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周四(5月22號)決定取消象徵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大學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引起全球震驚嘩然,這項措施周五暫被聯邦法官擋下。但因外籍生如今是美國高等教育一大支柱,特朗普對哈佛動手勢必讓其他校院如坐針氈。
法新社報道,根據國際教育協會 (IIE) 的數據,2023/24學年,約有112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國各大學就讀,創下歷史新高。按國際學生人數排序,印度、中國和韓國的國際學生人數最多,主要集中在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哈佛大學外國學生中的中國學生占其2024年招收外國學生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所有哈佛外國學生都開始對自己的國際留學前景感到沮喪和不安,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壓力或許更大。
實際上,美國國土安全部相關新聞稿中提到,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命令終止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計畫 (SEVP) 認證時直接提到中國,稱“哈佛大學領導層進一步協助並參與了與中共的協調活動,包括接待和培訓參與維吾爾族種族滅絕的中共準軍事組織成員。”諾姆部長稱 “本屆政府正在追究哈佛大學的責任,因為它在校園內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並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諾姆在X平台上發文稱,周四做出的決定還將讓哈佛“為其在校園內與中國共產黨協調行為承擔責任”,但未提供具體細節。
路透社周六一個報道就哈佛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剖析,列舉多個實例指出哈佛與中國的聯繫長期以來一直是該校的資產,但隨着特朗普政府不斷指責其校園受到北京支持的影響力行動的困擾,這種聯繫也成了負擔。
路透社指出,對北京對哈佛大學影響力的擔憂由來已久。一些美國議員,其中許多是共和黨人,已經表示擔心中國正在操縱哈佛大學,以獲取美國先進技術,規避美國安全法,並壓制美國國內對哈佛大學的批評。 一位白宮官員周五告訴路透社:“哈佛大學長期以來任由中國共產黨利用,對中共在校園內進行的私刑騷擾視不見。” 哈佛大學尚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路透社報道指出,哈佛大學與中國的聯繫由來已久,包括研究夥伴關係和以中國為中心的學術中心。這些關係為哈佛大學帶來了巨額資金捐贈、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以及全球聲譽。雖然中國學生在哈佛就讀以及學校與中國的聯繫並不能證明存在不當行為。但是,這些聯繫的複雜性和重疊性已經不透明,足以引起關注和批評。
報道繼續指出,特朗普政府提到的與中國相關的問題與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工作如出一轍。 例如,哈佛大學在2020年後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XPCC)官員提供了公共衛生相關培訓。同年,美國因該中國準軍事組織涉嫌侵犯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的人權而對其實施制裁。 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這些合作“最近一直持續到2024年”。 中國堅決否認任何有關其在新疆存在不當行為的指控,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將北京在該地區實施的政策定義為“種族滅絕”。
在中國外交部公布,在5月23號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彭博社記者提問稱:“本周早些時候,美國會議員致函哈佛大學校長,要求其提供與中國政府和軍方關聯的信息,並稱該校接待並培訓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員。美方曾於2020年制裁兵團。對於哈佛大學與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存在關聯的擔憂,外交部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不置可否,回答稱:“我要重申,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反對對中方無端攻擊抹黑。你提到的制裁是非法的,美方應當立即撤銷。”
另一個引發質疑的事件是,美國商業情報公司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稱,香港地產商恆隆集團的老闆陳啟宗家族於2014年促成了向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創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導致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以其父親——房地產開發商陳曾熙的名字命名。 哈佛大學表示,這是該校首次因慈善捐款為一個學院更名。陳啟宗是中美交流基金會的成員。這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組織聲稱其目標是促進兩國對話,但根據美國法律,中美交流基金會被列為外國委託人,要求為其工作的美國說客向美國政府披露其工作內容。
路透社報道繼續列舉稱,前哈佛大學教授查爾斯·利伯接受了特朗普於2018年啟動的一項名為“中國倡議”的調查。該項目旨在打擊中國的間諜活動和知識產權盜竊,並調查研究人員和大學是否披露與北京的財務關係。 他於2021年因在聯邦資助的研究中就其與中國的關係撒謊而被判有罪。今年4月,這位因捲入中國“千人計畫”而被定罪的教授已全職加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並受聘為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報道指出,該倡議在拜登政府時期被叫停,批評人士稱其導致了種族歧視和恐懼文化,阻礙了科學合作。 美國兩黨議員都對與北京有關聯的學生會監控政治活動的做法表示擔憂。2024年4月,一名哈佛學生活動人士因打斷中國大使謝鋒的演講而被一名中國交換生(而非教職員工或安保人員)從活動中驅逐。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內,哈佛大學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美國教育部於4月要求哈佛大學提供其外國資助的記錄,此前教育部表示,對大型外國捐贈和合同的強制性報告審查發現其披露不完整且不準確。
報道最後指出,儘管如此,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的舉動還是引起了一些中國問題專家的警覺。 中國人權研究者和倡導者王亞秋現任人權觀察中國部研究員,曾以學生身份從中國來到美國。他告訴路透社,特朗普政府禁止外國學生就讀哈佛大學的舉動“完全適得其反”。 她認為,“對中國政府試圖通過跨國鎮壓來壓制批評人士的擔憂非常合理,對間諜活動的擔憂也同樣合理。“但試圖通過禁止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入學來解決這個問題,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中國外交部周五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並指出此舉“只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和國際聲譽”。
香港當局已要求香港各大學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並承諾採取措施為他們來港提供便利。
美國駐華大使館5月23號轉發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新聞稿時指出,因其未能遵守法律,哈佛失去了“學生與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認證。 全美各地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應引以為戒。
轉載自《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