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領導人曹荻秋的疑問
現存的中共「廣漢起義」記載中,曹荻秋是為首的領導人,我不敢相信這一說法,為什麽呢?翻開曹荻秋的歷史簡歷,答案自然是一目了然。
曹荻秋生於1909年,是南津驛古鎮一戶醬園(制作與零售醬、醬油、醬菜等)作坊的後代。南津驛也算是古鎮,說是古成渝大道五大驛站之一。它與廖宗澤的故居石板攤,約相距一百餘公里,廣義來說也算是同鄉了。1924年,曹荻秋進入資中中學。1926年-1930年,他就讀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一邊讀書,一邊革命,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9年9月,他加入中共,不久即擔任成華縣中心區委宣傳部長(相當於中共最基層的黨支部)、川西特委宣傳幹事等職務。1930年,他被派往廣漢任中共特委書記,同年任中共溫江縣工委書記。1930年10月,曹參加領導廣漢起義,宣布廣漢蘇維埃政府成立,並代理主席,兼任第二縱隊政治委員。
彼時,曹荻秋年僅21歲,從簡歷知悉,是才走出校門畢業生,根據廣漢起義的描述,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一路軍成立,全軍共計1萬餘人,其實力與當時的朱毛紅一軍團、賀龍、周逸群的紅二軍團相當。而剛走出校門的毛頭小子,便成為廣漢起義千軍萬馬的主要領導人,如何令人信服?俗語道:吹牛不打草稿,這就是個典型例子。
作為具有相當規模的軍事行動,領導人必須具備基本素養、能力與知識。什麽是軍事指揮官的素養與能力呢?用現代語言簡單表述:作為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員有很多必修科目,如軍事戰略學,作戰指揮學,地形學,思想學,及專業的戰術指揮知識等。作為戰場軍事指揮員,任何一個決策都是關係到戰爭的勝負,成千上萬的性命。戰場上,每一個問題和每一條原則,都像錢幣一樣串起來,有它的正反面,由指揮官審視因果利害,靈活運用。
按理說,曹荻秋作為廣漢起義主要領導人,同時期在四川從事兵運工作的文強應該知曉,但《文強傳》中只提及了廣漢起義的廖宗澤、羅世文、劉的軍等,為什麽只字未提及曹荻秋呢?
其實,中共建政後黨中央,及毛澤東,也沒有承認曹荻秋的這段歷史,且不說同時代「立三路線」下的幾支部隊領導朱德、彭德懷、賀龍了,僅舉其時的張雲逸、滕代遠等,不是大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而曹荻秋在中共建政後,只是擔任四川省下轄重慶市副市長,後升任市長,1955年升任上海市副市長。
自古道:良將用兵,能用其所長。而曹荻秋這麽年輕,剛走出校門,僅憑一年黨齡,學生領袖經歷,何為其長?如何用兵?安能匆匆上陣指揮千軍萬馬?這樣的歷史記載,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76、解讀起義的領導團隊
廣漢起義領導人除了曹荻秋外,還有李司克、易心谷、劉連波、羅世文領導。
第二位領導人李司克,出生於1911年,1925年進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學求學。1927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秋,李進入成都外語專科校(後並入四川大學)。1930年8月,中共川西特委軍委作出了積極準備廣漢起義的決定,派出一批黨團骨幹打入廣漢駐軍陳離旅,李司克應該也在其中。10月25日午夜起義前夕,李司克積極參加撰寫起義標語、傳單,起義當天晚上,李司克領導一個行動小組,負責控制縣城電燈公司,在起義時刻開、關電燈。同時,李參與廣漢縣中學鐘樓鳴鐘和縣政府門前放火為起義信號,全城內外統一行動。11月初,李司克不幸被金堂縣政府緝捕,以「共匪煽動我軍叛變」的罪名判處死刑,年僅19歲。
根據這些描述,參加起義的李司克僅僅是寫標語、傳單,關、開城市燈閘等。起義最終遭遇鎮壓,需要真刀真槍搏殺的,恐怕他都難以應付,又豈能領導起義軍隊的戰鬥?
第三位是易心谷(1901-1932),原名心固,四川富順縣屏西鄉(今屏峰鄉)大石姆人,廣漢起義者之一。1920年春,易心谷考入駐防永川的陳國棟師軍官教導團,後任瀘州駐軍第四混成旅旅長袁品文部連長。易曾率部隨第二團進攻忠山,迫使軍閥賴心輝駐在忠山上的直屬炮兵營投降。1930年秋,中共川西行動委員會按照中共四川省指示,決定組織發動駐廣漢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軍第二混成旅的武裝起義,易心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七二師馬智毓師中校團附(團部的附屬人員),駐灌縣,他也受命擔負這次起義的準備工作。易提前赴成都,以遊草堂寺為掩護,為遊擊訓練班的學員講課傳授遊擊戰術和其他軍事知識。他還同劉達等,分別會見了廣漢駐軍內的部分黨員士兵骨幹,了解了部隊的情況。10月20日,在薛彥夫的住處召開到廣漢前的預備會議,易心谷、雷潤侯、薛彥夫等人參加。會議決定各人化裝先後於23日前到達廣漢北街宏發旅店,住下待命,易心谷為小組聯絡人。
百度百科的「易心谷」條幅,主要記述1931年後,易心谷受黨的委派在重慶從事兵運工作。下半年,他又被派往下川東擔任軍委工作。軍委撤銷後,他擔任開江特委軍支書記,以後又擔任開江特支書記。其時廖宗澤任四川省委軍委書記,廣漢起義後的兵運工作,也證明了易心谷是廖宗澤屬下。
第四位是劉連波(1908年—1987年),1929年7月,劉連波畢業於四川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在劉文輝的川軍第24軍辦事處當辦事員,1930年上半年,川西黨、團特委成立,劉任共青團川西特委組織部長,廣漢起義時他22歲,還只是共青團川西特委組織部長。廣漢起義失敗後劉脫黨,1938年恢復黨組織關係。1949年,劉連波負責遊說劉文輝24軍起義(也有一種說法劉文輝的起義,背後的功臣是王少春),及聯絡鄧錫侯、潘文華采取聯合行動。中共建政後,劉曾任中共西南局統戰部工商處長,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等職。顯然劉連波的功績並不在廣漢起義中,因為他當時只是共青團特委組織部長,用今天的語言表述,就是共青團基層組織的小幹部,何以領導上萬人的軍隊?顯然是1949年劉策反立功後,中共在黨史記載上後續追認了廣漢起義領導人的虛名,追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十六軍第1路政治委員。取代了廖宗澤總政委的位子。
第五位是羅世文(1904-1946),四川威遠人。1925年,羅世文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是早期楊闇公團隊成員之一。1930年,中共四川省委屢遭破壞,主要負責人被捕被殺,中共中央決定重組四川省臨時省委,繼續堅持鬥爭。羅世文臨危受命,任新組建的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筆者推測,這是被中共黨史列為廣漢起義領導人的主要依據。事實是當年楊闇公出事後,中共將羅世文送往莫斯科學習。1928年10月羅世文回國,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工作。1929年6月29日,他同曠繼勳率部4000多人在蓬溪縣大石鄉牛角溝起義,自立為「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總指揮部」。有了這次失敗,羅世文對當時中央李立三的領導十分抵觸,他認為:中央不考慮全國各地具體情況是否條件允許,就指示各地舉行武裝暴動。特別是羅世文執行中央指示精神,參與和領導的四川江津、榮縣、威遠等軍事暴動,接二連三遭遇失敗。其實廣漢起義中,羅世文作為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並未留下任何作為的記載。筆者判斷:羅世文應該只是參與前期籌劃,或者說是指示一類,並未蒞臨廣漢縣指揮起義。
77、廣漢起義還提到的幾位領導人
薛彥夫(1908-2000),瀘州市納溪區安富鎮人,就讀川南師範學校,是中共革命家惲代英的學生。1925年冬,薛彥夫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6年加入中共。北伐時期,薛任總司令部機要科少尉科員,一度擔任蔣介石的機要祕書,專司為蔣接聽電話,傳達指令,填寫委任狀。南昌起義後,薛彥夫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擔任排長,團長是葉劍英。起義失敗後,教導團撤到海陸豐地區,改編為紅四師,曾任紅軍連長、營長、代理團長。1929年,薛彥夫回重慶,利用瀘州老家親戚,二十一軍劉湘的參謀長郭昌明(文欽)的關係,打入二十一軍教導師任少校參謀。並參加川西特委組織領導的廣漢暴動。薛彥夫擔任起義總指揮部副官長,後兼任縱隊司令。起義失敗後與黨組織失聯,只好返回重慶到二十一軍教導師銷假上班。
羅南輝(1908-1936),成都西郊人。1926年,羅進入川軍江防軍第28軍第7混成旅當兵,1927年,羅在該部駐地彭縣秘密加入中共。他在軍隊中從事兵運工作,團結下層士兵,秘密組織「士兵聯合會」,與反動軍官進行鬥爭。1929年6月,羅參加了第7混成旅代旅長鄺繼勳率全旅官兵於四川遂寧、蓬溪交界的大石橋舉行的起義,任起義軍營長。失敗後,他被廖宗澤派往川軍江防軍第28軍第2混成旅繼續從事兵運工作。1930年10月,該旅是廣漢起義主力軍,羅南輝任起義部隊警備大隊長,失敗後轉任中共川東特委軍委書記。1932年,他被派往川軍第29軍從事兵運工作。1933年春,當川軍向川陜革命根據地進攻時,他率1個連的士兵在前線倒戈起義,參加了紅四方面軍。1933年10月,羅任新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33軍副軍長,率部參加了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擔任前線指揮,取得紅33軍成立後的首戰勝利。1935年5月參加長征,不久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羅南輝升任紅33軍軍長。1936年10月23日,羅在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為華家嶺支脈)遭敵機轟炸犧牲,年僅28歲。
廖恩波(1901-1935),四川內江白馬鎮人。「五四」運動後,廖恩波與同學組織起「日貨檢查隊」,宣傳和抵制日貨。1926年初,廖在吳玉章介紹下加入中共,同年從工業專科學校畢業後,被派往川南自流井,任中共自流井特別支部組織委員,不久擔任特支書記。1929年2月,廖恩波任中共川西特委組織部部長。1930年8月成立中共川西行動委員會,他仍任組織部部長。10月,他與曹荻秋、劉連波等組成中共廣漢起義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發動了廣漢兵變,不久失敗。1931年夏,廖轉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部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廖奉命留在江西堅持鬥爭,任贛南軍區政治部秘書。1935年3月在國民黨第一軍的圍擊下,廖恩波、劉伯堅和另外三個幹部被俘,不久被殺害,廖恩波時年僅34歲。
徐昭俊,這人的信息在百度百科廣漢起義條目中只出現一次,舉事成功後,「起義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十六軍第1路。曹荻秋任政府主席,徐昭駿任司令員……」筆者在沈醉的《軍統內幕》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軍統在「抗戰前上海區的基層組織是幾個情報組。我從一九三三年接徐昭駿任組長,最初叫第二組。」書中沈醉自吹自己精明,有一節「巧計送捕徐昭俊」,顯示自己的能耐和精明。「一次,戴笠指示余樂醒:逮捕疑有越軌行為的復興社特務徐昭俊,密送南京。徐昭俊是上海區情報組組長,此人身高力大,腿腳敏捷,武功很好,槍法也準,要逮捕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接到任務的余樂醒有些緊張,沈醉卻滿不在乎地攬下任務。他獻計讓余樂醒反其道而行之,假借說是沈醉犯了大錯,戴笠要逮捕沈醉,要徐昭俊把沈醉押送到南京接受調查。不知內情的徐昭俊押送著沈醉去了南京,一下火車,自己卻被特務們五花大綁了起來。」
雷潤侯,與徐昭駿相差無幾的,既是重要領導人之一,但又是被歷史忽略的人物,擔任起義軍第二十六軍第1路的參謀長。
根據記載,10月20日起,廖宗澤在薛彥夫的住處召開到廣漢前的預備會議,易心谷、雷潤侯、薛彥夫等人參加。顯然雷潤侯也是廖宗澤的助手之一。
綜合這些資料,告訴我們這樣的結論:
1、這些起義領導人中,大部分未接觸過軍事,未跨入軍營大門,完全沒有軍事常識,比如:曹荻秋、李司克、劉連波、羅世文、廖恩波。特別是曹荻秋、李司克、劉連波還是20歲上下的娃娃們。
2、是真正軍人的有易心谷、薛彥夫、羅南輝,除了易心谷年長些,並在軍營裏積累了經驗與資歷,而薛彥夫、羅南輝,都比較年輕,其時均22歲,薛彥夫在廣漢起義時擔任起義總指揮部副官長,羅南輝直接在中共川西特委兼兵委書記廖宗澤領導下,廣漢起義時任起義部隊警備大隊長。易心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七二師中校團附,駐灌縣,他受命前往廣漢參加起義,擔任廖宗澤的聯絡人。
1927年的南昌起義,起義軍所屬部隊為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第20軍(轄第1、第2師),第9軍。也就是說所有起義部隊是三個軍八個師組成,全軍只有2萬餘人,也就是說每個師還不足2500人。按照今天各國的軍隊體制,一支萬人的軍隊,只能是滿員的師級基本編制。按照現今從軍校畢業,從少尉幹起,一路晉升至師長(大校),一路順風順水至少也需要20多年。 查了中共黨史資料,廣漢起義是中共歷史上,也是四川省當年中共最大最具規模的軍事行動,為什麽沒有中共四川省委參加?曹荻秋、李司克等並不是省委領導,這些說法是不是近乎失真?失去邏輯?異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