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line上看到一個被廣傳的中共宣傳視頻「中美關係即將大變」長達42分鐘,可謂集顛倒是非之大成。
它說: 中美博弈30年關係即將大變。二戰後的兩大經濟體,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系,另是以蘇聯為首的計劃經濟體系。兩大體系涇渭分明。各自建立了一套獨立的經濟循環。中國最初加入了蘇聯的計劃經濟體系。在1959年中俄交惡後,中國被踢出了這個計劃經濟體系,而成為世界孤兒。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為拉攏中國,將中國納入自由經濟體系。為了融入這個體系,小平同志做出了「經濟改革」和「韜光養晦」的重要決策。當時小平同志制定韜光養晦的戰略,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世界的分工中,中國很可憐,在美國指揮的全球分工下,只能做一些低端製造業。血汗工廠生產8億件襯衫,只能換取美國的一架波音飛機。⋯
以後,只要中國掌握了核心技術,就能通過規模效應,將這項產品做成白菜價,直接導致國外同行紛紛破產。從而讓中國實現對這個工業門類的壟斷,從染料到面板⋯。
不遵守WTO 規則,不打自招。
中共研究過蘇聯和東歐共產國家的垮台歷史,認為他們失去民心,是因為他們沒能解決經濟問題。
事實上,在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間,不論蘇聯、中國或東德的「計畫經濟」都先後走到了絕境。
中美1979年建交後,鄧小平瞭解到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經濟」是唯一解方,開始經濟改革措施,准許人民與私人企業擁有些許的自由,允許包產到戶、鼓勵發展農村社隊工副業等。之後,1989-1990年間,東歐劇變,中國承受巨大壓力,鄧小平總結中國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於是開始了「韜光養晦」期,默默學習西方經濟之長。
就是那個視頻說的:「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為拉攏中國,將中國納入自由經濟體系。為了融入這個體系,小平同志做出了『經濟改革』和『韜光養晦』的重要決策。」
終於贏來經濟的大幅成長並於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此時中共希望在三個方面趕上西方的經濟水平。策略是:讓西方資本在大陸投資,學習先進技術,鼓勵技術轉移。
從西方(尤其是美國)引進資金進行投資,派遣大量中國學生前往美國學習最新技術,或通過工業間諜進行盜竊;與西方公司合作則要求知識轉移;或收購西方科技公司,例如: 2002年德國人發明的磁浮技術首先用於上海磁浮鐵路工程,完工後,完善的高速磁浮技術被要求轉移。 又如:KUKA 是一家擁有 124 年歷史的德國工業機器人和工廠自動化系統製造商,於 1898 年在德國成立,2016 年被中國收購。
貿易和投資的開放使中國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使數億人成為中產階級。
詭異的是,共產主義卻是使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加強自己的經濟,使之具國際競爭力。 然而,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共將它轉變成「國家資本主義」,政府大力補貼中國領軍企業的出口,以期削弱和消除外國競爭。 這就說那個視頻說的:「將這項產品做成白菜價,從而讓中國實現對這個工業門類的壟斷」。中國這樣以國家力量對付國外企業,大剌剌地破壞世貿組織的公平競爭規則,怎不覺汗顏?
二十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而西方,尤其是德國,一直幻想著「經由貿易促成改變」,認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遲早會導致中國政權的民主化。 但預想中的一切並沒有發生。
中共早就從蘇聯解體中吸取了教訓:「政治」絕不能鬆懈。絕口不提戈巴契夫倡議的政治「公開透明(glasnost)」化。 政治控制變得更加嚴格:網絡警察、新技術用於識別面部等。
今天的中國已是一個無情的共黨獨裁專政。 早在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犯罪的新事證「新疆公安文件」出現之前,西方就知道了,但它為了自身在中國的經濟利益,無意認真探究中共的人權犯行。
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空前的好。 習近平認為經過「韜光養晦」後,現在是華麗轉身走上世界舞台、發揮世界領導力的時候了。 「一帶一路」風光上場。 但中共不忘進一步加強政治控制。 除了暴力鎮壓香港的民主運動,對藏族和維吾爾族的迫害不曾放鬆,對台灣,則是戰機三不五時飛越台灣領空加以威嚇。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三周,中俄已公開結盟,建立雙方「沒有止境」的友好夥伴關係。 他們反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外交和經濟體系。 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在多方面支持俄羅斯。俄中分別製作大量文宣詆毀美國、醜化烏克蘭總統。兩者不厭其煩地宣傳西方已經變得頹廢不堪、腐敗和無能。 他們預計自冷戰結束以來盛行的自由秩序將會崩潰。 俄中兩個極權國家將重新定義新的世界秩序,從此沒有所謂的人權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也由他們說了算。
但自由、人權和自由市場經濟理念正是自由世界的核心價值,不容討論。
現在「新疆公安文件」發布後,中共在新疆侵犯人權的紀錄證據確鑿。西方除了聚焦應付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外,面對俄中重塑世界秩序的野心,西方更要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了。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中國是一個主要的貿易夥伴,但在自由與專制體制之爭下,德國要改變與中國的交往方式,會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和維護自己的安全利益。必要時,將禁止中國的投資和收購德國的企業。德國企業投資中國,申請貸款保證時,政府將仔細審查環保、社會和人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