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克拉科夫作為本屆國際筆會的會址
9月2-5日,91屆國際筆會在波蘭克拉科夫(Krakow)城市舉行,這是波蘭第二大城市、小波蘭省的省會,約80萬居民。
為什么是這樣的選擇?
依筆者揣測,理由之一是:克拉科夫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建城可追溯到7世紀,最早的書面記載於公元965年,自1038年起成為波蘭首都,是波蘭國王的加冕城市,1596年遷都華沙,傳統來說,該城市一直是波蘭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該老城擁有約 6000 處歷史遺跡,丰富多樣的歷史建築,出自於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哥特式等不同時代建築,其宮殿、教堂、劇院和豪宅等,展示了的色彩、建築細節、彩色玻璃、繪畫、雕塑等。這些景點吸引著世界各地源源不斷的游客。1978年,克拉科夫老城以「克拉科夫歷史中心」名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國際筆會年會選擇該城市,借助於東歐文化的沉澱與傳承,這正是國際筆會的傳承、批判、追求與繼往開來的主旨。
理由之二是:晚上在基約夫電影院舉行的會議開幕式上,加拿大著名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一段視頻演講,她說:波蘭的歷史上經歷了侵占、滅國、重建,再次亡國,直到百年前再次立國等歷史滄桑與痛苦,她的文化傳承與弘揚建立在悲慘國運的基礎上,表現為不屈民族的精神。
理由之三是:瑪格麗特還強調道:對人類歷史來說,文字是人類繼承與發展的基石與運河,雖說是一種手無寸鐵的孤獨,但專制極權統治者懼怕文字,他們禁書、焚書、屠戮作家,證明了文字的力量,證明了統治者膽怯與畏懼。這真是驗證了顛撲不破的真諦:作家不滅,文字不死,公平與正義不敗。波蘭的一而再、再而三崛起,真是文字的力量,使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延伸與發展。
以飢餓為手段迫害人類
第一天,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舉行了專題會議,關於加薩、約旦河西岸和其他受影響地區的嚴峻局勢,關於「2024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言論自由」的決議草案的討論。
研討會請了亞歷山大·朗玆·德瓦爾(Alexander William Lowndes de Waal)教授作為主題演講人,他是一位人類學家,也是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世界和平基金會的執行主任。他是飢荒研究的權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以研究員和實踐者的身份研究非洲之角。他一直被譽為: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知識分子之一、「勇敢的思想家」,并於2024年獲得皇家人類學研究所赫胥黎獎。
舉世矚目以色列在中東除了槍炮炸彈的戰爭之外,尤為嚴酷的是用飢餓手段,對加沙百姓封鎖食品與飲料,同樣作為殘酷的死亡與滅族。
教授指出:這不是內塔尼亞胡的新發明,希特勒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這樣,斯大林、毛澤東的勞改營也使用這一手段,英國殖民印度的1943年同樣爆發大飢荒,這些均是飢餓鎮壓的鼻祖。人們討論以色列對加沙百姓釆取飢餓滅族手段,必須與那些法西斯專制獨裁等量齊觀、相提并論。
警示中國制造的全球風險

與會代表廖天琪發言道:整個世界一方面焦距以巴戰爭與俄烏戰爭,另一方面又被眼下全球焦距於天津、北京,9月1日的天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及9月3日的「9•3閱兵」所吸引與迷惑。殊不知中國才是極權專制國家的領頭財狼,中國是台海危機與風險的制造者,是日本、韓國、菲律賓等亞洲區域安全的隱患,我知道越南、緬甸、老撾、尼泊爾等小國都不太平、不穩定,罪魁禍首是中國。
眾所周知,這些年台灣始終處在中國的軍機軍艦窺視與侵擾之下,台灣人民、台灣民主制度成為中國軍事霸凌與欺辱之下,台海區域衝突一觸即發。中國欺辱與鎮壓香港民主制度,空降北京「國安法」替代一國兩制與50年香港體制不變的承諾。中國對內,同樣是幾十年來,始終採取種族迫害,文化滅絕的政策,西藏問題、維吾爾問題、南蒙古問題,以及宗教信仰問題、凌辱弱勢群體、迫害與打壓異議人士等人權危機等,觸目驚心、比比皆是。

我希望告訴世人,我們反對與批判俄羅斯、以色列,千萬不能忽視了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危機與風險,這也是作家文人未來治理人類社會重中之重的關鍵問題,讓我們團結起來,共同支持與聲援台灣、香港、西藏、維吾爾與南蒙古等公平與正義訴求。
救援空椅子上的作家
人類已步入現代文明,但記者、作家仍然成為一種風險職業。墨西哥代表揭露:墨西哥是當記者最危險的地方,差不多95%的記者都受到明里暗里威脅與恐嚇。波士尼亞代表指出:前南斯拉夫解體前后發生的區域戰爭,成了作家禁忌寫作的命題,危險隱憂始終籠罩在前南斯拉夫地域的上空。
國際筆會第一天各委員會會議上,兩位作家成為主席台空椅子上的英雄作家。
阿曼紐爾·阿斯拉特(Amanuel Asrat),是非洲小國厄立特里亞(State of Eritrea)的詩人和記者,自 2001 年以來一直被單獨監禁,他唯一的「罪行」是使用文學挑戰壓迫,他與同仁共同創辦了厄立特里亞領先的文學報紙,并在全國各地振興了詩歌。為此屢獲各種殊榮,他是世界上被監禁時間最長的作家之一,他的命運,對這個世界來說,仍然仍然被所謂的「罪行」所困,他的生死與未來處於茫然未知。此次的國際筆會惇促厄立特里亞政府立即釋放阿斯拉特和他的同事們。

桂民海,是瑞典籍作家、詩人和出版商,是獨立中文筆會會員。因為出版書籍遭遇了中國政府非法綁架,并踐踏了民主社會的基本人權——寫作與出版自由,桂民海獲重罪入獄,自2015年至今身陷囹圄。國際社會與瑞典政府長期堅持救援工作,2019年11月,瑞典國際筆會向桂民海頒發圖霍夫斯基文學獎項,以表彰遭受迫害、威脅或流亡的作家,獎金150000瑞典克朗。筆者與阿海是朋友,有不少寫作與出版的合作。本屆國際筆會特別重視桂民海冤案,惇促中國政府立即釋放桂民海。
關於獄中作家的拯救行動
作家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文字的力量,一方面能突破統治者嚴密封鎖的縫隙,無孔不入,展示了正義與公平,國際筆會經歷了百年風云,其歷程、其輝煌,日月可表、天地可鑒;而另一方面又使得極權統治者既懼怕又恨之入骨,便釆取鎮壓手段,這樣的案例異常嚴重。
本屆年會的獄委討論會,提出了《國際筆會2025年案例清單》,其中作家遭遇迫害,成為人類社會的重災區,2024年全球共報告了138起作家遭受騷擾、逮捕、暴力甚至死亡的案例。2024/2025年案例清單中,作家遭受攻擊最多的地區是美洲(32%)、歐洲和中亞(28%)、亞太地區(15%)、中東和北非(14%)和非洲(11%)。國際筆會緊急基金撥款87筆,金額最大的一筆(比2023年增長17%)用於幫助試圖逃離加薩戰火的巴勒斯坦作家(13人),以及阿富汗(11人)和緬甸(9人)幾乎完全壓制言論自由的地區。這些情況在討論如何釆取行動救援國際筆會的獄中作家們,廖天琪建議:應該首先從獄中作家的家屬親人、孩子入手,讓他們出國去向國際社會請願。比如:王炳章、依力哈木、桂民海三人的女兒,在國際社會與相關國家請願,效果極好。這個建議獲得與會者一致認可。

參加91屆國際筆會年會,獨立中文筆會代表有廖天琪、盛雪、潘永忠,中華民國筆會的代表是廖咸浩、王浩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