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爾(Dennis J. Snower)全球解決方案倡議 the Global Solutions Initiative 創辦人、總裁,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
氣候變遷的速度不僅超越全球努力遏阻氣候變遷的成效,而且我們應對這些自己造成的重大問題的能力似乎也在減弱。經濟不平等、工作無保障、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等現象,造成廣泛的疏離感和無力感,社會四分五裂,政治兩極化日益加深。
問題不在於人類大多數都是無知或邪惡的。大多數人憎惡社會不和諧、嚴重的貧窮問題和環境被破壞。但是他們發現自己被困在鼓勵或慫恿他們做出破壞性行為的系統裡。例如,我們的社會經濟系統看重個人的經濟成就(狹義定義),並假設對經濟有利的事對社會和環境也有利。
但這個假設是錯誤的。企業被預期 (事實上是被要求)要專注於財務表現,政治人物理應以國家利益為依歸,消費者自然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滿足其需求。在這個系統裡,上述這些目標被視為首要之務,所以保護人類和自然的措施被擺在後頭,實現上述目標後才會被考慮。
因此,總體經濟繁榮與社會和環境繁榮愈來愈脫鉤。除非兩者重新連結,否則我們將會摧毀我們的生活基礎。因此我們目前的困境需要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以全新的視角理解我們的世界如何運作,以及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上一次出現全新的世界觀發生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啟蒙運動,當時提升了個人自主性、人文主義、理性和社會契約的價值。
在啟蒙時代興起的民主制度是為了追求自主公民的目標,而資本主義經濟則是迎合自主消費者的偏好。大自然愈來愈被視為一種資源,可以被用來滿足人類的需求。啟蒙運動的世界觀為過去225年來前所未見的經濟成長、更高的生活水平、延長的預期壽命、以及法治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儘管啟蒙時代的價值觀對於保護人類福祉仍然至關重要,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它們也造成當今世界的破碎狀態。過度強調個人自主,讓我們忽略了製造政治分裂與加深社會不信任的廣泛社會力量。以冷漠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世界,會削弱我們的團結力與歸屬感。一心想要掌握(征服)自然界,讓我們忽略了自己並未完全了解複雜的生態系統,所以行動時,務必保持謙卑且負責任的態度。
新的世界觀將強調一個事實:我們作為自主個體的存在,取決於一個更大、更複雜的人類秩序,這個秩序涵蓋我們所居住的社區、我們的社會連結網、我們在權力關係格局中的位置、我們的經濟關係網,以及自然世界。要與這個更廣大的秩序和諧共存,就要促進永續發展,並不是單純追求我們個人的幸福,而是將我們的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結合,從中尋找意義。
當我們與家人、朋友和社群和諧共處;當我們透過改造周圍環境和創新行使自主性;當我們享有足夠的經濟收益滿足我們的基本物質需求;當我們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持續地生活,我們就能蓬勃發展。這是邁向繁榮的四個基本驅動力:團結(solidarity)、自主性(agency)、收益(gain)和環境永續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簡稱 SAGE 。
這四個驅動力都可以每年進行測量。米蘭達(Katharina Lima de Miranda)和我過去15年來,對近150個國家進行了測量。團結和自主性偏低與民粹主義浪潮有關,這股浪潮導致了英國的脫歐公投和美國的川普當選總統。「收回控制權」(英國脫歐的口號)顯示缺乏自主權,而「築牆」則與缺乏團結有關。具有高度團結力和自主權的國家能更有效地遏制COVID-19大流行病。
儘管市場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促進經濟效率,但並沒有「看不見的手」能夠促進團結、自主性、滿足所有人的物質收益以及環境的永續性。右翼和左翼政黨之間長期以來的政治辯論,都聚焦在GDP的成長率與分配,而SAGE框架可提醒我們,人並非只靠麵包過活。政治人物忽略團結與自主性,得自負後果。
啟蒙思想看重個人自主性和對自然的駕馭力,而SAGE的世界觀則認為,人類必須平衡對團結、自主性、收益和環境永續的四種需求。沒有自主性的團結就是專制,沒有團結的自主性就是混亂。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全球性挑戰(包括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流失、金融不穩定、網路威脅等等), 我們首先需要認清集體挑戰的規模,然後運用自主性在這個規模上促進團結。這種團結對於集體行動至關重要。
啟蒙運動的世界觀,促進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以及看重個人的自由,而SAGE世界觀則著重於如何將我們的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結合,旨在促進人類與地球相互依存的和諧秩序。SAGE隱含集體行動的四個原則,可應用於因應氣候變遷等全球性問題。
第一個原則是擁有共同目標。例如,由於氣候變遷是全球性問題,因此必須透過全球級的團結共同因應,讓各國制定共同的氣候目標。
第二個原則是以自主性為基礎的治理。落實氣候政策涉及國際協議,要求各國政府承諾遵守具有約束力的去碳化路徑,並為這些國家提供實現減碳目標的方法以及在全球談判的發言權。
第三個原則涉及重新調整物質收益的方向。我們必須改革對企業的獎勵措施和經營條件,確保企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的可持續性或社會的凝聚力為代價賺取利潤。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對污染、對社會有害的活動課稅;對潔能、對社會有益的活動提供補貼;此外,制定適用於所有相關方的規則,讓經濟活動不會超出界限。再者,消費者獎勵措施也可以沿著這個方向進行調整。
第四個原則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必須符合環境永續的原則。對地球做出貢獻的人應該得到獎勵,而對地球進行掠奪的人應該受到懲罰。
這些 SAGE 原則可確保在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每個人的基本物質與社會需求可被滿足。
轉載自《上報》(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