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犯與英烈——軍統精英廖宗澤】第十二章 廣漢起義(下)

廣漢中學因鐘樓與廣漢起義馳名。左圖:廣漢中學與鐘樓,右圖:當年起義時舊鐘樓。田牧組合

78、廖宗澤是起義的靈魂人物

為什麽說廖宗澤才是廣漢起義的領導人、靈魂人物呢?

現在能留存的證據至少有以下幾條:

1、這一時期,關於廖宗澤在中共黨內的職務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川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還有一種說法是:四川省委委員,軍委書記。廣漢市位於川西平原腹地,地處成德綿(成都、德陽、綿陽)經濟帶中心地段。互動百科記述:1927年中國共產黨川西特委派黨員到國民黨軍第28軍第二混成旅從事兵運工作。互動百科強調的中共川西特委的領導,指的就是廖宗澤。故此,廖宗澤無論擔任哪一個職務,廣漢革命均是他負責的轄區,這一點應該毋庸置疑。

2、同一時期,廖宗澤在石板灘鄉親前輩黃隱手下任職,其弟黃慕顏是廖宗澤摯友,廖宗澤任國民革命軍江防總司令部中校參謀時,黃隱兼任成都市市長,廣漢縣無論從行政管理,還是軍事管轄,都屬於黃隱江防總司令部的直轄區。而廖宗澤利用職務之便,在第二混成旅至少20個連隊建立了中共黨支部,差不多占了這支部隊編制的三分之二以上。關鍵的結論是川西地域,或者說江防軍地域的中共兵運工作,均是廖宗澤在負責,由他親自處理。

由於廖宗澤的江防軍(28軍)司令部中校參謀身份,為他與28軍屬下各支隊伍長官,如:前期的劉丹武、鄺繼勳、廣漢起義時的陳離[1]等,交往與接觸提供了便利,使廖宗澤布置與實施得心應手。特別是在鄺繼勳的第七混成旅、陳離的第二混成旅等部隊,建立了中共「軍支」,及籌備兵變等工作。廖宗澤的軍事素養是得到劉伯承、黃隱等認可的。

今天的瀘順、蓬溪、廣漢等市縣都留下了廖宗澤將軍的足跡。

3、廖宗澤的軍事資歷豐富,戰場經驗老到。他從四川公立政法學校畢業後,1924年1月-1925年2月,就讀於四川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任職四川陸軍混成旅中尉連長,1925年10月-1926年10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隨後被軍校派赴四川。他參加了中共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劉伯承領導的瀘州、順慶起義,並在起義中擔任劉伯承的警衛營長,後任司令部少校參謀。起義失敗後,他被楊闇公安排到黃隱部隊任職少校參謀,不久晉升中校參謀,對外以江防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第三科科長一職作掩護。同時在中共黨內負責川西特委的軍委書記,領導和主持兵運工作。

何蜀《文強傳》中陳述:「在1929年6月第七混成旅鄺繼勳部舉行兵變時,廖宗澤奉派前去參加,並被任命為兵變後編成的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第二師黨代表。兵變失敗後,廖宗澤撤回成都,擔任中共川西特委委員兼兵委書記,繼續投身於在士兵中發展革命力量的艱苦工作。」

1928年2月4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進行改組後,毛澤東不管地方只管軍事之師委,還不能擔任前委書記和黨代表,只能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可想而知黨代表才是一支紅軍隊伍的靈魂。1929年,廖宗澤被任命為師的黨代表,這從另一側面證明了廖宗澤在每一次的四川兵變中,所擔任的都是重要職務,及發揮主導作用。

4、百度百科陳述起義的「起因」中,有這樣的描述:從10月20日起,廖宗澤在薛彥夫的住處召開到廣漢前的預備會議,易心谷、雷潤侯、薛彥夫等人參加。會議決定各人化裝先後於23日前到達廣漢北街宏發旅店,住下待命,易心谷為小組聯絡人。也就是說易心谷、雷潤侯(後任起義軍參謀長)均是廖宗澤的助手,負責起義的聯絡參謀工作。

可以說:只有起義的靈魂人物,才有資格召開起義的籌備會議。廖宗澤擔任江防司令部的中校參謀,謀劃與組織軍事行動方案,是他的專業工作,可說是得心應手、手到擒來。

筆者的結論是:國民革命軍第28陸軍的起義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十六軍第1路。曹荻秋任政府主席(源於「士兵委員會」的黨領導),徐昭駿[2]任司令員,廖宗澤任政治委員,雷潤侯任參謀長。

79、廣漢起義前期順利

廣漢因「廣至漢水」而得名。歷史上曾稱雒縣,雒縣因雒水(今石亭江)流經縣境而得名,後稱為漢州。廣漢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龍泉山脈西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以平原為主。民國防區時代一直是川軍鄧錫侯防區,1925年陳離擔任黃隱屬下第2混成旅旅長,率4個團駐防廣漢、新都兩縣。

陳離自1927年起就開始與中共黨員接觸,並邀請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來部隊,改造舊部,建設防區。而廖宗澤是1927年7月就任全川江防軍司令部少校參謀,這應該不是巧合吧?他把中共「軍支」建立在第2混成旅中,為後來的廣漢起義奠定了基礎。

江津起義,一天內失敗說明計劃不周全,不嚴謹,這驚醒了廖宗澤,他醒悟到起義計劃必須周詳,包括對周邊防區的動態,舉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種情況,各種因素的權衡,遭遇江防軍圍堵鎮壓,撤退行動路線等,均需要一一考慮與籌劃幾套方案備用。

關於廣漢起義有這樣的記述:

1930年10月25日,霜降後的第二天。這天是星期六。夜深了,廣漢縣城周末的喧鬧聲漸漸地平息下來。電燈公司在夜11點按時拉閘斷電,全城頓時沈入一片黑暗之中。突然,從廣漢中學裏響起一陣「噹、噹、噹」的鐘聲。宏亮的鐘聲,在這秋末的寒夜裏顯得格外震人心弦。緊接著,尖銳刺耳的槍聲撕裂了夜空,雖然槍聲並不密集,但卻比鐘聲更加令人震驚。

廣漢起義爆發了!駐廣漢江防軍第二混成旅的二十多個連隊中,有三分之二的連隊建立了中共地下組織,在當時是革命基礎紮實的一支部隊。起義人員以左臂纏白毛巾、右臂脫下衣袖為標誌。駐紮北門外的第二團第三營首先鳴槍,緊接著各處駐軍亦鳴槍響應。起義領導小組鳴槍鳴笛,集合全體官兵宣布起義。首先放火燒毀警察局旁的草房以牽制敵人,然後迅速占領廣漢電話局和廣漢電燈公司。砸開位於城內的武器庫,奪取槍械彈藥。在攻占駐軍第二混成旅旅部時,起義人員與駐旅部的手槍(守衛)連發生激戰,在起義人員強大的攻勢下,敵手槍連大部被消滅,少部分人狼狽地向新都方向逃跑。在起義的過程中,起義人員當場擊斃了少數反對起義的反動軍官,扣押了一批驚慌失措的地方官僚豪紳,繳獲各種槍千餘支。至26日拂曉,起義戰鬥全部結束,全城平靜,基本未經過大的戰鬥,起義部隊便完全控制了全城。

就廣漢起義本身來說,舉事一帆風順,比預計情況還要理想,當然這是廖宗澤運籌帷幄、善於用兵的結果。江津起義當天被鎮壓的慘敗局面沒有重演。

網絡上有這樣的描寫:

第二天下午,召開了有國民黨軍官、各市區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在下午的廣漢公園大會上,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廣漢蘇維埃政府,同時正式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一路軍成立。這支部隊分成兩個縱隊,全軍共計1萬餘人。一個穿長衫、戴眼鏡的年輕人走上主席台,代表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講話。部隊中有不少人認得他是廣漢中學的教員曹老師,也就是後來成為共產黨高級幹部的曹荻秋。曹荻秋宣布了前委對紅軍指揮員的任命:「第一路縱隊政治委員廖宗澤!」

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年輕人應聲走到主席台前,向士兵們敬禮。這年剛滿27歲的廖宗澤,雖然年輕,卻已有著多年的革命經歷。經歷了順慶起義、瀘州起義、蓬溪起義,現任中共川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

從紅軍時期的毛澤東、張國燾任職來看,也能說明問題。井岡山的朱毛紅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政委;紅四方面軍政委是張國燾,也是這支隊伍的靈魂人物,一度想以實力說話,欲取代中央任總書記。中共軍隊向來是「黨指揮槍」,政委才是一支軍隊的一把手、政治靈魂。

所以毫無疑問,廣漢起義的真正領導人與核心人物是廖宗澤。

廣漢起義第一阶段應當算是比较成功。但是起义的目的是: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一路軍,將部隊带出去,先攻占綿竹城,隨後轉入綿竹山區建立根據地,爭取外援,最後再攻取成都。

百度百科是這樣表述的:起義的目的是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共產黨的目的是聯合願意革命的國民黨左派,揮師南下廣東,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二次北伐」。

筆者認為,這是整個「立三路線」戰略目的。李立三提議,以紅軍六個軍的兵力向北進攻,配合鄭州、開封暴動,消滅馮玉祥的力量,同時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暴動,消滅閻錫山的力量。即:「二次北伐」戰略目標。

由此可見,廣漢起義是萬里長征方才邁出了步子。

80、廣漢起義註定失敗

1930年,各路紅軍在執行「立三路線」過程中,朱毛的紅一軍團進取南昌、九江任務失敗;彭德懷的紅三軍團進逼武漢任務失敗;賀龍、許繼慎、張雲逸等各路紅軍,均告失敗;廣漢起義的失敗是最後一波,不足為奇,是中共的政治與軍事路線失敗。但是對廣漢起義來說,還有個客觀原因,即是軍隊組織管理路線的嚴重問題。

川軍中的士兵革命運動是開展得比較好的,但「立三路線」不顧主客觀條件,在起義中,執行「要兵不要官」的作法,片面強調階級成分,排斥軍官,往往連已經加入共產黨的軍官也要排斥在外。起義之初,原在部隊擔任軍官的黨員同其他軍官一樣,均被遣送離隊。這樣的錯誤決定,派生出了起義軍事行動中亂象。

《文強傳》中有這樣描述:廖宗澤告訴文強,他從廣漢兵變後,對中共黨內那套過左的做法,已經十分反感。廖宗澤在此之前參加的第七混成旅兵變,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條件不成熟。但當時中共四川省委卻在「立三路線」影響下未能正確總結教訓,甚至錯誤地認定失敗主要是因為搞的是「將變」而不是「兵變」。因此,以後的兵變,便來了個「矯枉過正」,片面強調走「士兵路線」,強調「階級成分」,一概排斥軍官。

廣漢兵變前,中共川西行委決定,有關兵變的消息,均不通知原在部隊中擔任軍官職務的共產黨員,兵變成功後,這些黨員也同其他軍官一樣要遣送離隊。甚至第二混成旅陳離旅長不讓參加起義,這與鄺繼勳的蓬溪起義有著相當的區別,旅長不參與,就有一批屬下軍官不參與,根據資料來看,幾乎團長、營長都未參加,說是兩個團兵力,是下屬的20個連隊起義,問題來了:如何對付和處理這批軍官們?事變後陳離與一批軍官回到黃隱的司令部,被處罰後重新使用。說明起義軍施用了一計,逼迫這些軍官配合行動。如何避開這批軍官們,直接指揮與調動連隊的統一行動?如何協調各連隊之間的互相配合行動?如何落實與指揮統一時間,攻擊與解除各執勤關卡的守軍武裝?等等,等等……

於是,兵變爆發後,要兵不要官,司令部各處都無人負責,原編制被打亂,導致部隊一片混亂,給養無專人負責,造成一些士兵吃不上飯。招募的數百新兵也因無人負責管理而散去。因領導機關陷於混亂,甚至連應開的市民大會也沒有開成。而且,因軍官黨員被排斥在外,原中共地下軍支組織也被打亂,起義部隊中一時竟出現了沒有黨組織的狀況。

由於這樣的混亂,士兵們便抱怨中共組織派來擔負軍事總責的人太差,紛紛要求讓原參謀長劉的軍擔任總指揮。這時,前委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被迫宣布任命劉的軍為紅軍總指揮。宣布之後,又擔心出現軍事獨裁,感覺危險。

劉的軍,又名劉的均、劉仁傑,由原中共川西特委領導人張秀熟介紹加入中共,在第二混成旅任上校參謀,是該部隊地下軍支中的骨幹分子,嚴格說來是廖宗澤川西兵運工作的下屬。《文強傳》說:「劉的軍因年齡稍長,廖宗澤、文強等中共軍事幹部都稱他為『劉大哥』。他在士兵中頗有威信,本應作為兵變領導成員,但因是軍官,卻被排斥在外,按原決定還應遣送離隊。只是在兵變發生後,他主動要求參加紅軍,前委考慮到軍事幹部缺乏,才被迫同意他留下來工作。」

同時,另一位原在部隊擔任排長的共產黨員,也因是軍官,被排斥於兵變之外,但在兵變信號發出後,他主動參加行動,領導革命士兵控制了該營,前委也只得任命他為大隊長,而這位大隊長又在前委向豪紳催繳贖金時,為一個豪紳說情,與前委成員發生了沖突。

這些事使得前委負責人認為,部隊有「反革命復辟」的危險,便在兵變已經面臨失敗,部隊正在前方血戰之時,商量起在部隊中「肅反」的問題來,並將總指揮劉的軍和那個大隊長都列入了肅反處決名單──這時劉的軍正按前委要求在前方指揮作戰。

廖宗澤沒有參加這次前委會議,因他也在前線指揮作戰。事後他才得知此事,大為震驚。好在當時未能攻下綿竹縣城,因此原定在攻下縣城後執行的「肅反」計劃也就成了一紙空文。以後兵變失敗,劉的軍率殘部接受了另一軍閥部隊收編,自然更被認定是「反革命」了。

成都的鄧錫侯獲知廣漢兵變,急令所屬第一、六、八混成旅,楊秀春、黃隱、陳鼎勳等部向綿竹追擊,田頌堯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亦派出兩團向綿竹、什邡、德陽方向截擊起義軍。28軍有了29軍的支援後,以一個師的兵力,在德陽、什郁、綿竹等縣民團的配合下,鄧錫侯集聚了數萬軍隊,數倍於起義的部隊開始了全面圍剿反撲。

起義中的「左」傾錯誤,違反軍事常識的做法,加上起義軍骨幹力量單薄,組織內部內訌,領導層首先人心渙散,加之劉的軍步入了革命的對立面,嚴重挫傷了廖宗澤的革命意志,使他產生了強烈的悲觀情緒,革命信念開始動搖,致使起義又告失敗。失去靈魂,失去理性,失去智慧的一次軍事行動,必然以敗績告終。

擺在廖宗澤的面前,是困惑?是納悶?是失望?怪不得林彪在同一時間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81、歷史屏蔽了老革命廖宗澤

首先,廣漢起義客觀上強調了「士兵委員會」。

記述廣漢起義的領導人,突出了「士兵委員會」這批人:曹荻秋、李司克、易心谷、劉連波等人。筆者相信也不是隨意拿這些「童子軍」來濫竽充數的。有兩個原因:

一、代表民眾力量參與籌備。前面我們說了,參加起義的部隊和武裝有:國民革命軍第28路軍第2混成旅、平民革命軍第9軍、什邡與綿竹的農民武裝、中共廣漢特支、廣漢中學支部、城區小教支部、城區棉紡工人支部、城區平民店員支部、城郊農民支部、黃家鋪農民支部、連山農民與小學支部,共1萬餘人。曹荻秋、李司克是代表中共廣漢特支、廣漢中學支部、城區小教支部,是這些組織的領導人,參與廣漢起義籌備工作。易心谷、劉連波是代表城區棉紡工人支部、城區平民店員支部、城郊農民支部等,作為這些組織的領導參與了廣漢起義籌備工作。所以他們也是廣漢起義的領導,應該有它的道理。

二、「立三路線」強調的「士兵委員會」。在起義中,出現直接矛盾與困境的是「要兵不要官」。在起義中,片面地強調階級成分,排斥軍官。而起義部隊中絕大多數的軍官都出身於非工農家庭,都遭遇起義指揮部的排斥,甚至連許多在革命處於低潮時冒著殺頭的危險加入共產黨的軍官也一律被排斥在外。所以,當時在國民黨軍隊中發動的起義被稱為兵士暴動和兵變。連黨的各級軍委也統統更名為「兵委」。中共黨史也記述了當時那段荒謬歷史。

廖宗澤從順瀘起義開始,擔任楊闇公、劉伯承的助手,到蓬溪起義時任職幕後的兵委書記、師黨代表,直到成為廣漢起義真正的領軍人物,中共故意掩埋了這段歷史。原因是:廖宗澤在廣漢起義後,對中共的革命產生了悲觀和失望情緒,再則,蔣介石以黃埔軍校校長名義,召喚軍校子弟兵歸隊,為國效力。此是後話,我們將在下一章陳述。屏蔽,自然是因為廖宗澤已成了革命的敵人,而且淪為了戰犯。

在中共黨史中,廖宗澤也算是一位老革命了。先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參加了瀘順起義(1926年),任劉伯承的警衛營營長,後轉任司令部參謀。而稍後的南昌起義(1927年)林彪任連長,粟裕任班長、後升任林彪的指導員。

1930年5月至11月,爆發了蔣介石中央軍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的湘粵桂戰爭和中原大戰,李立三見勢認為中國革命最後時刻已將來臨,急急調動了共產黨軍隊六路大軍舉行全國起義,「立三路線」的全國總暴動,意欲出山「摘桃子」,至少抱個「大金娃娃」,這是中共紅軍初創時期首次全國範圍的大行動。參加暴動的中共各路領軍人物都成為1955年軍銜評比時的中共開國元帥、大將。比如:彭德懷元帥、朱德元帥、賀龍元帥、張雲逸大將。而同一時期的,羅瑞卿任朱毛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兼四軍隨營學校政治委員,在55年授銜時授予大將軍銜。王樹聲,任鄺繼勛、徐向前的紅四軍第10師第30團團長(1931年初),在55年授銜時也授予大將軍銜。1929年6月,廖宗澤在第七混成旅鄺繼勳兵變時,被任命為紅軍第一路第二師黨代表(師級)。1930年10月廣漢起義成功,中共紅軍第26軍第一路軍成立,全軍共計1萬餘人,廖宗澤擔任紅軍政委(軍級),若按照中共1955年授銜標準,可能至少是大將軍銜了。而周逸群1931年5月陣亡,許繼慎1931年11月「大肅反」中,被張國燾等審判後處決。

參加暴動的中共各路領軍人物在1955年軍銜評比時都成為中共開國元帥、大將。比如(左起):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賀龍元帥、張雲逸大將。

在中華民國政府陸海空軍官佐履歷表中記述:廖宗澤於1930年10月離開全川江防軍總司令部。這也是網絡上指責廖宗澤為叛徒的開始,發生了什麽狀況?因何而改變了人生道路?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且聽下回分解!


[1]、陳離:字顯焯,號靜珊(1892年—1977年),四川安嶽人。1915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堂,1925年升任鄧錫侯部旅長,率4個團駐防廣漢、新都兩縣。1930年10月,部隊發生兵變,受到處分。1934年與中共恢復關系,紅軍長征時,幫助蕭克率領的紅軍順利通過川境。1937年任127師師長,跟隨鄧錫侯出川抗日。1949年開始做川軍策反工作。中共建政後,歷任湖北省副省長、中央農林部副部長等職。

[2]、徐昭駿,廣漢起義後,估計也是被蔣介石校長召喚歸隊,在軍統任職,後戴笠逮捕他,是否對其正式身份有懷疑?無資料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