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西藏自由抗暴日國際紀念會議的發言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聚會在這裡紀念66年前圖博特民眾為追求自由、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擺脫中共的專制統治而進行的這場偉大的運動,感觸很多,遠望當歸。
我想在這里談談對圖博特高原生態環境破壞極大的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
達賴喇嘛尊者在為筆者的《亞洲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一書的賜序中指出了亞洲水塔對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重要性:“西藏高原被喻為世界屋脊,由於被無數巍峨的冰峰雪山所環繞,因此又被稱為雪域西藏。有個華人學者曾說西藏高原是中國的水塔。與南、北極一樣,西藏生態對地球的影響甚鉅,因而也被稱為「第三極」。發源於西藏的河流,包括西部的四大河流和東部的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流域範圍涵蓋中國、印度及東南亞,是幾十億人類或其他生命賴以生存的依托。 ”因此圖博特高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生態環境安全屏障,生態保護地位特殊。
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是因為2024年12月25日新華社再次發布消息說,“近日,中國政府核准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中的一項內容。中國依然是一個實施經濟計劃的國家,指導經濟發展靠五年計劃。早在2020年10月下旬舉行的中共19屆5中全會上就已經批准了十四五規劃。2021年3月11日在全國人大會上走一個按讚成鍵的形式,正式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0年11月7日,當時的西藏自治區主席、現在已經被黨紀審查的齊紮拉來到林芝市米林、和墨脫縣察看了工程選址。2021年7月21日正當鄭州發生大洪水時習近平坐飛機去了西藏林芝地區 ,考察了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一個可能的壩址,完成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程序。
建設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的目的是什麽?
首先不是西藏自治區缺電,西藏自治區現在是一個電力輸出的省區;
其次不是中國缺電,中國發電裝機能力過剩,包括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發電。
那麽到底為了什麽?是為了保住中國在世界水力發電行業世界第一的地位。中國的三峽工程與巴西、烏拉圭的伊泰普工程為爭奪世界第一鬥了幾十年,最後三峽工程以32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戰勝了20台同樣規模發電機組的伊泰普工程,拿下世界第一的皇冠。1997年江澤民在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大會上十分自豪地宣布了這一世界紀錄。到了2010年非洲剛果(金)計劃建造一座發電裝機容量是三峽工程的兩倍,即440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是三峽工程的三倍的大英加水電站,這個世界紀錄要落入他人之手。所以有中國媒體說,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擔任著三峽工程的繼任者的重任,世界第一繼任者的重任。
目前關於這個工程的報道和評論很多,但是關於工程的具體經濟技術數據很少,甚至可以說是零。目前流傳最多的是報道是:
發電裝機容量是三峽工程的三倍,即6000萬千瓦至7000萬千瓦;
平均年發電量是三峽工程的三倍,即3000億千瓦時;
總投資是三峽工程的四倍,即1萬億元人民幣以上,所有信息都和世界第一有關。
至於工程具體的經濟技術信息,是一張白紙。比如工程采用什麽形式發電?是采用一級大壩和鋼管隧道截流的形式,還是兩級大壩?還是采用傳統的沿河建造五級或者更多級的大壩?不知道。無論采用哪種工程形式,對雅魯藏布江、對喜馬拉雅山大拐彎處的生態環境都將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如果采取截流形式,這是最早的方案,壩址建造在米林的派鎮,之前的設想是一級高壩。但是這樣會淹沒林芝市。2006年提出了改進過的兩級大壩的方案,派鎮的大壩低一些,以不淹沒林芝市為標準,在派鎮的上遊、在林芝機場上遊的地方再建一座大壩,大壩高一些。在派鎮建鋼管隧道,直接通往墨脫的西讓曲或者朋背鄉,河水不走200多公里的河道,而是經過34多公里隧道到墨脫,利用落差2300米,獲得發電的最大效益。
請大家這里停幾秒鐘設想一下,如果雅魯藏布江的水流在派鎮處被100%截流,後果是什麽?雅魯藏布江在喜馬拉雅山大拐彎處的部分河道將沒有一絲水流,雅魯藏布江下遊河道的水生系統將會部分乃至全部死亡,生態環境遭受極大摧殘。有人會說,那麽只截流部分水流。比如截流50%,直接的後果就是不能保住世界第一的皇冠。
還有就是泥沙問題,,雖然說雅魯藏布江水流中的泥沙含量在中國的河流中算是比較少的,但是平均年含沙量0.284~0.737公斤/立方米,還是相當可觀的,最近幾年泥沙含量呈現增加的趨勢。怎麽處理水流中的泥沙?讓它淤積在水庫中是不行的。水庫的使用年限會很短。如果采用黃河三門峽工程或者長江三峽工程的所謂蓄清排渾措施,就必須有一部分水只能用於排沙,不能用於發電,這樣世界第一還是不保。如果讓泥沙隨著水流從鋼管隧道飛流直下2300多米下去,則鋼管隧道不保,發電機不保。
如果采用傳統的方式,沿200多公里的雅魯藏布江河道設5座大壩(不是中國媒體說的500多公里,因為到中國地圖上的邊界帕昔卡有500多公里,但是到中國實際控制的邊界只有200多公里),這是我目前看到的另一個方案,那麽平均每一座大壩壩高在400米至500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壩高是中國雅礱江上的錦屏一級大壩高305米,正在修建的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高314米,還有規劃的伊朗的巴赫蒂亞里大壩高315米,規劃的塔吉克斯坦的羅貢大壩高335米。不說400米至500米高的大壩的技術難度和所要承受的地質風險,就說5座400米至500米高的大壩,將破壞喜馬拉雅山大拐彎處的生物多樣性。
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是一個違法工程。就國際法而言,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違反聯合國大會1997年5月21日通過的《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會1972年11月16日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及2003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會發布了《關於蓄意破壞文化遺產問題的宣言》。
《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規定了跨界河流(過去稱國際河流)利用的關鍵原則:
——公平合理的利用;
——不對鄰邦造成重大損害的義務;
——數據交換,計劃措施的事前通知。
同時也提供了解決爭端的方法和程序。
中國機構也提出了《關於國際水法五大基本原則》:
——國家主權原則;
——公平合理利用原則;
——不造成重大損害原則;
——國際合作原則;
——航行自由原則。
第一條也是最主要一條是國家主權。還有中國學者增加了先開發者利益得到優先保護原則。
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工程也違反了中國自己的法規,直接違反了2023年4月2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和1994年國務院頒布的《自然保護區條例》。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強調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地位,對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明確規定。
圖博特高原哪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那就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在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要建設的地方。
中國的科學家曾這樣讚美雅魯藏布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一座完整的天然博物館,被科學家稱為是物種起源、分化的中心、是氣候和環境演變的啟動區,是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基因庫,她集中了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生物物種,是我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最具有前景的地區,是拯救和繁育頻危物種的理想之地。大峽谷所顯露出的地質痕跡充分證實了大陸漂移學說和青藏高原隆起的歷史。
在這里集結的山系群峰、發育的冰川、深切的峽谷、濕潤的水汽、活躍的地貌、豐富的物種,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能共存的天然博物館,這里是自然科學的殿堂。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華麗、最誘人、最震撼人心的自然與人文名勝大峽谷的巖石來自地心,五彩繽紛,完整記錄了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漂移撞接的劃時代歷程,構建起了地球發育歷史的巖石柱狀圖,青藏高原的巖石圈在這里暴露無遺,人類在這里可以看到地球深部的狀態,那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境地。”雅魯藏布大峽谷,她是自然界巧奪天工的造物,是人類的瑰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不需要被喚醒,更不需要被改變模樣。雅魯藏布大峽谷絕不能被一個水電水利大工程所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