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年的努力和俗稱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生效,香港快要追上中國內地打壓「六四事件」悼念的效果,包括市民只可隱密地丶個體化地作擦邊球式悼念;被視為敏感的字眼和動作,一經展示,若不遮蔽,人便會被警方帶走;不同的是,香港會有外國領事到過往逾三十年舉辦合法燭光悼念晚會的維園走一走,而港人亦毋須警方批准才可以拜祭六四中的死難家屬。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但更實在的是,今(4日)天是23條立法後的第一個六四紀念日,警方日前藉條例中的煽動罪拘捕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內丶透過臉書懷緬悼念活動的八名人士,造成寒蟬效應,加上特首李家超早上「提醒」港人警惕「個別日子」會被人騎劫「搞事」,下午以至晚上到維園所在的銅鑼灣區的人流有所減少,而縮減更多的,是以不同低調方式悼念的市民。
學生被保安用傘遮掩並擡走
據記者現場所見,警方早在銅鑼灣區和維園嚴密布防,單是在過往街站林立的東角道彎位,便駐有超過三十名警務人員,整條約50米的街道計算,警方派駐人數有近六十人,大有警察比遊客多的勢態。另根據一些網民在六四新聞報道下的留言所說,新界北丶沙田和九龍區的觀塘等地,警員人數亦明顯增加。
但在傍晚前,警方於東角道一帶「只是」帶走一名手持上書「念89」丶「悼64」紙牌默站的長者,以及手持鮮花丶去年亦有被警方帶走紀錄的社運人士「王婆婆」(原名王鳳瑤),人數明顯較去年少七丶八成。
另外,在維園內,姓沈的23歲學生則因不願交出在封底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由丶平等丶公正丶法治丶富強」的黨二十大會議報告而與租用維園作市集嘉年華的保安人員發生齟齬。據了解,保安認為該書封底字樣屬政治性標語,要求身穿巴西革命家哲古華拉頭像的沈男交出書籍,但沈男以該書屬私人財產而拒絕。保安其後召警協助,期間有人以大陸公安曾用手法,以數把雨傘遮掩事主及他們對他採取的行動,包括抱起他走向警方營帳。不過,警方其後帶沈男上警車時,並未有遮掩。
其實沈男在抵達維園時亦曾被警方查問,了解他所帶物品後便將他放行。據了解,他攜來書本在親京書店購買,自言「現在的時勢,追尋理想也需要些技巧」。但他的技巧通過警方測虐,但過不了「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的保安。
市集嘉年華自港府反對前支聯會在維園舉行集會後,於去年起在同一地點丶六四期間舉辦市集嘉年華,被指是期望藉此洗去「維園六四」的記憶,主辦單位予以否認。
不完全數據:至少十人被帶走 四名領事到場走走
及至晚上,警方帶走市民的次數大幅增加,包括一對在維園草坪燃點燭光的男女丶一名身穿寫有「8 9 6 4」數字的黑色上衣女子及其男性友人,以及一名手持有關國安法書籍並大喊「支持國安法」的女子亦被警員聲稱擾亂公眾秩序,爭持間,女子的朋友與警員發生推撞而被指「襲警」而遭帶走。綜合現場所見和網媒直播所顯示,至少有十人被警方帶走,而曾表示會在晚上公布相關數字的警方,至5日凌晨仍未有公布,而去年則有23人被警方帶走。
另一些沒有明顯敏感度的物品,若當事人願意與警方合作,放棄自由,警方多數會放行,例如一名在維園附近閱讀「5月35日」劇本集的女子願意包好書本後離開,便沒被帶走;一名應警方以涉嫌煽動為由而要求他關掉手機燈丶但拒絕離開維園入口的灰衣男,被警方查問數分鐘後放行。
至於在維園默站丶散步者,一般都可如願,但所帶物品亦發生了變化,例如黎先生過往會攜同由64名香港記者撰寫的《人民不會忘記》到維園繞場散步,今年有感六四變得敏感而改帶鄧小平書集到場。
至於好像德國丶荷蘭駐港總領事及歐盟駐港澳辦事處署理主任等三人只是赤手空拳地到維園走一走,更是不會有警員上前查問。三人約在距離平常悼念晚會開始時間之前約半小時抵達維園,散步期間沒有回答記者提問。他們今年已是第二次到場走走。另據《明報》報道,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晚上8時許亦獨自進入維園。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