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豹之舞─悼念劉曉波逝世六週年

謝志偉-田牧摄影

謝志偉(台灣駐德代表)

2017年7月13日,劉曉波與世長辭,距今滿六週年。我雖無緣與他親自認識,但我知道,自由民主的台灣之安危亦是他生前所掛念的。

我與他同生於1955年,他年底,我年初。如今他的「底」不幸是他生命已於六年前被迫提前走到底的「底」,而我的「初」幸而仍留在「未忘初衷」的「初」。
就對抗專制獨裁來看,曉波提前到來的「生命到底」與他長遠不息的「浩然正氣」融成了我們對抗中共時,沛然莫之能禦的底氣。

曉波生前從2008年至2017年7月13日逝世期間,都處於被中共監禁的狀態。他原本是一個充滿對知識、自由、人權充滿熱情、熱血和熱誠的讀書人和勇者,卻被被囚在牢房裡,無法大步邁前,僅能小步兜圈,這令我想起整整一百二十年前,奧地利詩人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所寫的一首詩〈豹〉,容我翻譯如後:

豹(Der Panther, 1903)
Rainer Maria Rilke

牠的目光疲累地滑過一根根的欄杆,
而鐵條欄杆後面,世界並不存在。
牠體態輕巧,步伐彈性而有勁地,
轉著最小、最小的圈子,
彷彿跳著一場圍繞於某個中心點的力量之舞,
在中心的焦點處,盤據著已被麻痺而仍堅毅的意志。

只是,偶而,眼簾會撐開,默默地,瞳孔會張開,
——。然後目光所及,所見景象會映入眼簾,
會穿過緊繃的肢體,無聲的緊繃——
進入心臟,終結於此。

這首詩描寫了一隻代表「活力」的豹,被禁錮在鐵條柵欄的籠子後,儘管身體失去自由,四肢仍不停地走動。牠沒有掙扎,但也沒有倒下。牠看似與世隔絕,卻也沒有失聯。

牠的目光彷若無神,卻也沒有恍神,牠的意志似已被麻醉,卻仍然堅毅,映入眼簾的意象,並未模糊牠的意向。

靜寂中,外間影像終極於心中。從而,心中的世界仍證成了世界的中心。
曉波的離世是留給我們的開示:人心不死,初衷不滅。

台灣銳傳媒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