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報摘為您介紹《世界報》駐北京記者Harold Thibault 8日發來的「特朗普風暴,中國之福」這篇文章。該文首先寫道,美國暫停對人權非政府組織的援助、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這些都給中國政府提供了機會,它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將自己的選擇強加於人。
文章表示,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中國勞工觀察一直在揭露中國南方芭比娃娃工廠的女工、上海附近的蘋果分包商的實習生以及中國在亞洲的“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項目工人所遭受的剝削。該非政府組織由社會活動家李強創辦,依靠的是他自己、一名僱員以及在中國的關係網來運作。報告關注領域主要是在中國政體下勞工無法捍衛自己的權利,但因冒犯中國政府調查工作很快就會被迫結束。該非政府組織每年數百萬美元的預算中有 90% 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的資助。特朗普上台後,切斷了這些資金。
因此,李強準備放棄所有調查計畫。“這是給中國的一份大禮,中國政府一定樂在其中。對我們來說,卻艱難不已”,這位在流亡美國之前曾在中國玩具工廠工作的人坦言。據他所知,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也在為中國勞權工作,處境也與他相同,但很少有非政府組織的代表願意談及此事,因為他們害怕強調自己對美國援助的依賴,而這顯然是中國政府一個可攻擊之處。對維吾爾人、藏人或持不同政見者的處境發出警告的團體的工作都受到了威脅。對中國來說,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比看到支持他們的力量決定主動關掉水龍頭更令人高興的事了。
美國的錯誤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北京仍屏息以待,特朗普剛剛開始的任期似還難以預測,但中國已經看到,由於美國希望不再為世界其他國家買單,機會正在打開。《世界報》文章續稱,這一系列事件為北京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近年來,中國政權的弊端已凸顯而出,人民尚未完全從解封恢復過來,當前的經濟放緩又給家庭生活帶來沉重負擔。但如今美國的失誤卻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並可能被證明有益於其對手。《紐約時報》2 月 3 日報道了美國國務院負責維護專制國家人權(例如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狀況)的機構(USAID)的數十名員工被解僱的情況。
隨後,2 月 5 日,美國主要日報披露了美國中情局(CIA)如何通過非機密電子郵件向政府人事管理辦公室發送了一份名單,上面列出了該局所有新招募人員的姓名和姓氏首字母,這些人的工齡都在兩年以下,因此很容易被解僱,這給中國等大國帶來了可乘之機,儘管美國情報機構近年來的招募工作主要集中在應對中國威脅這方面。
文章又指,美國退出的國際組織名單每天都在增加,彷彿全球地緣政治競爭中的主要角色正在放棄。中國的問題常常出現在這些組織的議程上,但主要大國的退出給了北京更多施加影響的空間。
在1月20日就職當天,特朗普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巧合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全世界都在關注五年前中國遲遲沒有提醒世界注意“新冠病毒”的出現,以及世衛主席泰德羅斯-阿達諾姆-格布雷耶蘇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沾沾自喜,他當時對中國所謂的“透明度”大加讚賞。
“對中國來說,敵人正在離開戰場”
如果沒有美國,中國將成為世衛組織預算的最大固定捐助國。《世界報》文章提到,中國在國際公共衛生方面的優先事項有所不同:它更傾向於雙邊合作和建設診所等基礎設施,而不是堅持衛生系統的治理或個人權利問題。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衛生問題專家黃嚴忠說:“這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是中國發揮領導作用的機遇,並可能塑造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未來。對於中國來說,敵人正在離開戰場。”
2018 年 4 月中國成立了自己的機構–ChinaAid,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競爭,如今這個美國機構正被解散,交由國務院控制。馬斯克在X上指責美國對外援助機構“資助了包括新冠在內的生物技術武器研究,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對中國來說,在這個周年紀念日前後的時機再好不過了。2 月 4 日,中國平台 163.com 的博客寫道:“這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真相”。
在氣候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 17%,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其排放量佔世界總排放量的 35%,但由於特朗普 1 月 20 日也簽署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命令,中國將能夠強調其在可再生能源和全球努力方面的榜樣作用。
不僅如此,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正在開闢新的空間。西方國家捍衛基本權利和政治自由,而中國則強調其在幫助人民脫貧方面取得的成功,並希望強調經濟進步而非民主進步。在大國中,誰能為其決議動員最多的支持是個問題,但美國已於 2 月 4 日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
文章表示,然而,中國並不幻想未來四年會是風平浪靜的。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已於 2 月 4 日生效,而此時中國經濟正處於疲軟狀態,需要出口來出清工廠存貨。中國政府曾預計情況會更糟,因為這位白宮新主人在競選期間威脅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但後來中國國家主席主席習近平受邀出席其就職典禮(雖由副主席韓正代表出席)以及宣布推遲 75 天封殺 TikTok 都是令人鼓舞的跡象,同時也是為了達成一項“協議”。
對於國際準則 中國聲稱是“負責任的大國”
最重要的是,中國注意到特朗普先生的抨擊針對多個地區,而不僅僅是中國。巴拿馬是2017年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計畫的拉美國家,但2月7日宣布退出,以安撫華盛頓。不過,特朗普對國際準則的反彈以及吞併加拿大、格陵蘭島或加沙地帶的異想天開的計畫,大大削弱了華盛頓自稱為捍衛者的國際秩序。美國因此也沒有資格批評中國想要 中國奪取離其海岸僅 130 公里的台灣。
中國政府對這些不作任何官方慶祝,只聲稱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外界看到,中國外交部新任發言人郭嘉琨 2 月 6 日重申:“中國不會評論美國的政策。中國一如既往地按照《聯合國憲章》的準則和原則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也願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世界報》駐北京記者表示,中國外交戰略專家其實已發現,至少在目前,形勢比預期的要有利。“特朗普談論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他與歐盟的貿易逆差。他不想再為世界其他國家或非政府組織買單。這些都不是專門針對中國的政策,北京一家研究所–全球化中的中國研究中心(Centre for China in Globalisation)的主席王輝耀如是評估。他還指出,特朗普希望在烏克蘭迅速實現和平,而中國將在與俄羅斯的任何談判中發揮作用。王輝耀遂而說:“他是交易型的,而我們已經準備好進行交易。”
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堅信,華盛頓的注意力終將回到這個崛起並與美國實力相抗衡的唯一國家身上。但中國也相信自己比過去更有韌性,因為它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高科技,好比 DeepSeek 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就證實了這一點,而且與 遭G7 敵視的國家的貿易比例也在不斷增長。
無論如何,《世界報》文章最後警示出,中國正在等待美國削弱自己的影響力,以關稅或奪取部分領土來威脅每個國家,無論威脅多麼輕微。文章舉例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論文:“北京認為,華盛頓的政策本身就會瓦解美國全球霸權的基礎,即使在此過程中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相當大的動蕩。因此,中國的當務之急是等待風暴的到來。” 屆時,中國完全有機會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穩定的強國,成為那些對美國失望的人們的求助對象。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