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曼(Bruce Ackerman)耶魯大學法學教授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決定解散國會並宣布提前舉行大選,7月7日全國將舉行第二輪投票,這將轉移世界對另一場可能發生的政治地震的關注。伊朗選民5日將選出新總統,填補前總統萊希( Ebrahim Raisi)6月因直升機墜毀罹難留下的空缺。
即使沒有法國的國會選舉,全球也很容易小看伊朗選舉的重要性。畢竟,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強烈反對西方,他的忠實追隨者萊希在2021年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哈米尼會不會操控即將到來的選舉,確保另一位極端強硬派人士勝選呢?
別那麼快下論斷。在萊希上台至過世的這三年裡,伊朗政治發生了決定性轉變。根據伊朗憲法,候選人在競選公職前必須獲得由高階神職人員主導的「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2021 年,萊希將勝選歸功於憲法監護委員會,因為後者拒絕讓強烈反對哈米尼激進反西方主義的候選人參選。
但是,不斷升級的示威抗議迫使憲法監護委員會允許哈米尼的一位主要反對者參加這次總統大選,而且他很有可能勝選,進而改革伊朗的政策,朝親西方的路線邁進。如果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採取明智的決定,伊朗主和派候選人的出線很可能會為中東實現長久的和平——信不信由你。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以開始安排一個多邊架構了,由美國和伊朗作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兩國方案」的軍事擔保人,而不是只關注於達成脆弱的以巴停火協議。
要了解這一點,不妨回顧一下2021年,看看憲法監護委員會禁止有實力的反對派參選後,如何引起公憤以及普遍的疏離感。雖然萊希輕鬆打贏其他強硬派對手,但這是因為大多數伊朗人拒絕投票。精確地說,伊朗5900萬選民中,只有49%的選民投票,低於2017年的70%。
這種無聲的抵制行動為基層草根運動奠定了基礎。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秋天,一位名叫阿密尼(Mahsa Amini)的年輕女子因在公共場合未戴頭巾而被捕,三天後死於警方拘留所。她的死激起全國示威遊行,政府的回應是封鎖媒體、出動催淚瓦斯和開槍,並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殺害了數百名抗議人士。儘管遭到殘酷鎮壓,學生和工人仍繼續和平示威,抗議萊希的極端主義。
萊希死後引發了另一波抗議。反對陣營要求,不同於2021年,應允許他們的領導人參加總統大選,否則將發動大規模街頭示威,將國家推向內戰的邊緣。
憲法監護委員會滿足了這個要求,批准五名強硬派參選的同時,還允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出現在選票上。裴澤斯基安與他的競爭對手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沒有進入神職圈,而是進入醫學院學習,成為心臟外科醫生,並擔任大不里士醫科大學校長5年之久。2001至2005年間,他擔任伊朗衛生部長,之後投入選戰,2016至2020年擔任國會第一副議長。
鮮少伊朗人能以如此傑出的方式將學術、官職和政治的成就結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2022年阿密尼慘死後,裴澤斯基安立即譴責警方「使用武力實踐宗教信仰」。當時,他不知道萊希是否會下令逮捕他——這也是許多其他伊朗菁英選擇沉默的原因。
憲法監護委員會允許五名強硬派參選的決定只會增加裴澤斯基安勝選的機會。事實上,隨著宗教選票被分散,一個倡導啟蒙運動的候選人最後可能會贏得壓倒性勝利。
如果裴澤斯基安勝選,美國長期以來視伊朗為主要敵人的立場需要大幅改變,以利做出建設性回應。值得慶幸的是,布林肯足夠靈活,能夠做出這樣的轉變。此外,他在中東不停地穿梭外交,意味他可以隨時接觸潛在的伊朗談判代表。
同樣重要的是,拜登將會認真對待布林肯的報告,因為美國猶太裔的分裂和阿拉伯裔美國人對他參選愈來愈不支持,對他的連任構成重大威脅。在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7月24日抵達華盛頓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後,這一威脅將會更大。屆時,拜登可能會邀請納坦雅胡加入與伊朗的多邊談判。這樣的發展不僅能大大降低核擴散和中東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風險,還能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存的「兩國方案」鋪平道路。
萊希罹難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這個機會中,長期對立的政治領導人有強大的動機開啟嶄新的外交時代。但拜登必須抓住時機。如果拜登將裴澤斯基安視為敵人,哈米尼就有可能破壞新總統的聲望,並說服選民在下次選舉時否定他的啟蒙願景。
在近代史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白宮幾個快速決定就決定了中東的未來。有些決定導致中東多年的激烈衝突,這次的決定則可能為未來幾十年的和平共處闢出一條路。
轉載自《上報》(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ran’s Election Could Bring Lasting Middle-East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