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媒體發佈一則新聞,指稱一家廣州科技公司遭台灣駭客組織攻擊,在兩岸間引起關注,中國媒體更大肆炒作,藉此指控台灣對中國發動網攻。國安人士研判,近期中國對台動作不斷,研判應為中國慣用的建立假想敵手法,需要為可能的對台灣採取進一步行動做正當化找藉口。
事實上,近期中國對其內部控制有逐漸加溫的趨勢,也透露兩岸緊張的跡象。5月25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揭露間諜的N副面孔》,看似呼籲中國民眾提高安全防範,事實上是警告民眾不得觸犯洩密等國家安全法令,也升高了內部的肅殺氣氛。
控台灣駭客攻擊中企 鋪陳攻台理由
一向只有台灣防中國滲透威嚇的情況下,日前中國罕見發佈新聞,指控一家廣州科技公司遭到台灣駭客組織攻擊。中國公安機關更宣稱,來自台灣的攻擊規模及頻率自去年以來明顯提升。

中國公安公佈新聞之後,中國媒體、活躍的博主,以及大量網民隨即迅速轉發,一家地方企業的新聞不僅在極短時間內登上熱搜,不到一天瀏覽量更將近一億次。
相關單位分析,此一操作不僅有中共官方主導,更有熱門微博帳號如「小凡好攝」等搭配發文,將此事件與「台獨不死,國家難安」、「民進黨組織黑客」連結。相關部門研判,此事顯然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中國有意藉此反咬台灣,以塑造「台灣是敵人」,醞釀中國民間的敵對情緒,成為隨時可以升高的攻台理由。
「全民國安教育日」10周年 塑造對台戒備情緒
除了近期的網攻事件,中共近期的種種操作,也透露出有意升高兩岸摩擦,為對台灣採取行動尋找藉口的跡象。中共國安部每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都會對民眾進行此類宣導,尤其是遇上重要年度,今年正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屆滿10週年,更是強化各種保密防諜宣傳。

就在中國指控台灣發動駭客攻擊的前兩天,中國國安部透過微信發佈「揭露間諜的N副面孔」一文,列舉不調查的偵探、不研究的學者、不營業的商人、不觀光的遊客、不走心的戀人等,以及記者、簽證官、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等各類身份,都可能是蒐集中國國家機密的間諜。
國安白皮書將統一列核心利益 轉移內部政治壓力
我方國安官員指出,事實上,外國人最常在海外因為上述這些理由而面臨間諜指控,就是來自中國政府;如此中國政府提出此一警告,除了警告中國民眾不得觸法,更有可能在今年特定「時間節點」,針對特定人士採取行動。
為了強化「國家安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不但將兩岸統一列為中國核心利益,更將台海與南海、東海、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並列,指控個別國家「粗暴滋事」。
知情人士指出,從白皮書的重點可以看出,除了涉台與涉外,白皮書更觸及其國內社會安全問題,因此其國安部的內控手段更為嚴厲;對台灣而言,中共對台侵擾及武力威嚇,成為其轉移內部政治壓力的手段,也讓兩岸情勢更趨緊繃。
轉載自《上報》(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