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黎安友Andrew Natha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 譯者 觀察者網 由冠群
在俄羅斯侵烏戰爭陷入僵局之際,莫斯科的反對者很多,支持者卻很少。就連俄羅斯(除白俄羅斯之外)最親密的外交盟友中國,也刻意與俄羅斯保持距離——中國一方面指責西方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所謂的威脅,譴責美國對俄實施制裁,而另一方面又重申其在原則上支持主權國家保持領土完整,呼籲通過談判解決所謂的“烏克蘭危機”。為什麽中國既不支持也不譴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動的這場戰爭呢?
答案藏在中國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則里:不信任美國。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尋求承擔其自認為的歷史宿命——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作為戰略現實主義者,中國領導人一直以為美國會為了維持美國在亞洲的傳統主導地位而反擊中國。
在北京看來,美國已經在這麽做了。隨著中國的實力和雄心迅速膨脹,北京估計華盛頓會以意識形態和人權為幌子攻擊中國共產黨;試圖破壞中國對西藏、新疆和香港等邊疆地區的控制;使台灣與大陸的分裂永久化;反對中國在南海主張自己的權利;與盟友和夥伴國勾結,結成諸如“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之類明目張膽的聯盟來遏制中國;並試圖利用加征關稅來迫使中國開放經濟並改變共產黨視為成功的經濟模式。
然而,中國仍在穩步前進。盡管面臨一系列挑戰——最近上海和其他城市因新冠疫情而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加劇了這些挑戰——但執政黨仍然有信心在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他們同樣相信,美國陷入了不可逆轉的衰落之中,其對亞洲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他們的信心部分基於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像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必然會遭遇金融危機和階級沖突,這些危機和沖突會將美國從繁榮的頂峰拉下來。他們的信心還部分基於他們對近期事件的理解,因為在美國發生的事件似乎真按照理論預測的那樣發生了。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提振了中國的信心,當時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對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漢克”·保爾森說,“你們曾經是我們的老師,但我們的老師現在看起來可不太聰明!”接下來,北京迎來了被認為是優柔寡斷的奧巴馬政府;接著是惡劣的2016年總統選舉,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為了應對選舉壓力,放棄了針對中國的主要戰略資產——《跨太平洋夥伴關系貿易協定》;此後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破壞了美國與其盟友的關系,糟糕地應對了新冠疫情;2021年1月6日美國民眾襲擊了國會山;美國從阿富汗災難性地撤軍;在拜登時代則出現了政治癱瘓和日益擴大的兩極分化。在發生上述事件的同時,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還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艦艇來威懾中國,美國占全球GDP的份額從2000年的30%下降到2019年的24%。
普京對烏克蘭的攻擊可能暴露了美國的猶豫不決及其聯盟的脆弱性,從而促成了美國的衰落。然而,美國扭轉了這一進程——盡管中國認為,這是暫時的。這場戰爭促使美國朝野形成了罕見的共識,鞏固了美國的同盟體系,並強化了華盛頓對美中、美俄關系的看法,美國認為自己與中俄的價值觀沖突和體制沖突是生死之爭。普京的戰爭給了美國一個借口,使美國可以借此施壓中國,要求美國的亞洲盟友進行更多的合作,並迫使印度減少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系。最糟糕的是,這場戰爭還加強了美國對台灣的防禦承諾。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戰略重點是避免做任何會打斷美國衰落進程的事情。中國對美國的道德姿態深感不滿——美國聲稱要為正義法制挺身而出,還告訴北京要怎麽做才符合中國的利益以及不按美國說的做會遭受何種懲罰。盡管美方的態度極其認真,但對中國來說,美國看起來更像是虛情假意或(不過是)自欺欺人,因為中國認為美國總是無利不起早的。在北京看來,道德姿態是美國長期用來合法化其政治控制和軍事幹預的手段,即北京所說的美國霸權。現在,美國想通過離間中俄來從俄烏戰爭中獲利。
北京不會落入這個圈套。相反,為了遏制美國的傲慢,北京想方設法保護其僅存的重要夥伴(以及朝鮮)。將中俄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是兩國都對美國抱有敵意。中俄領導人在戰前最後一次面對面會晤中稱中俄關系“沒有上限”。事實上,俄羅斯對中國的主要安全關切——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沒有興趣,而中國對俄羅斯在東歐的主要安全關切——西方入侵——也沒有興趣。盡管兩國最終在2008年解決了所有邊界爭端,但中國並沒有忘記它所認為的歷史侵略問題,俄羅斯也仍然一直擔心中國工人會湧入人煙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兩國通過該組織制定了合作性的安全政策,但兩國仍競相爭奪對該組織四個中亞成員國的影響力。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石油和天然氣,卻在價格上斤斤計較。
盡管存有上述分歧,但中國的戰略家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里,而非他們渴望的世界里。無疑,普京使俄羅斯的戰略資產大為縮水。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下降了,它通過能源銷售對西歐施加影響的能力正在消失,它的外交信譽也破產了。中國並不欣賞莫斯科攪亂了局勢且誤判了烏克蘭的抵抗能力、歐美的決心以及本國的軍事實力。他們也不喜歡俄羅斯毀掉中國的一個重要貿易夥伴:烏克蘭。然而,除非普京政權崩潰,否則即使是一個衰落的俄羅斯也可以被中國用來抵抗美國霸權。中國是不會放棄這個重要戰略夥伴的。
但中國也不希望被利用,而過早卷入與西方的對抗中。中國更願意讓歷史按照既定軌跡發展——中國逐漸崛起,美國逐漸衰落,而在此過程中,美國不要與中國脫鉤並對中國采取徹底的遏制政策。
2017年4月,中國領導人對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說,“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其後又在2021年11月對美國總統喬·拜登說,“推動中美各自發展,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都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中美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國一直很難讓美國及其盟友保持冷靜,因為中國施加影響力的行為不僅在華盛頓,甚至在其許多附庸國都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強烈反對。然而,站到普京一邊,會增大中國面臨的阻力,減少中國接觸西方市場、資本和技術的機會。
這些複雜的算計解釋了為什麽中國在言辭和行動上都采取了中間立場。中國指責是美國讓普京處於需要捍衛俄羅斯安全的境地,但中國也要求結束這場戰爭,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中國只在不違反國際制裁的情況下才與俄羅斯進行貿易(並將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獲得一些優惠)。
美國決策者似乎理解這種小心翼翼並願意接受這種態度。在3月18日與中國領導人舉行的視頻會議上,拜登並沒有就他所謂的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物資支持”給出過度威脅,而是心照不宣地給了中國活動空間,讓其繼續保持這種中間立場。“物資支持”這個詞含義不明,但很可能是指向莫斯科提供武器或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而不是禁止中俄正常貿易。看著歐洲大戲上演,中國將繼續袖手旁觀,而當一切都塵埃落定時,中國則希望重新走上其重回亞洲之巔的長征之路。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外交政策”網站 https://www.guancha.cn/AndrewNathan/2022_06_13_644275.shtml)
轉載自《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