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人是否意識到,川普政府都正在試圖對美國的資本主義進行徹底改造。這種新模式更像中國模式——允許私營部門發展,但強調政府所有權和控制權。許多學者和政客(其中不少人從未真正經營過企業)都聲稱這是一個明智的模式。事實絕非如此。
一個世紀的證據和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健康的經濟增長來自能創造財富的創新。美國的經濟體系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創新、龐大的市場以及穩定的法治,這是美國最強大的優勢和獨特優勢。我們是否需要更公平地分配經濟成功帶來的收益?毫無疑問,是的。但靠國家控制的產業和計劃經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嗎?絕對不是。
長期以來,美國經濟難以讓民眾普遍感受到進步,這種失敗尤其體現在中產階級的萎縮及其機會的減少方面。無論左翼還是右翼的民粹主義呼聲都反映了這一點。但重拾人們對美國資本主義的信心並不是要把它拋棄,轉而採用中國模式。在最初取得成功後,該模式如今已在中國顯現敗象。
看看川普最近的三項舉措。首先是在今年6月,他的政府在日本制鐵與美國鋼鐵公司的併購案中推動「黃金股」安排,確保政府對關鍵決策擁有否決權——這完全是照搬北京的遊戲規則。第二,上個月,政府持有了英特爾10%的股份,實際上讓華盛頓成為了美國最重要科技公司之一的股東,所用資金來自國會此前的撥付。第三,川普將關稅變成政治偏袒的工具,對其青睞的公司予以豁免,以換取忠誠與讓步。這三項措施結合起來,模糊了私營企業與國有之間的界限,用政治算計取代了競爭約束和市場驅動的創新。
誠然,政府在某些時候對市場進行干預是合理的。政府幫助建設基礎設施,資助科學研究以推動新技術(有時甚至是整個行業)的誕生。互聯網和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就是眾多典型例子中的兩個。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等國家緊急狀態下,政府更是肩負著穩定經濟、動員全國力量保障公共福利的重要使命。
然而當政府不是通過制定面向整個產業的支持計劃、開展一般性研發或建設基礎設施等方式進行干預,而是遴選特定企業時,便會對經濟造成損害。依照透明規則公平實施的項目能夠維護競爭,而政治偏袒則會扭曲競爭。當政府或個別官員親自挑選贏家與輸家時,不僅破壞了市場機制,更變相獎勵了內部尋租行為。
眼下發生的正是這種情況。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暗示,除英特爾和新日鐵外,華盛頓還可能入股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Palantir等軍火承包商。白宮已敦促英偉達和AMD等晶片製造商將中國市場的部分銷售收入上繳美國政府,讓政府在沒有正式持股的情況下也能分一杯羹。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股權將如何持有或管理(例如,誰來決定何時出售)。這些舉措正在從根本上改變私營部門與國家間的關係。
雖然讓美國再次偉大聯盟中的自由主義者和傳統保守派反對政府侵犯經濟自由,但一些左派人士,如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卻對政府邁向國有化的舉措叫好,他們認為接受聯邦資金的公司所獲利潤理應由美國人民分享。
這類做法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具有合理性。大衰退過後,接受救助的銀行本應向美國政府支付補償金;當特斯拉在其生存危機中獲得4.65億美元貸款時,獲取股權本應是合理的風險回報。雖然特斯拉提前償還了本息,但公眾從未獲得與承擔風險相稱的補償。政府必須從一開始就系統且透明地設計此類安排,並且要在所有行業均等適用。例如,為特斯拉(以及其他汽車製造商)提供資金的聯邦計劃,以及為英特爾和其他晶片製造商提供資金的《晶片法案》,本應包含適用於所有參與企業的納稅人補償機制。
然而,川普政府卻在任意地、事後追溯性地發放或強加交易。危險顯而易見:政府並不是在應對真正的危機、保護納稅人或推進國家戰略目標;相反,它是在為了偏袒有政治關係的公司而扭曲市場,阻礙創新。換句話說,這就是裙帶資本主義。
威權政權並不會只停留在控制大公司。國家的掌控必然會延伸到初創企業和小企業,掏空經濟命脈。看看中國。2018年,中國有超過5.1萬家由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成立。據報導,2023年這一數字已驟降至區區1202家。(中國政府對這一數字提出異議。)創新被關係所取代,創造力被服從所取代。
這就是威權經濟的運作方式。成功不再取決於能否打造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而更多依賴於經營政府關係。在中國,認識關鍵官員往往成為創業的必要前提。這種「花錢買門路」的文化如今正在美國蔓延。
或許最危險的是,中國模式依賴的不僅是特權恩惠,還有恐懼——害怕觸怒政府,或者僅僅是被黨內高層忽視。2023年起,中國的企業創始人和高管「被失蹤」的報導開始浮現。引發習近平主席不必要關注的風險正在摧毀企業家的冒險動力。
我們看到這種恐懼正在美國蔓延,各行各業的企業高管要麼對川普卑躬屈膝,要麼試圖避免成為他的攻擊目標。
美國模式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我們需要一個通過鼓勵創新、賦能企業家、確保風險與回報在社會中得到公平分配而實現自我完善的制度。當市場規模龐大、規則穩定、機會向勇於冒險者而非僅限權貴關係網開放時,美國才能繁榮發展。實際上,這意味著政府應制定不干預的政策,而企業則需對員工和社區承擔更多責任。雙方應共同努力,通過勞動者的付出、投資者的資本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為民眾開拓更多擁有財富的途徑。
川普正在利用民眾對經濟現狀的不滿,但正如中國經濟停滯所證明的,即便是最強大的體系,國家資本主義也會對其造成侵蝕。放棄美國模式將使我們陷入危險境地。
轉載自《紐約時報。Seth Levine和Elizabeth MacBride是《Capital Evolution: The New American Economy》和《The New Builders: Face to Face With the True Future of Business》的作者。
圖片中的照片來源:Getty Images,由Andrew Harnik和Erik Von Weber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