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動烏克蘭和平的大夢正面臨俄羅斯現實的考驗。雖然30天停火表面上是好消息。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根據俄羅斯過往的欺瞞紀錄顯示,停戰協議很可能被操弄或破壞。克里姆林宮無法公然拒絕停火,卻可能利用拖延戰術、偽旗行動與資訊戰,讓衝突持續,再進一步將戰爭責任推給烏克蘭。
更糟的是,如果川普誤判基輔破壞和平,美援可能再次中斷,讓烏克蘭陷入更嚴峻的劣勢。而普丁真正的目標,是在偽裝合作的同時,尋找機會擴大戰果,替他發動戰爭所投入的巨大代價辯護。
美國CNN分析,30天停火,一開始無疑是個好消息,俄烏戰爭已造成幾十萬人死亡,雙方都難以拒絕停火的可能性。不過,莫斯科面臨壓力,必須證明自己不是阻礙美國總統川普「不惜一切代價來換取和平」的絆腳石,展現誠意。對烏克蘭來說,這次停火能否持續,則將決定烏克蘭的國際支持、主權完整與生存。
過去3年來,俄羅斯發動殘酷侵略,但國內輿論幾乎沒有結束戰爭的聲音。不過,在最近2個月美俄的外交接觸後,為了維持自己是川普「和平夥伴」的假象,俄羅斯總統普丁很可能會接受某種形式的和平方案,這不會是立即停火,普丁或許會像過去一樣,選擇先拖延時間,以爭取更多軍事利益。
克里姆林宮根本不可信?
現在是美俄電話外交後,真正的現實考驗。第1個待驗證的觀點是:克里姆林宮根本不可信,歷史證明它「從未真誠地」參與外交談判。普丁當前的首要目標是讓川普相信:澤倫斯基才是阻礙和平的元兇。普丁無法直接拒絕停火,否則將失去自己精心營造的「道德制高點」。
第2個待驗證的觀點則是:基輔仍堅持最大化的戰略目標,誓言收復所有失土,拒絕凍結前線,因為這意味著永久失去約1/5的國土。而且,如果烏克蘭在停火期間無法如俄羅斯那樣迅速重整軍備,未來戰事再起時,恐將處於更大的劣勢。
會是真正的、全面的停火嗎?
這場戰爭的殘酷與混亂,對於停火並不友善,任何停戰協議最終很可能淪為雙方互相指責誰破壞和平的鬥爭,因此關鍵問題是,這可以是真正的、全面的停火嗎?
這場30天的停火涵蓋所有戰線,這本身就是極為困難的要求。數百英里的前線,3年來已經習慣裝甲部隊、砲兵、無人機的激烈攻擊,戰場上的屍體層層堆疊,成為士兵口中的「甜菜根」戰場(beetroot battlefield)。
現在,大家卻期待這場戰爭能夠在1個月內突然全面停止——沒有人會開槍,沒有人會因恐懼或報復而發動攻擊,甚至沒有誤觸的瓦斯罐會爆炸,導致誤判,引發大規模交火,讓和平瞬間破裂。怎麼可能?
因此,部分歐洲官員與烏克蘭最初建議進行局部停火,例如禁止空襲、海上攻擊,以及對能源基礎設施的襲擊。他們的理由是,這樣比較容易監控違規行為,更容易判定是哪方違反停火協議。這個提議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Jeddah)的會議上被否決,轉而採用全面停火。如果俄羅斯同意,那麼一切都必須瞬間停止整整30天。
俄羅斯慣用欺騙戰術與偽旗行動
但是,這幾乎不可能發生。過去,俄羅斯擅長使用欺騙戰術(Maskirovka)與偽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s),透過製造衝突來合理化它的報復行動。
在這30天裡,不明槍戰、小型無人機襲擊發生時,會難以判定是誰先動手,而AI操控、虛假新聞與偽造的戰爭報告,將充斥資訊空間,讓外界無法判斷誰是始作俑者。演算法會不斷放大謠言,世界領袖將被一系列「誰開了第1槍」的爭論所困擾,而前線一些無法進入的戰區將因難以獲取真相,而成為爭議焦點。
從過去十年的經驗來看,俄羅斯的謊言都一面倒地主導了戰場資訊:2014 年,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卻謊稱「並未入侵」。2015 年,俄羅斯簽署停火協議,卻在停戰首日占領烏克蘭東部重鎮德巴爾采沃(Debaltseve)。2022年,俄羅斯堅稱「絕不會發動全面入侵」,但最終還是出兵全面攻擊烏克蘭。俄方曾否認使用囚犯上戰場,但如今俄羅斯監獄幾乎被清空,送囚犯去當兵。
因此,在評估任何和平協議時,都應牢記俄羅斯的謊言記錄。正如川普曾引用的詩句來說明他對移民的強硬立場:「你早該知道,我本來就是1條蛇,當你收留我時,這點你心知肚明。」同樣地,對於克里姆林宮的意圖,各國也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川普可能誤判局勢
停火破裂的風險極高,而且很可能是因俄羅斯的行動導致。但如果川普誤判烏克蘭是破壞和平的元兇,那麼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將再次被凍結,這次可能帶著更強烈的懲罰性報復,因為基輔將被認定為「戰爭的挑釁者」。
這時候,莫斯科將再次扮演「受害者」,發動新的、更猛烈的攻勢,而短暫的和平只會讓西方援助與軍事準備陷入遲滯,進一步加劇烏克蘭的劣勢。
轉載自《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