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地區近日爆發洪災,根據來自中國官方的消息,暴雨與洪水已經造成三十多人死亡,死傷人數最多是在密雲水庫的周邊地區。為何歷史上很少泄洪的密雲水庫此番也不得不泄流,水庫中的儲備水來自何處?中國北方京津冀地區不斷爆發洪災,其中原因是什麼?2023年該地區爆發巨大洪災後,中國政府曾經投資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用於災後治理和防洪工程。這一萬億元的投資是否起到了作用?我們請長期關注中國水利事務的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來談談此番北京地區洪災的主要原因。
法廣: 中國傳統上中國是南澇北旱,為什麼近幾年來北方會頻頻爆發水災?
王維洛:其實,近幾年來中國南北地區的降雨情況確實出現了改變,降雨帶似乎正在從南方向北方推移,傳統上中國是南澇北旱,但是,這種傾向似乎正在在改變,今天北方的降雨似乎正在增加,而且,這種降雨並不是過去的毛毛雨,而是傾盆大雨,不知這是否同中國農業越來越使用人工降雨的技術有關。因為中國媒體就曾經報道過,瀋陽的一個地方做人工降雨,炮打出去了,雨卻沒有降下來,後來降下大雨造成水災。當然,造成此次水災的主要原因還是水庫的泄洪問題,尤其是密雲水庫。
法廣: 密雲水庫歷史上很少泄洪,為何此番會不得不泄洪呢? 它的水儲備主要來自什麼?是否與南水北調工程有關?
王維洛:密雲水庫的儲水自從修建以來主要來自當地的兩條河流,曾經主要為北京與天津提供飲水,後來,由於北京越來越乾旱,水庫儲量減少,因而僅僅保障對北京的供水。但是,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結束之後,來自南方的水因為價格太昂貴而主要流向北京,工程每年都向北京提供約10億立方米的水,北京因此將多餘的水儲藏在密雲等水庫。儘管中國政府有規定,在汛期,各地水庫的蓄水量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蓄水量,但是,密雲水庫卻以保障首都的供水唯有而享受特權,這就是為什麼暴雨下降時,水庫的儲水太滿因而不得不泄洪,而且,必須指出的是密雲水庫的建築質量很差,本身就存在安全問題。
法廣:為什麼這兩年,特別是2023年也發生大規模的水災,這是否是天災,還是管理上的失誤?
王維洛:這主要同北京在海河流域的防水目標有關:首先是要保護北京,再就是保護雄安,最後是要保護南水北調工程。海河流域的河流的流向是從太行山到渤海,從西向東流,而南水北調是從南bei流,同自然河流都形成交叉,而且政府還要求南水北調的水不難與河流同平面交叉,而必須是以立交的方式交叉,2023年涿州水災就是為何保護南水北調的進入北京的入口不至於被洪水淹沒,所以,管理部門設計了在永定河盧溝橋地區設立了一個分洪機制,使洪水分流到涿州地區。當然,這些分洪設施地面上是看不見的。這個設施就在盧溝橋附近。
法廣 :2023年該地區爆發巨大洪災後,中國政府曾經聲稱投資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用於災後治理和防洪工程。這一萬億元是否已經投資?
王維洛:是,這是2023年應該是在11月份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專門開會批准了一個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用於災後治理和防洪工程。這一萬億當年就被計算到國民經濟總值中去,推高了2023年的GDP數字,錢也確實投入了,河北拿到最多,北京是第二,天津是第三,大家都分到錢了,但是,從今年的洪災的狀況來說,首先要問的是,這個錢是否確實投入了?投入了之後效果怎麼樣?這是都是值得大家提出的問題。
非常感謝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