各個國家有自己選擇自己發展的權利”,各個國家有不同的發展的特色,烏克蘭選擇了它的發展特色,為什麼中國一定要指責烏克蘭的選擇,然後把俄羅斯的對這種選擇的指控變成了合法?然後把美國給烏克蘭提供的一種不同的發展方式,變成了“美國引發和升級了”這場危機?中國的這個邏輯是非常的混亂的。但是,中國怎樣從這裡邊混亂的邏輯中走出來,它有很多的危險。因為中國在過去跟俄國結盟,其中一個重要的打算,就是它認為跟俄國結盟,讓它可以保持政體、意識形態安全,可以保持對西方國家有一個盟友背靠背,它認為西方國家就沒有辦法重新界定世界的秩序。但是這次,俄羅斯其實過去是被中共幻想出來的一個大國,而俄羅斯的實力,也擊破了普京所渲染的俄羅斯還繼續是個大國(說法)。所以今天作為中國,其實它並沒有力量跟所有的目前的西方聯盟進行作對;而俄羅斯這次垮掉,會給中國帶來更深一層的危機,因為美國不管是面對俄羅斯、還是面對烏克蘭,都沒有轉變它的印太戰略,美國的戰略中心還是在太平洋。所以我認為對中國來說,它今天恐怕感覺到了某一種深層的恐慌。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