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日前對貝宜陸上和武器系統公司等5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措施包括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禁止中國境內組織、個人與其進行交易、合作等活動。 外交部強調這是根據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而作出的制裁,換言之,這是對美國之前的對台軍售以及將中國企業納入美管制清單等作出的反制行為。
普遍認為,中國對美企的制裁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這些美企在中國的業務很少或者沒有。問題不在於效果多大,中國的制裁是要表達一種政治姿態,即面對美國的打壓和遏制,不能示弱,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的,如果美國不停止對華非法單邊制裁,必將遭到中方堅決有力回擊。
拜登和習近平去年11月在舊金山的會晤和莊園散步給了中國人一些幻想,以為美中的對抗會緩和一點,兩國關係會往上轉進一點。這種幻覺當然是中國官方的宣傳造勢導致的。由於習近平非常在乎這次會談,於是官方對外釋放的信號,就是拜習會對兩國接下來的發展怎麼怎麼重要,把它塑造成似乎是扭轉乾坤的會議,以凸顯習的所謂掌控國際大局、運籌帷幄的能力。雖然拜習會同意管控兩國分歧,在某些議題上恢復了雙方團隊的交流,可也就僅此而已。白宮沒有像中國官方那樣對拜習會大肆宣傳,在白宮看來,兩人的會談不過是拜登會見了另一國領導人,雖然習近平的分量比一般國家的領導人要大,但在當前的美中關係下,它不會對兩國關係的改善有任何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美中從無管控競爭走向有管控競爭
於是,外界看到,在拜習會後,美國對中國該怎麼著還怎麼著,沒有因這次會面而有某種改變。對台軍售照樣進行,在晶片問題上照樣管制,不准荷蘭ASML公司賣給中國先進光刻機,在新疆議題上照樣制裁中企,在中菲南海衝突上照樣力挺菲律賓,軍艦和軍機照樣按照固有節奏穿越台海等。總之,美國在打壓中國上,一點都沒有放鬆。這讓中國的很多線民,看在眼裡,氣在心裡,氣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政府,感覺中國當局就是一頭熱。比如最近中國舉辦了一場中美建交45周年的紀念會,外長王毅親自參加還發表了致辭,但美國沒有舉辦紀念活動,在中國的紀念會上,出席的也僅是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臨時代辦,連大使都沒有視頻致辭。
當然,這不是說拜習會就沒有一點效果,其效果是,拜習會前,美中是沒有管控的競爭或者對抗,現在變成有管控的競爭或對抗,差別就在這點。所謂有管控,是雙方都需要的,擔心激烈的競爭走向失控,因為雙方都還沒有做好失控的準備。因此,雙方軍方高層在前不久終於通話了,拜登和習近平也在1月1日這天對兩國建交45年互致賀信。對美國來說,有管控的競爭比沒有管控的競爭,其實更有利,因為美國如今在歐洲戰場和中東戰場都搞得有點焦頭爛額,特別是以哈戰爭,讓美國的道義形象在全世界大為受損,此種情況下,即便美國有能力在東亞開闢第三個戰場,可能夠避免還是儘量避免,而同中國有管控的競爭能夠避免戰火出現。
拜習會最多暫時穩住了兩國關係,然而,隨著今年美國大選開啟,這種止跌企穩的局面能夠維持多久,恐怕不樂觀。美國大選將從兩個方面對美中關係造成衝擊,一是選戰的過程,二是選戰的結果。將近長達一年的選舉過程,隨時有可能因美國兩黨候選人對中國說出哪句粗話,或者做出某個不友好的舉動,而又回到拜習會前特別是氣球事件時那種劍拔弩張的狀態。美國如今兩黨高度對立,在國內幾乎所有的議題上,都說不到一塊,只有抗中兩黨一致。所以兩黨總統候選人為表示自己在抗中上都不比對手弱,會比著賽似的攻擊中國,甚至攻擊習近平。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議題,對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的攻擊也不可能無動於衷,當中國進行反擊,會進一步引起兩黨候選人的回擊,事情就會惡化。
美國大選的結果,如果是川普當選,鑒於共和黨比民主黨對中國更不友好,川普的對華政策可能會比現在拜登的對華政策更強硬。這位前總統已經放話,他當選後將廢除中國的最惠貿易國地位。如果兌現,這將比他發動的貿易戰對兩國關係的傷害更嚴重,美中貿易雖然不至於完全中斷,但必然在現有的基礎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報復也可能是強烈的。美中關係會地動山搖。如果是拜登連任,是否就保持現有的遏制力度呢,也不見得。拜登若連任,由於沒有第三次競選的壓力,假如兩黨極端派施壓他對中國採取進一步的強硬措施,不排除他會這麼做。作為一個外交事務的老手,拜登清楚美中的對抗關鍵在未來這幾年,如果在他的第二任期不能壓制中國,恐怕今後就壓制不住了。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即便沒有兩黨極端派的壓力,他在遏制中國上,可能也會強化力度。
中國其實已預見到了今年美國大選會對中美關係造成一定動盪。這次外交部對美五家軍工企業的制裁,發生在中國去年底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之後不久。外事工作會議再次敦促外交官們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擺明瞭要回到早兩年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架勢。習近平再有定力,在美國不斷打壓下若不反擊,會被國內民眾視為懦夫。如此,拜習會達成的管控兩國分歧的共識屆時也將不復存在。
※作者為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轉載自《上報》