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故事】:第九章 商海博弈(65)有理有節

北京莫斯科餐廳。

1988年6月11日在北京莫斯科餐廳的新聞說明會,是四通面臨重大公關危機時如何應對的典型案例。在殷步九等人說明真相之後,我即席講了幾點意見。

我說,問題的關鍵是:幾個有才能、有抱負的科技人員,想報效國家,為國家做貢獻,在原單位也有不錯的地位,一個是照排中心的主任、一個是副主任,為什麽就非要離開印研所呢?為什麽流落到社會上兩三個月沒有著落?作為新聞界,我覺得你們應該關心一下這件事。是先有了這一步,然後才有這些人到四通,才有四通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才有在四通搞出成果,才有所謂的產權糾紛。

萬潤南文集:商海雲帆——四通故事,天語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六月第一版。

殷步九是一位在電腦排版方面很有建樹的科技專家。他第一個在國內提出了微機排版的構想,並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套微機排版系統。 1987年初,殷步九等三人想為國家科技出版事業作貢獻的想法受阻,不得已宣布退職,流落社會。我們是在這個時候才同他們聯系上的。看到他們的技術構想水平很高,意義很大,但卻無力實現。對此我們不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作為改革中誕生的民辦科技企業,我們深深懂得舊體制對人才的壓制和束縛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和損失。我們非常體會殷步九他們那種焦急,那種迫切,那種再不幹就要落後的心情。因為我們原來也是科技人員,我們理解一個科技人員想做事情,希望有條件,想找機會報效國家,希望得到支持。

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在世界上的競爭非常激烈,時間很重要。當時他們已在社會上流落兩三個月,找了許多部門。有關部門的領導對他們說:「你們要幹事,為什麽不去找四通?」他們就來了。我聽了這話,也很感動。我們創辦四通公司的初衷有二:一是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二是使科技人員的才能得到充份發揮。我們的大門對於想為國家作貢獻的所有科技人員永遠是敞開的。

我們在殷步九等人報國無門、走投無路的時候接納了他們。他們幾位夜以繼日地連續工作,吃、住在機器旁。四通公司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一切必要的條件。結果,他們原來在印研所沒有能夠研制的重大成果——高級科技書刊排版系統(4S系統),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搞出來了。這頂成果已榮獲北京市科技發明金牌獎。我相信,他們今後在四通還會不斷地做出新的成果。

在鑒定會上,許多專家都對成果的技術水平給予充份肯定,對殷步九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在四通公司的支持下做成這件事情感到非常欣慰。他們講:幸虧現在有了四通這樣的民辦企業,否則這麽好的成果又被扼殺了。中國有多少優秀的、有才華的科技人員,他們的才能被埋沒,他們的成果得不到承認。我們作為民辦科技實業,如果不支持,就是背叛了我們自己。我想,無論說到哪裏,支持殷步九這樣一個有才華的科技人員,幫助他把他想做的事情做成功,為國家作貢獻,這是不會錯的。如果說這也錯了,那麽,我們還準備犯這樣的「錯誤」。以後再遇到如此境況的科技人員,我們還是要照樣支持。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看重的是人,而不是項目。

關於「侵權」,我問:誰侵權?這個4S系統的「權」的歸屬,不是誰宣布有,就歸誰有。有不同意見,可以訴諸法律,由仲裁機構來裁決。在沒有判決之前就通過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揚四通「侵權」,不僅是言之過早,而且,正如我們的律師所說,是他們侵犯了四通的名譽權。

我們這樣一個民辦企業,一路走來,一路風雨,一路坎坷,一路泥濘。今天發生的事情,應該說我們早有思想準備。我說過,今年記者來采訪報道,明年就要準備調查組來「清理整頓」,沒想到,來了這樣一場法律糾紛。公司剛成立不久的時候,和其他的民辦企業之間,也曾有過法律糾紛。我們發現:隨著四通的發展,願意和四通打官司的級別也在逐步提高,從民辦的到官辦的研究所,現在還有新聞出版署,這是ZF部門。但是我們相信一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應該因為他們是官辦,是國家機關,在法律的面前就高人一等。我們尊重人才、尊重事實,也尊重法律。法律的裁決,我們絕對服從。但是在裁決之前就妄斷四通侵權,這是對四通名譽權的侵犯,我們保留起訴的權利。

前一段時間,各大新聞媒體對四通一片贊揚,我心裏就覺得不踏實,預感要發生點什麽事情,現在這個事情終於來了。對這場法律糾紛,我們心裏很坦然。四通是一個民辦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需要探索的,許多都是新問題。比如在科技人才流動過程中的一些成果糾紛,在流動過程中和原單位的關系等等,隨著改革的深人,肯定會遇到。怎麽才能處理好?沒有現成的法規。在應對時我們非常慎重,曾經積極地諮詢過有關部門的意見,希望盡可能妥善處理好,也希望大家給我們一些好的建議。

有記者在現場提問:人才都流動了,國家的重大項目攻關怎麽辦?我答:

要搞好重大項目的攻關,更需要人才的流動。這樣才能推動和實現人才的優化組合。現在的人才是部門所有,所以協作攻關非常困難。打著重大項目攻關旗號,不許人才流動,關卻是久攻不下;人才流動了,雖然沒在你那裏,但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另一個部門,不是官辦,可能是民辦,把關攻下來了。這兩種情況,於國於民,哪一種更有利呢?

還有記者問:人才都流走了,大院大所只留下老、弱、病、殘,還怎麽改革呢?我答:

實際情況是,敢於扔掉鐵飯碗流動出來的,現在仍然是極少數。大院大所人才濟濟,平時對人才不重視,一流動就覺得他們是寶貝了,因而學會了對人才的尊重,這不是大好事嗎?流出去的人搞起了民辦事業,形成了對大院大所的競爭和壓力,使得原來的死氣沈沈的大院大所有了生氣和活力,這更是大好事。幾十年的大鍋飯,沒有競爭,沒有危機感、緊迫感。是民辦科技實業的異軍突起,打破了這種萬馬齊喑的沈悶局面,為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帶來了希望和生機。

有記者問:這場法律糾紛,你希望如何解決?我回答:有上、中、下三策。一是四通和印研所從此聯合起來,共同繼續開發微機編輯排版系統的技術,共同推廣現在的4S系統,充分利用新聞出版署和印研所的官方渠道,充分發揮四通作為民辦科技實業的靈活機制和市場活力。這樣,不僅可以加速國內印刷業的現代化過程,更可以聯合對外,把產品更快地推向國際市場,這叫強強合作,可謂上策。

二是如果做不到聯合,那就各幹各的。「井水不犯河水」。起碼做到不互相拆臺,不以權幹商。在市場上平等競爭,優勝劣汰,雙方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此為中策。

三是非要在這件事情上拼個你死我活,你輸我贏,在對外競爭中喪失市場機會,這就是下策了。

最後,我對到場的記者表示感謝。我說:

四通這樣的民辦企業的發展,希望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包括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今天這麽多的新聞記者來,一定會根據我們和印研所兩家不同的說法,作一個客觀的、公正的、符合事實的、比較全面的報道,這就是對我們的支持。從大家的提問中,我感覺到各位的友好、善意、理解和支持。我覺得中國的改革還有希望,就是因為有這麽好的新聞界在。

當天下午,在公司內部的高層幹部會上,我有另一番講話。我說:

這場官司,標誌著四通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今後,打官司將要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份。我們現在是生活在透明的魚缸裏,必須非常謹慎。我們應該反躬自問一下:有些事情,我們是不是做得太「滿」了?一條船,風帆扯得越足,風險就會越大。 4S系統發布一年了,人家沒有動靜,為什麽現在卻大張旗鼓鬧起來了?是被我們逼的嘛!你這裏又是發明金獎,又是參展明星,這就把對方逼到了死角。國家投資了230萬,為什麽你們搞不出來,四通搞出來了?他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這關系到他們的生存問題,困獸猶鬥啊!他們只能把四通告上法庭。這是一個教訓,做什麽事情,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一定也要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想想。做任何事情,要有理有節。有理,要堅持講道理。有節,我另外解釋一下:是要有節制、別過分。我們在商場上,免不了要和別人競爭,但一定要給對方留有余地,不要讓人下不來臺。風帆扯得太足,要翻船的。在這場紛爭中,人心、輿論的向背是最重要的。俗話說:「良賈深藏」、「和氣生財」。「和氣」,心平才能氣和。心要平,頭腦要冷靜,我們現在遠遠不是唱贊歌和放鞭炮的時候。

這場官司,由於我們低調應對,據理力爭,掙足了同情分。對方大張旗鼓地鬧了一下,算是有了一個說法,可以下臺階自圓其說了。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也因為當時《知識產權法》尚未出臺,又怕影響了剛剛起步的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流動,所以在這場「侵權之爭」的官司中猶豫不決,一直拖到1989年我離開四通,都沒有開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