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聲發刊詞 Eng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隱私條款 Privacy Policy
  • 提供新聞 Authors contributions
  • 連絡我們 Contact us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 首頁
  • 關注熱點

    事實核查:川普联大演講中的不實言論

    聯合國2758號決議為何半個世紀之後再引爭議?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澳智庫最新報告: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遙遙領先美國

    歐洲開始向美國武器說「不」 德國近3兆軍購僅8%留給美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事實核查:川普联大演講中的不實言論

    聯合國2758號決議為何半個世紀之後再引爭議?

    澳智庫最新報告: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遙遙領先美國

    歐洲開始向美國武器說「不」 德國近3兆軍購僅8%留給美國

    習近平「全國統一大市場」背後的擔憂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在倫敦街頭募捐 —— 為劉曉波人權獎籌資

    聯合國九個人權組和專家函習近平 關注違人權、針對中港維權者的跨境打壓急增

    杜伊斯堡中國文化節變抗議現場:活摘器官幸存者揭露中共罪行

    張展再被判刑四年:以「虛假訊息損害國家形象」

    張展案今開審 母親由公安送往法院 多名維權人士審前被帶走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瑞典茉莉第十次自選題畫詩10首

    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十

    中國文藝界聯名給習近平寫信所釋出的政治風向標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香江寄語】痛悼傅國涌先生

    今世傳奇半零落,雲霞滿紙寫《故交》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We Are Watching a Scientific Superpower Destroy Itself

    上一個 下一個
  • 首頁
  • 關注熱點

    事實核查:川普联大演講中的不實言論

    聯合國2758號決議為何半個世紀之後再引爭議?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澳智庫最新報告: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遙遙領先美國

    歐洲開始向美國武器說「不」 德國近3兆軍購僅8%留給美國

    上一個 下一個
  • 政經論壇

    事實核查:川普联大演講中的不實言論

    聯合國2758號決議為何半個世紀之後再引爭議?

    澳智庫最新報告: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遙遙領先美國

    歐洲開始向美國武器說「不」 德國近3兆軍購僅8%留給美國

    習近平「全國統一大市場」背後的擔憂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權觀察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在倫敦街頭募捐 —— 為劉曉波人權獎籌資

    聯合國九個人權組和專家函習近平 關注違人權、針對中港維權者的跨境打壓急增

    杜伊斯堡中國文化節變抗議現場:活摘器官幸存者揭露中共罪行

    張展再被判刑四年:以「虛假訊息損害國家形象」

    張展案今開審 母親由公安送往法院 多名維權人士審前被帶走

    上一個 下一個
  • 人文天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瑞典茉莉第十次自選題畫詩10首

    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十

    中國文藝界聯名給習近平寫信所釋出的政治風向標

    上一個 下一個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三:對啟蒙觀念的警覺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田牧筆談】:又見巴黎——與智者相聚散記

    上一個 下一個
  • 文學世界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自由即奴役,父權是好的權力:《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序

    發動戰爭者反成美國貴客 普京已經贏了?

    【香江寄語】痛悼傅國涌先生

    今世傳奇半零落,雲霞滿紙寫《故交》

    上一個 下一個
  • 視頻薈萃

    CHINA UND WIR · Ein riskantes Spiel

    為信仰與理想奮鬥一生——劉曉波逝世 8 周年紀念會

    台灣,怎麽了?

    看九州:關注中國的婦女權利

    達賴喇嘛和屠圖宗師——《喜悅》紀錄片帶給人類什麼?

    上一個 下一個
  • 專文
    • 田牧新著
    • 淇園漫步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胡平論政
    • 香江寄語
    • 北京觀察
    • 比爾曼自傳
    • 潤南文苑
    • 雪山下的火焰
    • 嚴家祺新著
    • 嚴家祺新著
    • 老魏論天下
    • 六四專欄
  • 古典音樂

    精選舒伯特鋼琴古典音樂Ⅱ

    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地古典音樂精選

    孟德爾松古典音樂

    布拉姆斯古典音樂精選

    上一個 下一個
  • English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川普起訴《紐約時報》誹謗,時報:打壓獨立報導Trump Su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 Articles Questioning His Success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We Are Watching a Scientific Superpower Destroy Itself

    上一個 下一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English

道義巨人劉曉波和潘霍華——紀念劉曉波逝世8週年

廖天琪Tienchi Martin-Liao文 /廖天琪Tienchi Martin-Liao
2025-07-17
在 English, 人文天下, 淇園漫步
道義巨人劉曉波和潘霍華——紀念劉曉波逝世8週年

道義巨人劉曉波和潘霍華——紀念劉曉波逝世8週年

转换简体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Line分享到 WeChat

「為了所有人都有自私的權利,必須有一個道義巨人無私地犧牲….歷史沒有必然, 一個殉難者的出現就會徹底改變一個民族的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品質。甘地是偶然,哈維爾是偶然,兩千年前那個生於馬槽的農家孩子更是偶然。」這是劉曉波2000年一月寫給廖亦武信中的句子,在這裡我想要添上迪特里希·潘霍華的名字。

推薦新聞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2025-09-26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2025-09-24

劉曉波用他清澈的語言,縝密的思維和真實的情感化解了毛澤東時代誇張虛偽的謊言和戾氣。他呼籲知識人「用真話顛覆謊言制度」。

同樣地,迪特里希·潘霍華用他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和語言激勵了三十年代的德國青年,他更以無比的道義力量和基督徒的信心參與抗暴法西斯的運動,最終死於納粹的絞架。

道義巨人劉曉波(右)和潘霍華

這兩位道義巨人曾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土壤,他們的成長過程、心歷路程也大異其趣,但是他們對真理和正義堅定的信念,賦予他們超於常人的勇氣,如同大衛面對歌利亞,以個人的血肉之軀面對國家機器的碾壓,肉身雖滅,但其精神卻永存。

曉波成長於一個謊言瀰漫、暴力仇恨充斥社會的中國,青年時代的他已經洞察了共產社會的弊端和傳統文化里的犬儒,80年代中期他獲得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他以尖銳的筆觸、狂放的姿態對傳統文化進行無情的批判,震撼了華夏文壇和文化界。曉波後來說:「為自己七十年代的淺薄和八十年代的狂傲而深感羞愧」。經過八九天安門屠殺的洗禮後,他3度進出於看守和勞教所,他的思想逐漸沉澱累積漸趨成熟。進入21世紀以後,他更以行動配合他的思想和寫作,參加了各種簽名呼籲運動,他的文字也更貼近社會底層,如關於「黑窰童奴」、「楊佳殺人」、「鄧玉嬌殺淫官」等,反映他對普通人生活困境的關懷同情,並進行深層的問題癥結的分析調查。對於專制政權,曉波從不吝於批評和揭露,這導致他第四度入獄,被判刑11年。在他的判決書上, 這位「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作者的文章如「多面的中共獨裁」、「獨裁崛起對世界民主的負面效應」、「中共的獨裁愛國主義」等被當作他的罪證。這樣一位獨立的知識分子自然不容於專制政權。

潘霍華亦成名於青年時代,他17歲中學畢業,21歲拿到博士學位,25歲完成教授論文,從此開始他作為基督徒的傳道授業解惑生涯。當納粹於1933崛起之時,他很快警覺到法西斯對滅絕猶太一族的極端殘酷理念和暴行,很快投身於教會中的抵制運動,創建認信教會(Bekennende Kirche/ Confessing Church ),即便在政權的高壓下亦不妥協。潘霍華著作很多,其中他的神學理論表現在《基督論》(Christologie)和《倫理學》( Ethik)中,提出了「基督是為他人而死」, 以及教會也擁有「自由的權利」這些理念。他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計畫曝光被捕而下獄,一年之後,就在戰爭結束之前的1945年4月他和幾位宗教的同仁一同被送上絞架,面對死亡,他甘之如飴,從容赴義。

如今世界各地,特別在德國,很多地方都有潘霍華的紀念碑和文史館,人們永遠記得在歷史的至暗時刻,有那麼一些勇敢的人,為了正義,為了人性尊嚴,無怨無悔地獻出生命。

曉波死後被當局燒成灰投入大海,在中國沒有他的墓碑, 沒有紀念他的史料館,但是他的詩歌、文章書籍翻譯成多種外文,流傳在世界各地,我們每年都在7月13日這天舉行紀念活動,當有一天中國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時,這一天將會被定為國家的紀念日,因為曉波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倫理和精神和一個「士人」的浩然正氣,它會永存於世。

Moral Giants Liu Xiaobo and Dietrich Bonhoeffer

—Commemorating the 8th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It seems ironic that in order to win the right of ordinary people to pursue self-interest, a society needs a moral giant to make a selfle sacrifice. History is not fated. The appearance of a single martyr can fundametally turn the spirit of a nation and strengthen its moral fiber. Gandhi was such a figure. So was Havel. So even more, was the humble boy born in a manger two thousand years ago.” This is a sentence from Liu Xiaobo’s letter to Liao Yiwu in January 2000. I would like to add Dietrich Bonhoeffer’s name here. 

Liu Xiaobo used his clear language, meticulous thinking and true emotions to dissolve the exaggerated and hypocritical lies and hostility of the Mao Zedong era. He called on intellectuals  „Using truth to undermine a system built on lies.”

Similarly, Dietrich Bonhoeffer inspired the German youth in the 1930s with his philosophical and theological thoughts and language. He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anti-fascist movement with unparalleled moral strength and Christian faith, and eventually died on the Nazi gallows.

These two moral giants lived in different times, cultures and regions. Their growth processes and mental journeys were also very different, but their firm belief in truth and justice gave them extraordinary courage, just like David facing Goliath, facing the crushing of the state machine with his personal flesh and blood. Although their flesh was destroyed, their spirit will live forever.

Xiaobo grew up in a China where lies, violence and hatred permeate society. In his youth, he had already seen through the shortcomings of communist society and the cynicis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mid-1980s, he obtained a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e ruthlessly criticized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a sharp pen and an unrestrained attitude, which shocked the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circles. Xiaobo later said: “I feel mortified at my shallowness in the 1970s and my bravado in the 1980s.” After the Tiananmen Massacre in 1989, he went in and out of detention centers and labor camps three times. His thoughts  settled and accumulated and gradually matured.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he took action to match his thoughts and writing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signature appeal campaigns, and his writings were closer to the bottom of society, such as “child slaves in black kilns”, “Yang Jia’s murder”, “Deng Yujiao’s murder of corrupt officials”, etc., reflecting his concern and sympathy for the plight of ordinary people, and conducting in-depth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root causes of the problems. Xiaobo never hesitated to criticize and expose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which led to his fourth imprisonment and 11 years in prison.

In his verdict, the articles like „Inciting subversion of state power” , “The many fac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ictatorship”, „How a rising dictatorship hurts democracy in the world”, and “The authoritarian patriotis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re used as evidence of his guilt. Such an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can naturally not be tolerated by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Bonhoeffer also became famous in his youth.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received his PhD at the age of 21, and completed his professorial thesis at the age of 25. From then on, he began his career as a Christian preacher and teacher. When the Nazis rose in 1933, he quickly became aware of the extremely cruel ideas and atrocities of the fascists to exterminate the Jewish people. He quickly joined the boycott movement in the church and founded the Confessing Church (Bekennende Kirche), and did not compromise even under the high pressure of the regime. Bonhoeffer has many works, among which his theological theories are reflected in „Christology „ and „Ethics“, proposing the concepts of “Christ died for others” and that the church also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His involvement in the assassination plan of Hitler was exposed and he was arrested and imprisoned. One year later, in April 1945, just shortly before the end of the war, he was sent to the gallows with several religious colleagues. Facing death, he was calm and peaceful. Today, there are many monuments and museums of Bonhoeffer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Germany. People will always remember that in the darkest moment of history, there were some brave people who sacrificed their lives for justice and human dignity without regrets.

After Xiaobo’s death, the authorities burned his body and dumped the ashes into the sea. There is no tombstone for him in China, and no historical museum to commemorate him, but his poems, articles and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 ​​and circulated around the world. We hold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every year on July 13. When China becomes a free country one day, this day will be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memorial day, because Xiaobo represents the ethics and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upright spirit of an „interlectual“, and it will live on forever.

標籤: 劉曉波廖天琪潘霍華
分享Tweet分享分享
上一篇文章

中國駐英大使館前紀念劉曉波逝世八周年

下一篇文章

劉曉波的話語和思想如同燈塔,指引我們所有人

廖天琪Tienchi Martin-Liao

廖天琪Tienchi Martin-Liao

相關文章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人文天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隱姓埋名的意大利作家如何改寫中國的出版業

2025-09-26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人文天下

「女權五姐妹」被捕十年 「被噤聲」後抵抗如何繼續?

2025-09-24
瑞典茉莉第十次自選題畫詩10首
人文天下

瑞典茉莉第十次自選題畫詩10首

2025-09-23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English

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Why China’s Leader Xi Is Willing to Yield on TikTok

2025-09-22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English

「雞毛秀」被停播背後:得罪川普的高昂代價The F.C.C. Threatened to Punish Kimmel ‘the Hard Way.’ ABC Made It Easy.

2025-09-19
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十
人文天下

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十

2025-09-18
下一篇文章
劉曉波的話語和思想如同燈塔,指引我們所有人

劉曉波的話語和思想如同燈塔,指引我們所有人

歐洲在中美之間的平衡術

歐洲在中美之間的平衡術

「大罷免」中 關於阻卻中共入侵的心理

「大罷免」中 關於阻卻中共入侵的心理

熱門文章

張展案今開審 母親由公安送往法院 多名維權人士審前被帶走

張展案今開審 母親由公安送往法院 多名維權人士審前被帶走

2025-09-19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川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Trump Is Copying China. That’s a Terrible Idea.

2025-09-16
捍衛言論自由:荷蘭華人在唐人街抗議中共滲透與其代理人

捍衛言論自由:荷蘭華人在唐人街抗議中共滲透與其代理人

2025-09-17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形象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形象

2025-08-28
川普「退群」製造聯合國權力真空,威權國家爭相填補Autocrats Move Quickly to Fill Void as Trump Retreats From U.N.

川普「退群」製造聯合國權力真空,威權國家爭相填補Autocrats Move Quickly to Fill Void as Trump Retreats From U.N.

2025-09-24
學者張峻豪談台灣大罷免投票:民眾肯定當前政黨制衡格局

學者張峻豪談台灣大罷免投票:民眾肯定當前政黨制衡格局

2025-08-27
房間里的大象?從太平洋島國論壇看中國日益擴大的地區影響力

房間里的大象?從太平洋島國論壇看中國日益擴大的地區影響力

2025-09-15
歐洲之聲

歐洲之聲網站根植於歐陸,創刊於庚子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數據化時代早已來臨,面對浩瀚的知識和信息海洋,太容易迷失方向。作為長年的媒體工作者,本網刊願為華語世界的讀者傳送平實可靠的資訊,也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有識之士及愛好文藝的友朋提供寫作發文的平台。祈望這裡成為志同道合者共同耕耘的園地。

分類

  • English
  • 人文天下
  • 人權觀察
  • 六四專欄
  • 北京觀察
  • 古典音樂
  • 嚴家祺新著
  • 墨爾本夜語
  • 專文
  • 政經論壇
  • 文學世界
  • 未分類
  • 歐洲風情
  • 比爾曼自傳
  • 淇園漫步
  • 潤南文苑
  • 田牧新著
  • 田牧筆談
  • 老陳時評
  • 老魏論天下
  • 胡平論政
  • 視頻薈萃
  • 關注熱點
  • 雪山下的火焰
  • 香江寄語
  • 歐洲風情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戰爭腹地」拍攝關於烏克蘭的電影

2025-08-26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德國浪漫主義之四:豐饒之地–哥尼斯堡的傳奇

2025-08-19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關注熱點
  • 政經論壇
  • 人權觀察
  • 人文天下
  • 歐洲風情
  • 文學世界
  • 視頻薈萃
  • 專文
    • 墨爾本夜語
    • 香江寄語
    • 胡平論政
    • 北京觀察
    • 潤南文苑
    • 淇園漫步
    • 老陳時評
    • 雪山下的火焰
  • English
  • 古典音樂
  • 田牧新著

© 2020 歐洲之聲 Sino Euro Voices.

歐洲之聲網站使用 cookie 為您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通過使用表示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