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於今年10月25日公布多張由「吉林一號」商用遙感衛星拍攝的高解析度台灣衛星照,地點包括日月潭、阿里山、台北市、新竹科學園區等,並表示「這些全是中國的」。中國駐美大使館也於11月1日在其X帳號貼出相同內容,並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衛星照特別標明新竹科學園區,且可清楚辨識園區內的廠房和設施,引發國際高度關注。外媒認為中國透過科技傳達威懾訊號,同時也凸顯全球最先進晶片供應鏈,正面臨地緣政治的高度威脅。
不是只有台灣被一覽無遺
中國選在我國光復節當天公布多張台灣衛星照,加上其內外機構和媒體不斷複製引用,其用意當然是藉機進行統戰,並以「光憑商用衛星就能將台灣看光光,遑論軍用衛星?」之推想威懾台灣人民。對於擅長社會監控的中共政權而言,衛星遙感能力本就是其科技發展之關鍵所在,以實現歐威爾小說《1984》裡「老大哥」(Big Brother)永遠盯著你看之效應。
單以「吉林一號」的高清衛星照而論,除了台灣以外,美國華盛頓特區、日本東京市區、倫敦泰晤士河流域、土耳其伊斯坦堡機場、埃及金字塔等世界重要城市、交通樞紐和著名觀光景點之衛星照,都曾在「『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發布新聞時被公開。若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中國的衛星看看中國台灣的大好河山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發言邏輯推論,世界其他國家重要城市和景點被中國衛星從太空俯瞰無遺,是否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中國太空能力之進展才是觀察重點
「吉林一號」公布我國竹科高清衛星照,引發國外科技界譁然,認為全球最先進晶片供應鏈處於地緣政治高風險下。姑且不論中共此舉是否加速美國自主生產高階晶片之進程,抑或逼迫美國必須就是否協防台灣表明立場,與中共對我國竹科內部鉅細靡遺的情報收集相比,公布竹科高清衛星照或許只是譁眾取寵的「虛招」,略解中國對竹科「看得到卻吃不到」之苦。
然而,觀察重點似應置於中國太空能力之進展。長光衛星公司在2024年9月公布世界第一個高解析度地球全景圖——「『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聲稱從690萬張衛星影像中選出120萬張,精心拼接而完成數位地球全景圖,達到全球除南極洲與格陵蘭島以外,99%陸地區域的亞米級無縫覆蓋。透過「『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網站和其「共生地球」APP,任何人都可透過電腦或手機連結衛星,即時查看所選區域的高清影像和地面動態。這顯示中國太空遙感能力已達世界領先等級。
在此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中國衛星發射和組網能力。「吉林一號」最早在2015年發射,經過10年發展,目前已建成141顆衛星在軌的衛星網,其覆蓋頻率可達全球每年6次、中國大陸每0.5個月1次,分辨率達0.5公尺,是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至於火箭衛星發射能力,「吉林一號」系列衛星從最初「一箭4星」已進展到「一箭41星」。 除了顯示長光衛星公司在衛星技術快速進展之外,還能大幅縮短其星座組網時間。
融合其他先進技術的應用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吉林一號」的遙感衛星影像資料庫和人工智能應用。除了以AI快速識別定期監測所累積的大量影像之外,長光衛星公司還研發了中國第一個結合AI和遙感的APP——「吉林一號網」,並為影像數據加上測距、標注等工具,嘗試開放影像數據使用管道。目前用戶已達18萬人以上,影像使用次數超過1,400億次。此外,「吉林一號」也已於2024年成功完成中國第一次星間雷射超高速遙感影像傳輸試驗,日後或將逐步落實各種應用。
然而,儘管「吉林一號」衛星擁有前述的技術實績,且長光衛星公司是中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製造、運營、遙感資訊服務等全產業鏈於一身的新創公司,但是從其2014年設立至今都處於連年虧損狀態,甚至連科創版IPO申請上市都以失敗告終。換言之,長光衛星公司做為從中國科學研究院「spin off」的尖端科技企業,創立10年多仍未發展出可營利的商業模式。除非中國政府在財務上能長久支持或由國企∕央企收購,否則長光衛星公司長此以往恐難以為繼,「吉林一號」衛星網之最終命運可能還是歸中國政府使用。
轉載自《上報》作者為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