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韓國與川普總統會面的幾天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闡述了中國下一階段的戰略方向:在與美國及西方的長期競爭中,要把重點放在確保中國在先進制造和科技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這一規劃清楚地表明,北京意在進一步加強工業和技術實力,即便中國的貿易夥伴正擔憂,中國不斷擴張的出口正在削弱他們自身的產業競爭力。
根據週二發布的公告,習近平上週在向由數百名高層官員組成的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必須「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川普則試圖通過施加嚴厲關稅,迫使汽車、電子產品等製造商從中國轉移到美國。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其他工業化經濟體也擔心中國不斷增長的出口正在擠壓本國企業的生存空間。許多經濟學家也敦促中國加大社會安全網建設投入,以增強民眾消費信心。
但涵蓋2026至2030年的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綱要顯示,面對嚴峻的國際競爭,習近平構建國家實力的願景仍然聚焦於製造業和創新,他相信這將為中國人民帶來更大繁榮。該規劃的摘要中寫道:「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這份規劃已在此次會議上獲得官員們的一致通過。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升,」摘要裡寫道,這些措辭在中國政治語境中通常指向西方的主導地位。此類五年規劃是中國領導人的重要治理工具,可用於設定政策優先方向,並將資金引導至相關領域。
規劃表示,中國將採取「超常規措施」,在半導體、高端裝備和先進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文件並未說明「超常規措施」具體指什麼,但蘭德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中國經濟的傑拉爾德·迪皮波表示,這些措辭傳達出中國領導人戰略布局背後的緊迫感。「在政策層面,『超常規措施』意味著要跳出常規的行政程序和市場運作,強行在『卡脖子』技術上取得突破。」迪皮波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反映了在當前激烈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北京所採取的一種動員式思維模式。」
習近平定於週四與川普舉行會談,重點討論如何緩和雙方的貿易緊張關係,包括美國的關稅以及中國對稀土的全面出口管制。稀土廣泛用於眾多先進技術、商業和軍事領域。習近平和川普可能會就貿易爭端達成休戰協議,其中包括美國回撤關稅,以及中國暫緩執行最新的出口管制。
但這份規劃表明,北京將繼續推進利用出口管制來維護其經濟與安全利益。文件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將「完善出口管制和安全審查機制」。在國家安全目標的章節中還提到,中國將「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儲備」。這份規劃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內需,要求實現家庭支出「明顯提高」,以及「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
但迪皮波指出,中國擴大消費的戰略與一些西方經濟學家所主張的方法不同。後者主張優先增加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支出,從而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與信心。他表示,在中國領導人看來,國內消費之所以難以提振,並不是因為人們手裡沒有錢可花,而是因為「服務供給的質量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思路與他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最高目標相一致,」迪皮波說。「對於北京來說,強勁的消費是通過提升經濟生產端來實現的結果。」
轉載自《紐約時報》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首席中國記者,自台北報導中國和台灣問題,重點關注政治、社會變革以及安全和軍事問題。
Original:https://www.nytimes.com/2025/10/29/world/asia/trump-xi-china-industrial-pla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