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 曼徹斯特,2025年10月13日 —— 在陰郁的英倫秋日,兩座城市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對面,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的黨員們在倫敦與曼徹斯特分別舉行紀念活動,以緬懷三年前的「四通橋事件」,並呼籲人們持續關註中國的言論自由與公民權利
陰雲下的聚會
下午一點,倫敦的天空低垂,陰雲密布,大使館對面的街道被灰色的雲影籠罩,氣溫徘徊在攝氏十二度。參與者陸續到場,擺放標語與橫幅,上面寫著「記住四通橋」、「言論無罪」、「自由屬於人民」。
活動安靜而克制。街頭行人偶爾停步,或駐足拍照,或低聲詢問;更多的人匆匆走過,只留下模糊的腳印與遠處的警笛聲。

平和的紀念
活動由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街頭活動總指揮王魏晉主持。他在開場中指出,紀念不僅是緬懷,更是提醒——提醒人們,那些被壓低的聲音不應被遺忘。
活動期間,黨員仝玉龍向「劉曉波人權獎」捐贈500英鎊,以支持中國的民主與人權事業。捐贈被視為一種象征性的延續,表達對自由思想與公民精神的敬意。
發言與反思
活動共有六位黨員先後發言:王魏晉、盧靈飛、黃天、成小丹、胡曉與許少男。他們從不同角度談到三年前的事件及其象征意義。發言者普遍認為,「四通橋事件」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中公民意識的象征,也提醒海外華人持續關註表達與思想自由。整個發言過程平和克制,沒有口號與對抗,更多的是沈靜的反思與延續記憶的努力。
紀念與旁觀
現場聚集了不少旁觀者,其中包括英國居民與在英華人留學生。一位英國路人表示,他「不了解細節,但尊重人們為信念發聲的權利」。幾位華人觀眾則稱,他們「理解這種紀念,也感受到那份遙遠的勇氣」。

倫敦警方確認,該活動事先已報備,過程平和,無任何沖突。
記憶的回聲
活動在和平有序中結束,參與者收起橫幅與標語,靜默離開。
留下的,是幾束被風吹落的花與黨員們集會時的足跡。風掠過街頭,仿佛仍在低聲回響那句呼喊:
「不要做奴才,要做公民。」
從橋上到世界
2022年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上一名男子:彭立發,他懸掛橫幅,批評當時的防疫政策並呼籲政治改革。事件迅速被封鎖,但其照片與口號經社交媒體傳播,引發國際關注。
三年後的倫敦與曼徹斯特,這場紀念被視為對那一刻的延續——提醒人們,自由的呼聲可能被壓制,卻從未真正消失。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總部組織信息
• 街頭活動總指揮:王魏晉
• 活動副總指揮:盧靈飛
演講黨員名單:
王魏晉、盧靈飛、黃天、成小丹、胡曉、許少男
參與黨員名單:
王魏晉、盧靈飛、黃天、俞傑輝、吳志芬、張學美、黃曉鳳、王建、戴超、蔡波、吳冉、許少男、韋崇華、郭稼瑄、林鐘、李申耀、成小丹、仝玉龍、胡曉、楊誠名言、周鳳雄、楊體和、熊志兵、蕭雅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